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成型便捷的手提方底定型便袋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40


本实用新型涉及简便型的手提袋,特别是一种成型便捷的手提方底定型便袋。



背景技术:

目前普遍使用的手提方底定型便袋,结构包括一个矩形底部以及其前壁、后壁、左壁和右壁,其前壁和后壁上设有提手。手提方底定型便袋一般可以采用厚纸或卡纸来制作,也可以采用塑料片材来制作。将手提方底定型便袋的侧面成型为三角形,往往可使手提方底定型便袋呈现出一种高档手提袋的美感,是纸质手提便袋的一种新款式。

申请人在先申请的中国专利第201810908931.x号公开的一种折扣式的手提方底定型便袋,就是一种可以将手提方底定型便袋的侧面成型为三角形的技术方案,结构是一张能够展开的纸张,其上面由两根纵向的便折压线和两根横向的便折压线分隔出袋前面、袋后面、袋左侧面、袋右侧面、袋底面和四个角部的区域,所述四个角部上分别设有对角延伸的角部便折压线,所述袋前面和袋后面的上部分别设有提手和内翻折部,在所述纸张的袋前面、袋后面、袋左侧面和袋右侧面竖起时、所述四个角部分别沿其对应的角部便折压线对折成三角形、并分别贴靠所述袋前面和袋后面的内侧面,特征是所述袋前面和袋后面的内翻折部上分别钉设有按扣中的a构件、所述袋前面和袋后面上部分别钉设有可与所述a构件进行对应扣合的所述按扣中的b构件,所述a构件和b构件的扣合部位均处在所述纸张的内侧面上,所述四个角部上分别设有贴靠所述袋前面和袋后面时对正所述b构件的通孔,所述袋左侧面和袋右侧面的顶边均为下凹线、所述顶边的中点至所述袋左侧面或袋右侧面底边两端点之间分别均设有侧面便折压线。这一方案的缺点:一是需要在上面钉设若干按扣的a构件和b构件,制作上工序多,成本较高;二是从一张展开的纸板成型为一个手提方底定型便袋,或者从一个手提方底定型便袋拆开为一张展开的纸板,都比较麻烦,不能很便捷完成。

中国专利第201621464801.4号公开的一种香烟外包装盒,结构盒由一张“凸”字形纸板通过折痕线折叠而成;所述折痕线包括横向折痕线、纵向折痕线和斜向折痕线;所述横向折痕线分为第一横向折痕线、第二横向折痕线、第三横向折痕线和第四横向折痕线;所述“凸”字形纸板沿横向折痕线折叠成包装盒的盖板、前侧壁、顶板、后侧壁和底板;所述纵向折痕线分为第一纵向折痕线和第二纵向折痕线;所述斜向折痕线分为第一左侧壁斜向折痕线,第二左侧壁斜向折痕线,第一右侧壁斜向折痕线和第二右侧壁斜向折痕线;所述“凸”字形纸板沿纵向折痕线和斜向折痕线折叠成包装盒的左侧壁和右侧壁;所述斜向折痕线有四条,其端点由“凸”字形纸板的“凸”字下半部分四个顶角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三、第四横向折痕线和第一、第二纵向折痕线交点处;所述“凸”字形纸板除了四条斜线折痕线覆盖的正方形平面外其他部分由三层不同材质的纸粘贴而成。这一方案的缺点:一是“凸”字形纸板只能折叠成长方体的包装盒,不能折叠成左侧壁和右侧壁为三角形的款式;二是四根斜向折痕线所在的角部没有跟前侧壁和后侧壁相固定,所以包装盒的牢靠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制作上工序多、成本较高,且从一个展开的形式成型为一个手提方底定型便袋或者从一个手提方底定型便袋拆开为一个展开的形式都比较麻烦,不能便捷完成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成型便捷的手提方底定型便袋,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成型便捷的手提方底定型便袋,其特征是:一张“十”字状展开的纸张,其上面由两根纵向的便折压线和两根横向的便折压线分隔出袋前面、袋后面和袋底面,在每根所述纵向的便折压线和每根所述横向的便折压线的交叉点上、均向所在纵向的便折压线外侧倾斜延伸出一根侧边的便折压线和一根角部的便折压线,所述侧边的便折压线是朝向所述纸张的横向中线的方向倾斜,所述角部的便折压线是背离所述纸张的横向中线的方向倾斜,每根所述纵向的便折压线外侧的两根所述侧边的便折压线均在所述纸张上分隔出一个袋侧面,每根所述角部的便折压线与其相邻的所述侧边的便折压线在所述纸张上分隔出一个折叠面,每根所述角部的便折压线与其相邻的所述纵向的便折压线在所述纸张上分隔出一个粘贴面,每根所述纵向的便折压线至其外侧的纸张纵向边缘线之间的距离均是两根所述纵向的便折压线之间距离的一半,每个所述粘贴面均用于粘紧在其对应的所述袋前面或袋后面上,所述袋前面和袋后面上设有手提部。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成型便捷的手提方底定型便袋的展平状态可以是两根所述纵向的便折压线外侧的纸张部分分别就其所在的所述纵向的便折压线、往内侧折叠贴靠在所述袋前面、袋后面和袋底面上,且四个所述粘贴面分别对应与所述袋前面或袋后面粘紧。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侧边的便折压线和角部的便折压线的外端均可以延伸至所述纵向的便折压线外侧的纸张纵向边缘线。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角部的便折压线与相邻所述侧边的便折压线之间的夹角可以取其与相邻所述纸张的纵向边缘线之间的夹角相等,以保证所述袋侧面竖起到位时能够与所述纵向的便折压线处在同一平面,即达到所述成型便捷的手提方底定型便袋两侧的所述袋侧面与袋侧边缘齐平。

