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户外换电柜新风道系统。
背景技术:
换电柜用于户外场景,电瓶车电池充电会产生较高温度,这时需要换电柜有较好的散热风道。对用于严寒地区的换电柜,电池充电需要满足最低充电温度要求(一般为0℃),这时需要换电柜先对电池进行加热,当满足充电最低温度后再进行充电。现有技术中的户外换电柜采用整柜加热,加热没有形成有效风道,造成功率浪费;散热时没有良好的散热风道,造成电池充电时柜体内部温度过高,影响内部控制电气元器件的正常使用,且还会影响控制电气元器件的寿命。
因此急需研发出一种用于户外换电柜新风道系统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户外换电柜新风道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户外换电柜新风道系统,包括:
机柜;机柜内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层仓体、第二层仓体、第三层仓体、第四层仓体、第五层仓体、第六层仓体,第二层仓体、第三层仓体、第四层仓体、第五层仓体内均设置有两个电池充电槽,且在每个电池充电槽的上下左右方向均设置有间隔风道,在第二层仓体的两个电池充电槽的外侧与机柜之间设置有第一阻风板,在第三层仓体的两个电池充电槽的内侧之间设置有第二阻风板,在第四层仓体的两个电池充电槽的外侧与机柜之间设置有第三阻风板,在第五层仓体的两个电池充电槽的内侧之间设置有第四阻风板;
第一热风回流通道;
第二热风回流通道;第一热风回流通道和第二热风回流通道分别安装在第一层仓体至第五层仓体之间的机柜两侧壁上,第一热风回流通道和第二热风回流通道均穿过第一阻风板和第三阻风板设置,第一热风回流通道和第二热风回流通道均用于连通第一层仓体和第五层仓体;
第一ptc加热组件;第一ptc加热组件安装在第一层仓体内的第一侧,
第二ptc加热组件;第二ptc加热组件安装在第一层仓体内的第二侧,
进风组件;进风组件安装在机柜的背部,并用于向第二层仓体内送风;
出风组件;第六层仓体通过连接通道与第五层仓体连通;出风组件安装在第六层仓体的背部,并用于向机柜外出风。
具体地,第一热风回流通道、第二热风回流通道均形成为u型长条形凹槽,第一热风回流通道的槽口、第二热风回流通道的槽口分别贴紧机柜的两侧壁。
优选地,第一阻风板、第二阻风板、第三阻风板、第四阻风板均平行设置。
优选地,第三阻风板置于第一阻风板的正上方;第四阻风板置于第二阻风板的正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独特的冷热风通道设计,在柜体内需要加热时增强柜体加热效率;在柜体内需要散热时增强散热效率,可以保证换电柜的正常工作,并且可延长柜控电气元器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种用于户外换电柜新风道系统中的热风通道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种用于户外换电柜新风道系统中的冷风通道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中连接通道的位置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柜体;2-第一阻风板;3-第二阻风板;4-第一热风回流通道;5-第一ptc加热组件;6-第二ptc加热组件;7-第二热风回流通道;8-进风组件;9-第三阻风板;10-出风组件;11-连接通道;12-第四阻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户外换电柜新风道系统,包括:
机柜;机柜内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层仓体、第二层仓体、第三层仓体、第四层仓体、第五层仓体、第六层仓体,第二层仓体、第三层仓体、第四层仓体、第五层仓体内均设置有两个电池充电槽,且在每个电池充电槽的上下左右方向均设置有间隔风道,在第二层仓体的两个电池充电槽的外侧与机柜之间设置有第一阻风板2,在第三层仓体的两个电池充电槽的内侧之间设置有第二阻风板3,在第四层仓体的两个电池充电槽的外侧与机柜之间设置有第三阻风板9,在第五层仓体的两个电池充电槽的内侧之间设置有第四阻风板12;
第一热风回流通道4;
第二热风回流通道7;第一热风回流通道4和第二热风回流通道7分别安装在第一层仓体至第五层仓体之间的机柜两侧壁上,第一热风回流通道4和第二热风回流通道7均穿过第一阻风板2和第三阻风板9设置,第一热风回流通道4和第二热风回流通道7均用于连通第一层仓体和第五层仓体;
第一ptc加热组件5;第一ptc加热组件5安装在第一层仓体内的第一侧,
