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运输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羽绒服或羽绒被的防漏气收纳袋。
背景技术:
羽绒服以及羽绒被由于其蓬松状态,使其比其它材质的衣服或被罩占用的空间更大,这给运输、仓储以及携带带来了很多不便,尤其是未穿着或未使用的羽绒服或羽绒被的携带,会大量侵占包内的储存空间。
现有的对羽绒服饰或羽绒被罩的收纳袋一般包括收纳袋,收纳袋的一端设置开口并固接密封夹条,用于完成羽绒服饰或羽绒被罩的收纳和收纳袋封闭,收纳袋上再设置有排气阀,使用者可以挤压排气阀将收纳袋内的气体排出,从而减少羽绒服饰或羽绒被罩的体积完成收纳。
但现有的收纳袋的排气阀使用时间长后便会容易产生漏气,从而使外界的气体进入到收纳袋内,影响收纳袋的收纳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羽绒服或羽绒被的防漏气收纳袋,具有能够减少收纳袋的漏气几率,提高其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羽绒服或羽绒被的防漏气收纳袋,包括袋体,所述袋体的袋口内侧固接有能够密封袋体的密封夹体,所述袋体的一侧设置有排气阀,所述排气阀包括固接于袋体且与袋体内连通的外环体,所述外环体靠近袋体的一端固接有环板,所述环板的中部插设有与环板内孔的直径相同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延伸出袋体一端固接有能够封闭连接管的压盘,所述外环体内螺纹连接有环盖,所述环盖与压盘之间固接有常态下推动压盘抵接于环板的推簧;所述连接管的周面固接有随连接管趋向环盖方向运动能够凸出于环板远离袋体一侧的排气孔,所述环盖的周面开设有随环盖趋向远离袋体方向运动能够凸出于外环体的出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羽绒服或羽绒被装入袋体内并通过密封夹条密封后,旋转环盖,直至环盖周面的出气孔凸出于外环体,然后,按压袋体,袋体内羽绒服和羽绒被的气体将进入连接管内,再继续按压袋体,袋体内气体的推力大于推簧的弹簧力,将推动连接管趋向环盖的方向运动,从而使连接管周面的排气孔凸出于环板远离袋体一侧,此时气体将通过排气孔排至环盖与环板之间,再通过环盖周面的出气孔排出,当不在按压袋体时,推簧将直接推动活动管向下运动,从而使活动管周面的排气孔位于环板靠近袋体的一侧,此时排气管无法排气,当完成袋体内的排气后,不再对袋体进行按压,然后,转动环盖,使环盖的出气孔不再凸出于的外环体,即可实现出气孔的封闭,同时,环盖先向下运动,也将通过推簧再次对挡盖施加更大的推力,推动连接管,使连接管的排气孔位于环板靠近袋体的一侧,实现袋体的多重密封,避免出现袋体的漏气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管插设于袋体内的一端周面固接有直径大于环板内孔直径的挡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防止连接管从环板远离袋体的一侧推出,实现连接管的定位以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盘直径大于连接管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盖先向下运动,将通过推簧再次对挡盖施加更大的推力,使压盘紧密抵接于环板,从而进一步的实现连接管与环板之间的密封,同时,压盘也避免了活动管完全推至袋体内,对活动管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板的内孔壁包裹有橡胶层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的橡胶层一能够紧密的抵接于活动管的内孔,减少漏气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环体的内周面与环盖的外周面均涂覆有橡胶层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提高外环体与环盖螺纹连接处的密封性防止漏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盘的下侧固接有橡胶层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压盘与环板之间的密封性,防止压盘抵接于环板时产生漏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盖的外端面固接有旋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方便的旋转环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将羽绒服或羽绒被装入袋体内并通过密封夹条密封后,旋转环盖,直至环盖周面的出气孔凸出于外环体,然后,按压袋体,袋体内羽绒服和羽绒被的气体将进入连接管内,再继续按压袋体,袋体内气体的推力大于推簧的弹簧力,将推动连接管趋向环盖的方向运动,从而使连接管周面的排气孔凸出于环板远离袋体一侧,此时气体将通过排气孔排至环盖与环板之间,再通过环盖周面的出气孔排出,当不在按压袋体时,推簧将直接推动活动管向下运动,从而使活动管周面的排气孔位于环板靠近袋体的一侧,此时排气管无法排气,当完成袋体内的排气后,不再对袋体进行按压,然后,转动环盖,使环盖的出气孔不再凸出于的外环体,即可实现出气孔的封闭,同时,环盖先向下运动,也将通过推簧再次对挡盖施加更大的推力,推动连接管,使连接管的排气孔位于环板靠近袋体的一侧,实现袋体的多重密封,避免出现袋体的漏气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排气阀结构示意图。