上述技术方案设于所述袋前面和袋后面上的手提部可以是开设提手孔、连接提手带等形式。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袋前面和袋后面上开设提手孔的,所述粘贴面的外角部处可以开设有与所述提手孔形状对应的提手孔缺口。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袋前面和袋后面的顶端可以设有供折叠粘贴以增厚用的延伸部位。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袋前面和袋后面的上部内侧面上可以粘紧有固定袋口封闭状态的魔术贴块。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粘贴面可以在与相邻所述角部的便折压线整根相接的条件下,其平面形状可以取任意适用的造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是一张“十”字状展开的所述纸张将其四个所述粘贴面分别粘紧在所述袋前面或袋后面上后,便成为所述成型便捷的手提方底定型便袋的展平状态,以方便日常收藏,当要使用时,便将所述袋前面或袋后面竖起来,左右袋侧面也跟着竖起来,立马便成型为一个手提方底定型便袋,成型十分便捷,不使用时,放平所述袋前面或袋后面,左右袋侧面也跟着放平,整个展平也十分便捷;二是由于每根纵向的便折压线和每根横向的便折压线的交叉点上、均向所在纵向的便折压线外侧倾斜延伸出一根侧边的便折压线和一根角部的便折压线,所述侧边的便折压线是朝向所述纸张的横向中线的方向倾斜,所述角部的便折压线是背离所述纸张的横向中线的方向倾斜,所以左右所述袋侧面均为等腰梯形,即手提方底定型便袋的侧面为等腰三角形,可使手提方底定型便袋呈现出一种高档手提袋的美感;三是由于每根所述纵向的便折压线至其外侧的纸张纵向边缘线之间距离均是两根所述纵向的便折压线之间距离的一半,所以所述成型便捷的手提方底定型便袋处于展平状态时,两根所述纵向的便折压线的外侧部分分别往内侧折叠贴靠在所述袋前面、袋后面和袋底面上时,所述纸张的左右纵向边缘线都在所述纸张的纵向中线上相接触,这样可以达到最大的袋侧边高度、即袋的放物深度最大;四是制作上,裁剪出“十”字状展开的纸张,并在纸张压型出各便折压线,然后将所述两根所述纵向的便折压线的外侧部分分别往内侧折叠贴靠在所述袋前面、袋后面和袋底面上,且将四个所述粘贴面分别对应与所述袋前面和袋后面粘紧,这样一个成型便捷的手提方底定型便袋便告制作完成,所以工艺简单、工序少、制作效率高、制作成本较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十”字状展开纸张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两根所述纵向的便折压线的外侧部分分别往内侧折叠贴靠在所述袋前面、袋后面和袋底面上,且四个所述粘贴面分别对应与所述袋前面和袋后面粘紧、且所述袋前面和袋后面的顶端延伸部位折叠粘贴在所述袋前面和袋后面上而成型的所述成型便捷的手提方底定型便袋展平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图2的所述袋前面和袋后面竖起过程、所述左右袋侧面跟着竖起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的所述袋前面和袋后面的顶部靠拢起来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1、纸张;2和3、纵向的便折压线;4和5、横向的便折压线;6、袋前面;7、袋后面;8、袋底面;9、侧边的便折压线;10、角部的便折压线;11、纸张的横向中线;12、侧边的便折压线;13、袋侧面;14、折叠面;15、粘贴面;16、纸张纵向边缘线;17和18、手提部;19、提手孔缺口;20和21、延伸部位;22和23、魔术贴块。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4,本成型便捷的手提方底定型便袋,其特征是:如图所示的一张“十”字状展开的纸张1,其上面由两根纵向的便折压线2、3和两根横向的便折压线4、5分隔出袋前面6、袋后面7和袋底面8,在每根纵向的便折压线2和每根横向的便折压线4的交叉点上、均向所在纵向的便折压线2外侧倾斜延伸出一根侧边的便折压线9和一根角部的便折压线10,所述侧边的便折压线9是朝向所述纸张1的横向中线11的方向倾斜,所述角部的便折压线10是背离所述纸张的横向中线11的方向倾斜,每根所述纵向的便折压线2外侧的两根所述侧边的便折压线9、12均在所述纸张上分隔出一个袋侧面13,每根所述角部的便折压线10与其相邻的所述侧边的便折压线9在所述纸张1上分隔出一个折叠面14,每根所述角部的便折压线10与其相邻的所述纵向的便折压线2在所述纸张1上分隔出一个粘贴面15,每根所述纵向的便折压线2至其外侧的纸张纵向边缘线16之间距离均是两根所述纵向的便折压线2、3之间距离的一半,每个所述粘贴面15等均用于粘紧在其对应的所述袋前面6或袋后面7上,所述袋前面6和袋后面7上分别设有手提部17、18。

