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电器保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厂升压站继电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继电保护是当前电力子系统中的电力元件(如发电机、线路等)或电力系统本身发生了故障危及到整个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时,能够向运行值班人员及时发出警告信号,或者直接向所控制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以终止这些事件发展的一种自动化措施和设备。实现这种自动化措施的成套设备,一般统称为继电保护装置。然而现有的继电保护装置中电子元件较多,在工作时电子元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需要散热机构对其散热,因需要防止外界空气进入装置内部,需要在进气口增加过滤板,过滤板长时间使用后,过滤板上会积蓄较多的灰尘,影响进气,从而影响继电保护装置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厂升压站继电保护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电厂升压站继电保护装置,包括继电保护装置本体,所述继电保护装置本体的内部开设有保护腔,所述继电保护装置本体的顶部设置有冷却箱,所述继电保护装置本体的顶部且位于冷却箱的一侧设置有处理箱,所述处理箱的顶部设置有工作箱,所述处理箱的顶部且位于工作箱的两侧均设置有移动箱,所述处理箱内部开设有处理槽,所述处理槽内部设置有滤板,所述处理箱内部且位于处理槽的上方开设有第一移动槽,所述滤板的顶端且位于第一移动槽内部固定连接有移动块,所述工作箱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底端延伸至第一移动槽内部并与移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工作箱内部且位于滑动块的上方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侧固定套接有凸轮,所述工作箱内腔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蜗杆,所述转动轴的外侧且位于凸轮的两侧均固定套接有第一蜗轮,所述第一蜗轮均与第一蜗杆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蜗杆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蜗杆,所述移动箱内腔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三蜗杆,所述第三蜗杆的一端均延伸至工作箱内部并固定套接有第二蜗轮,所述第二蜗轮均与第三蜗杆传动连接,所述移动箱内腔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往复丝杆,所述往复丝杆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第四蜗轮,所述第三蜗杆均与第四蜗轮传动连接,所述往复丝杆外侧且位于第四蜗轮的下方均通过螺纹连接有推块,所述推块的底部均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底端均延伸至处理槽内部并设置有刷头,所述处理箱内部且位于处理槽的下方开设于第二移动槽,所述第二移动槽内腔的底部均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顶端均设置有滑块,所述滤板的底端均延伸至第二移动槽内部并与滑块的顶端固定连接。
5.可选的,所述处理箱内部且位于第二移动槽的两侧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处理箱内部且位于固定槽与第二移动槽之间均开设有通槽,所述固定槽内腔的一侧均设置有支撑
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一端均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均设置有挡板,所述安装板的一侧且位于挡板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电磁铁,所述固定槽内腔的一侧且位于第二电磁铁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电磁铁,所述处理箱内部且位于通槽的一侧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挡板的一端均延伸至限位槽的内部。
6.可选的,所述工作箱的顶部均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一根第二蜗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处理箱的底部设置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收集屉,所述通槽的底端均延伸至收集箱内部。
7.可选的,所述冷却箱内部设置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一端延伸至处理槽内部,所述冷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继电保护装置本体内部并设置有连接管,所述继电保护装置本体内部且位于连接管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喷管,所述喷管的一端均与连接管内部连通,所述冷却箱的顶部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冷却箱的顶部且位于半导体制冷片的上方设置有散热机构。
8.可选的,所述继电保护装置本体远离连接管的一侧开设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槽内部设置有滤网,所述散热槽内部且位于滤网的一侧设置有吸附板。
9.可选的,所述继电保护装置本体的内部且位于保护腔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腔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滑槽内腔的另一侧均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均与第一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侧均通过螺纹连接有连接块,两块所述连接块之间且位于保护腔的内腔设置有横向导轨。