图中,1、袋体;2、排气阀;21、外环体;211、环板;22、连接管;221、挡盘;222、压盘;223、排气孔;23、环盖;231、旋板;232、出气孔;24、推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参照图1,一种羽绒服或羽绒被的防漏气收纳袋,包括袋体1,袋体1的袋口内侧固接有能够密封袋体1的密封夹体,袋体1的一侧设置有排气阀2,排气阀2能够排出袋体1内的气体。
参照图2,排气阀2包括固接于袋体1且与袋体1内连通的外环体21,外环体21靠近袋体1的一端固接有环板211,环板211的中部插设有与环板211内孔的直径相同的连接管22,环板211的内孔壁包裹有橡胶层一,连接管22插设于袋体1内的一端周面固接有直径大于环板211内孔直径的挡盘221。连接管22延伸出袋体1一端固接有能够封闭连接管22的压盘222,压盘222直径大于连接管22直径,压盘222的下侧固接有橡胶层二。
外环体21内设置有与外环体21同轴线设置的环盖23,外环体21的内周面与环盖23的外周面均涂覆有橡胶层三,外环体21的内周面固设有内螺纹,环盖23的外周面固设有外螺纹,环盖23螺纹连接于外环体21内,环盖23的外端面固接有旋板231。
环盖23与压盘222之间固接有常态下推动压盘222抵接于环板211的推簧24;连接管22的周面固接有随连接管22趋向环盖23方向运动能够凸出于环板211远离袋体1一侧的排气孔223,环盖23的周面开设有随环盖23趋向远离袋体1方向运动能够凸出于外环体21的出气孔232。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羽绒服或羽绒被装入袋体1内并通过密封夹条密封后,旋转环盖23,直至环盖23周面的出气孔232凸出于外环体21,然后,按压袋体1,袋体1内羽绒服和羽绒被的气体将进入连接管22内,再继续按压袋体1,袋体1内气体的推力大于推簧24的弹簧力,将推动连接管22趋向环盖23的方向运动,从而使连接管22周面的排气孔223凸出于环板211远离袋体1一侧,此时气体将通过排气孔223排至环盖23与环板211之间,再通过环盖23周面的出气孔232排出,当不在按压袋体1时,推簧24将直接推动活动管向下运动,从而使活动管周面的排气孔223位于环板211靠近袋体1的一侧,此时排气管无法排气,当完成袋体1内的排气后,不再对袋体1进行按压,然后,转动环盖23,使环盖23的出气孔232不再凸出于的外环体21,即可实现出气孔232的封闭,同时,环盖23先向下运动,也将通过推簧24再次对挡盖施加更大的推力,推动连接管22,使连接管22的排气孔223位于环板211靠近袋体1的一侧,实现袋体1的多重密封,避免出现袋体1的漏气现象。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羽绒服或羽绒被的防漏气收纳袋,包括袋体(1),所述袋体(1)的袋口内侧固接有能够密封袋体(1)的密封夹体,所述袋体(1)的一侧设置有排气阀(2),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阀(2)包括固接于袋体(1)且与袋体(1)内连通的外环体(21),所述外环体(21)靠近袋体(1)的一端固接有环板(211),所述环板(211)的中部插设有与环板(211)内孔的直径相同的连接管(22),所述连接管(22)延伸出袋体(1)一端固接有能够封闭连接管(22)的压盘(222),所述外环体(21)内螺纹连接有环盖(23),所述环盖(23)与压盘(222)之间固接有常态下推动压盘(222)抵接于环板(211)的推簧(24);所述连接管(22)的周面固接有随连接管(22)趋向环盖(23)方向运动能够凸出于环板(211)远离袋体(1)一侧的排气孔(223),所述环盖(23)的周面开设有随环盖(23)趋向远离袋体(1)方向运动能够凸出于外环体(21)的出气孔(2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羽绒服或羽绒被的防漏气收纳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22)插设于袋体(1)内的一端周面固接有直径大于环板(211)内孔直径的挡盘(2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羽绒服或羽绒被的防漏气收纳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盘(222)直径大于连接管(22)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羽绒服或羽绒被的防漏气收纳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板(211)的内孔壁包裹有橡胶层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羽绒服或羽绒被的防漏气收纳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体(21)的内周面与环盖(23)的外周面均涂覆有橡胶层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羽绒服或羽绒被的防漏气收纳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盘(222)的下侧固接有橡胶层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羽绒服或羽绒被的防漏气收纳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盖(23)的外端面固接有旋板(231)。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