第二ptc加热组件6;第二ptc加热组件6安装在第一层仓体内的第二侧,进风组件8;进风组件8安装在机柜的背部,并用于向第二层仓体内送风;
出风组件10;第六层仓体通过连接通道11与第五层仓体连通;出风组件10安装在第六层仓体的背部,并用于向机柜外出风。
如图1-2所示,第一热风回流通道4、第二热风回流通道7均形成为u型长条形凹槽,第一热风回流通道4的槽口、第二热风回流通道7的槽口分别贴紧机柜的两侧壁。
如图1-2所示,第一阻风板2、第二阻风板3、第三阻风板9、第四阻风板12均平行设置。
如图1-2所示,第三阻风板9置于第一阻风板2的正上方;第四阻风板12置于第二阻风板3的正上方。
如图1所示,示出了热风通道,具体如图1中箭头方向所示;当柜体1需要加热时,进风组件8和出风组件10关闭;左侧ptc加热组件开启,热风进入第一层仓体中,经第二层仓体中两个电池充电槽之间的间隔风道向上流通,经中间阻风板阻挡,热风向左流动至机柜壁,再经第二层仓体中左侧电池充电槽与机柜侧壁之间的间隔风道向上流通,经第三阻风板9阻挡,在第三层仓体内向右流动,再向上流动,经第四层仓体中两个电池充电槽之间的间隔风道向上流通,经第四阻风板12阻挡,热风向左流动至机柜壁,再经第五层仓体中左侧电池充电槽与机柜侧壁之间的间隔风道向上流通,经第六层仓体底部阻挡,一部分热风向右作用于第五层仓体中的左侧电池充电槽,另一部分向左通过第一热风回流通道4向下至第一层仓体中,完成一个单侧的循环;右侧ptc加热组件开启,热风进入第一层仓体中,经第二层仓体中两个电池充电槽之间的间隔风道向上流通,经中间阻风板阻挡,热风向右流动至机柜壁,再经第二层仓体中右侧电池充电槽与机柜侧壁之间的间隔风道向上流通,经第三阻风板9阻挡,在第三层仓体内向左流动,再向上流动,经第四层仓体中两个电池充电槽之间的间隔风道向上流通,经第四阻风板12阻挡,热风向右流动至机柜壁,再经第五层仓体中右侧电池充电槽与机柜侧壁之间的间隔风道向上流通,经第六层仓体底部阻挡,一部分热风向左作用于第五层仓体中的右侧电池充电槽,另一部分向右通过第二热风回流通道7向下至第一层仓体中,完成另一个单侧的循环;
如图2所示,示出了冷风通道,具体如图2中箭头方向所示;冷风与热风以相同的路径依次经过第二层仓体、第三层仓体、第四层仓体,最后在进入第五层仓体时候,通过连接通道11进入第六层仓体(负压作用),再经出风组件10抽出机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1.一种用于户外换电柜新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柜;机柜内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层仓体、第二层仓体、第三层仓体、第四层仓体、第五层仓体、第六层仓体,第二层仓体、第三层仓体、第四层仓体、第五层仓体内均设置有两个电池充电槽,且在每个电池充电槽的上下左右方向均设置有间隔风道,在第二层仓体的两个电池充电槽的外侧与机柜之间设置有第一阻风板,在第三层仓体的两个电池充电槽的内侧之间设置有第二阻风板,在第四层仓体的两个电池充电槽的外侧与机柜之间设置有第三阻风板,在第五层仓体的两个电池充电槽的内侧之间设置有第四阻风板;
第一热风回流通道;
第二热风回流通道;第一热风回流通道和第二热风回流通道分别安装在第一层仓体至第五层仓体之间的机柜两侧壁上,第一热风回流通道和第二热风回流通道均穿过第一阻风板和第三阻风板设置,第一热风回流通道和第二热风回流通道均用于连通第一层仓体和第五层仓体;
第一ptc加热组件;第一ptc加热组件安装在第一层仓体内的第一侧,
第二ptc加热组件;第二ptc加热组件安装在第一层仓体内的第二侧,
进风组件;进风组件安装在机柜的背部,并用于向第二层仓体内送风;
出风组件;第六层仓体通过连接通道与第五层仓体连通;出风组件安装在第六层仓体的背部,并用于向机柜外出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户外换电柜新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热风回流通道、第二热风回流通道均形成为u型长条形凹槽,第一热风回流通道的槽口、第二热风回流通道的槽口分别贴紧机柜的两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户外换电柜新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阻风板、第二阻风板、第三阻风板、第四阻风板均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户外换电柜新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三阻风板置于第一阻风板的正上方;第四阻风板置于第二阻风板的正上方。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