10.可选的,所述横向导轨内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三伺服电机,所述横向导轨内腔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侧通过螺纹连接有固定块,所述第三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底端延伸至横向导轨的下方并固定连接有第二气泵,所述第二气泵的一端设置有软管,所述软管的一端与一根喷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气泵的另一端设置有喷头。
11.可选的,所述横向导轨的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继电保护装置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处理箱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气泵,所述保护腔内腔设置有若干个继电保护模块,所述第一气泵的一端延伸至处理槽内部。
1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厂升压站继电保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该电厂升压站继电保护装置,通过设置有滤板、复位弹簧与凸轮,在需要清理滤板上的灰尘时,转动轴带动凸轮转动,使得凸轮的最长端向滑动块移动时,推动滑动块下移,使得移动块推动滤板下移,使得滤板推动滑块下移,当凸轮的最短端向滑动块移动时,复位弹簧推动滑块上移,使得滤板推动移动块上移,使得滑动块上移,如此往复振动,从而将滤板上的灰尘振动下来,从而方便对其进行清理。
14.2、该电厂升压站继电保护装置,通过设置有往复丝杆、刷头与推杆,使得在凸轮转动时,通过传动机构传动,使得往复丝杆转动,从而使得刷头下移,将滤板表面的灰尘清理下来,使得灰尘落入收集屉中,进行储存,使得本装置无需人工对滤板进行清理,从而使得本装置使用较为方便,工作效率较高。
15.3、该电厂升压站继电保护装置,通过设置有第二气泵、软管与喷头,当保护腔内部设置的某一继电保护模块温度异常增高时,第二气泵在移动机构的带动下能够移动至对应的位置,然后第二气泵的一端通过软管将连接管内部的冷气抽出,然后第二气泵的另一端
通过喷头将其排出,对温度异常的继电保护模块进行快速散热,使得本装置散热效果较好,防止保护腔内温度较高,发生火灾。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处理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发明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发明工作箱与移动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发明图4的a处放大图;
21.图6为本发明图4的b处放大图;
22.图7为本发明图4的c处放大图;
23.图8为本发明图2的a处放大图。
24.图中:1、继电保护装置本体;2、处理箱;3、工作箱;4、移动箱;5、转动轴;6、凸轮;7、第一蜗轮;8、支撑台;9、第一蜗杆;10、第二蜗杆;11、第二蜗轮;12、第三蜗杆;13、往复丝杆;14、第四蜗轮;15、推块;16、刷头;17、推杆;18、第一伺服电机;19、处理槽;20、滤板;21、第一移动槽;22、移动块;23、滑动块;24、第二移动槽;25、复位弹簧;26、滑块;27、第一电磁铁;28、第二电磁铁;29、固定槽;30、支撑弹簧;31、通槽;32、限位槽;33、收集箱;34、收集屉;35、第一气泵;36、半导体制冷片;37、挡板;38、冷却箱;39、冷却管;40、连接管;41、喷管;42、滑槽;43、第一螺纹杆;44、连接块;45、第二伺服电机;46、横向导轨;48、第二螺纹杆;49、固定块;50、第三伺服电机;51、第二气泵;52、软管;53、喷头;54、继电保护模块;55、散热槽;56、滤网;57、吸附板;58、保护腔;59、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6.请参阅图1至图8,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厂升压站继电保护装置,包括继电保护装置本体1,继电保护装置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保护腔58,继电保护装置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冷却箱38,继电保护装置本体1的顶部且位于冷却箱38的一侧设置有处理箱2,处理箱2的顶部设置有工作箱3,处理箱2的顶部且位于工作箱3的两侧均设置有移动箱4,处理箱2内部开设有处理槽19,处理槽19内部设置有滤板20,处理箱2内部且位于处理槽19的上方开设有第一移动槽21,滤板20的顶端且位于第一移动槽21内部固定连接有移动块22,工作箱3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动块23,滑动块23的底端延伸至第一移动槽21内部并与移动块22的顶部固定连接,工作箱3内部且位于滑动块23的上方转动连接有转动轴5,转动轴5的外侧固定套接有凸轮6,工作箱3内腔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台8,支撑台8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蜗杆9,转动轴5的外侧且位于凸轮6的两侧均固定套接有第一蜗轮7,第一蜗轮7均与第一蜗杆9传动连接,第一蜗杆9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蜗杆10,移动箱4内腔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三蜗杆12,第三蜗杆12的一端均延伸至工作箱3内部并固定套接有第二蜗轮11,第二蜗轮11均与第三蜗杆12传动连接,移动箱4内腔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往复丝杆13,往复丝杆13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第四蜗轮14,第三蜗杆12均与第四蜗轮14传动连接,往复丝杆13外
侧且位于第四蜗轮14的下方均通过螺纹连接有推块15,推块15的底部均设置有推杆17,推杆17的底端均延伸至处理槽19内部并设置有刷头16,处理箱2内部且位于处理槽19的下方开设于第二移动槽24,第二移动槽24内腔的底部均设置有复位弹簧25,复位弹簧25的顶端均设置有滑块26,滤板20的底端均延伸至第二移动槽24内部并与滑块26的顶端固定连接。
27.其中,处理箱2内部且位于第二移动槽24的两侧均开设有固定槽29,处理箱2内部且位于固定槽29与第二移动槽24之间均开设有通槽31,固定槽29内腔的一侧均设置有支撑弹簧30,支撑弹簧30的一端均设置有安装板59,安装板59的一侧均设置有挡板37,安装板59的一侧且位于挡板37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电磁铁28,固定槽29内腔的一侧且位于第二电磁铁28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电磁铁27,处理箱2内部且位于通槽31的一侧均开设有限位槽32,挡板37的一端均延伸至限位槽32的内部,在需要清理灰尘的时候,能够使得挡板37向固定槽29内部移动,在不清灰时,挡板37的一端插入至限位槽32内部。
28.其中,工作箱3的顶部均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18,第一伺服电机18的输出端与一根第二蜗杆10的顶端固定连接,处理箱2的底部设置有收集箱33,收集箱3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收集屉34,通槽31的底端均延伸至收集箱33内部,使得第一伺服电机18的输出端能够带动一根第二蜗杆10转动。
29.其中,冷却箱38内部设置有冷却管39,冷却管39的一端延伸至处理槽19内部,冷却管39的另一端延伸至继电保护装置本体1内部并设置有连接管40,继电保护装置本体1内部且位于连接管40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喷管41,喷管41的一端均与连接管40内部连通,冷却箱38的顶部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36,冷却箱38的顶部且位于半导体制冷片36的上方设置有散热机构,使得在半导体制冷片36工作时,散热机构能够对半导体制冷片36进行散热,从而提高了本装置工作时的稳定性。
30.其中,继电保护装置本体1远离连接管40的一侧开设有散热槽55,散热槽55内部设置有滤网56,散热槽55内部且位于滤网56的一侧设置有吸附板57,防止外界灰尘进入保护腔58内部。
31.其中,继电保护装置本体1的内部且位于保护腔58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42,滑槽42内腔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43,滑槽42内腔的另一侧均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45,第二伺服电机45的输出端均与第一螺纹杆4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螺纹杆43的外侧均通过螺纹连接有连接块44,两块连接块44之间且位于保护腔58的内腔设置有横向导轨46,方便对第二气泵51的位置进行调整。
32.其中,横向导轨46内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三伺服电机50,横向导轨46内腔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48,第二螺纹杆48的外侧通过螺纹连接有固定块49,第三伺服电机50的输出端与第二螺纹杆48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块49的底端延伸至横向导轨46的下方并固定连接有第二气泵51,第二气泵51的一端设置有软管52,软管52的一端与一根喷管41的一端相连接,第二气泵51的另一端设置有喷头53,方便对第二气泵51的位置进行调整。
33.其中,横向导轨46的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继电保护装置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处理箱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气泵35,保护腔58内腔设置有若干个继电保护模块54,第一气泵35的一端延伸至处理槽19内部,方便检测保护腔58内部继电保护模块54的温度情况。
34.综上,该电厂升压站继电保护装置,使用时,第一气泵35的一端吸入外界空气,然
后第一气泵35的另一端将其排入至处理槽19内部,滤板20将空气中的灰尘进行分离,然后空气进入冷却管39内部,此时半导体制冷片36工作,对冷却箱38内部的冷却液进行降温,对冷却管39内部的空气进行降温,然后将空气排入连接管40内部,然后由喷管41排出,对保护腔58内部的继电保护模块54进行降温,同时保护腔58内部的热气通过散热槽55排出,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哪一继电保护模块54温度异常,此时第二伺服电机45的输出端带动第一螺纹杆43转动,使得连接块44移动,使得连接块44带动横向导轨46移动,同时第三伺服电机50的输出端带动第二螺纹杆48转动,使得第二螺纹杆48带动固定块49移动,使得固定块49带动第二气泵51移动至对应位置,然后第二气泵51的一端通过软管52将连接管40内部的冷气抽出,然后第二气泵51的另一端通过喷头53将其排出,对温度异常的继电保护模块54进行快速散热,在装置运行一段时间后,第一气泵35停止运行,然后第一伺服电机18的输出端带动一根第二蜗杆10转动,使得第二蜗杆10带动第一蜗杆9转动,使得第一蜗杆9带动第一蜗轮7转动,使得第一蜗轮7带动转动轴5转动,使得转动轴5带动凸轮6转动,当凸轮6的最长端向滑动块23移动时,推动滑动块23下移,使得移动块22推动滤板20下移,使得滤板20推动滑块26下移,当凸轮6的最短端向滑动块23移动时,复位弹簧25推动滑块26上移,使得滤板20推动移动块22上移,使得滑动块23上移,如此往复振动,将灰尘从滤板20的两侧振出,同时转动轴5转动带动另一个第一蜗轮7转动,从而使得另一根第一蜗杆9转动,进而使得另一根第二蜗杆10转动,从而使得第二蜗杆10均带动第二蜗轮11转动,使得第二蜗轮11均带动第三蜗杆12转动,使得第三蜗杆12均带动第四蜗轮14转动,使得往复丝杆13均转动,从而使得推块15均下移,使得推块15推动推杆17下移,使得推杆17推动刷头16对滤板20侧面的灰尘进行清扫,同时第一电磁铁27与第二电磁铁28打开,使得第一电磁铁27与第二电磁铁28之间均产生互斥的磁场,使得安装板59拉动挡板37向固定槽29内部移动,使得灰尘能够落入收集屉34内部,当往复丝杆13继续转动,使得推块15上移,使得刷头16复位时,第一伺服电机18停止运行,此时第一电磁铁27与第二电磁铁28关闭,使得第一电磁铁27与第二电磁铁28之间的斥力磁场消失,使得支撑弹簧30推动安装板59移动,使得安装板59推动挡板37的一端插入至限位槽32内部,然后第一气泵35继续运行。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719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