另外,如图2和图1所示,所述成型便捷的手提方底定型便袋的展平状态19,是由图1所示的两根所述纵向的便折压线2、3外侧的纸张部分20、21分别就所述纵向的便折压线2和3、往内侧折叠贴靠在所述袋前面6、袋后面7和袋底面7上,且四个所述粘贴面15等分别对应与所述袋前面6和袋后面7粘紧。

所述侧边的便折压线9和角部的便折压线10的外端均是延伸至所述纵向的便折压线2外侧的纸张纵向边缘线16。

所述角部的便折压线10与相邻所述侧边的便折压线9之间的夹角α取其与相邻所述纸张纵向边缘线16之间的夹角β相等,以保证所述袋侧面13竖起到位时,如图4所示,能够与所述纵向的便折压线2处在同一平面,即达到所述成型便捷的手提方底定型便袋两侧的所述袋侧面13与袋侧边齐平。

设于所述袋前面6和袋后面7上的手提部17、18是开设提手孔。

所述袋前面6和袋后面7上开设提手孔的,所述粘贴面15的外角部处开设有与所述提手孔17形状对应的提手孔缺口19。

所述袋前面6和袋后面7的顶端分别设有供折叠粘贴以增厚用的延伸部位20、21。

所述袋前面6和袋后面7的上部内侧面上分别粘紧有固定袋口封闭状态的魔术贴块22、23,魔术贴块22、23具体是粘紧在所述延伸部位20、21上。

所述粘贴面15在与所在的所述角部的便折压线10整根相接的条件下,其平面形状可以取任意适用的造型。

使用时,就图2的展平状态,如图3所示,将所述袋前面6或袋后面7相向竖起来,左右袋侧面13等也跟着竖起来,然后放置物品便可放入由所述袋前面6、袋后面7、袋底面8和左右袋侧面13等构成的袋容器内,然后将所述袋前面6和袋后面7的上部靠拢,所述魔术贴块22、23贴合固定后,便如图4所示成型为一个手提方底定型便袋,成型十分便捷;不使用时,将所述魔术贴块22和23分开,放平所述袋前面6或袋后面7,左右袋侧面15等也跟着放平,整个手提方底定型便袋便展平,也十分便捷。


技术特征:

1.一种成型便捷的手提方底定型便袋,其特征是:一张“十”字状展开的纸张,其上面由两根纵向的便折压线和两根横向的便折压线分隔出袋前面、袋后面和袋底面,在每根所述纵向的便折压线和每根所述横向的便折压线的交叉点上、均向所在纵向的便折压线外侧倾斜延伸出一根侧边的便折压线和一根角部的便折压线,所述侧边的便折压线是朝向所述纸张的横向中线的方向倾斜,所述角部的便折压线是背离所述纸张的横向中线的方向倾斜,每根所述纵向的便折压线外侧的两根所述侧边的便折压线均在所述纸张上分隔出一个袋侧面,每根所述角部的便折压线与其相邻的所述侧边的便折压线在所述纸张上分隔出一个折叠面,每根所述角部的便折压线与其相邻的所述纵向的便折压线在所述纸张上分隔出一个粘贴面,每根所述纵向的便折压线至其外侧的纸张纵向边缘线之间的距离均是两根所述纵向的便折压线之间距离的一半,每个所述粘贴面均用于粘紧在其对应的所述袋前面或袋后面上,所述袋前面和袋后面上设有手提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便捷的手提方底定型便袋,其特征是其展平状态是两根所述纵向的便折压线外侧的纸张部分分别就其所在的所述纵向的便折压线、往内侧折叠贴靠在所述袋前面、袋后面和袋底面上,且四个所述粘贴面分别对应与所述袋前面或袋后面粘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型便捷的手提方底定型便袋,其特征是所述侧边的便折压线和角部的便折压线的外端均延伸至所述纵向的便折压线外侧的纸张纵向边缘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型便捷的手提方底定型便袋,其特征是所述角部的便折压线与相邻所述侧边的便折压线之间的夹角取其与相邻所述纸张的纵向边缘线之间的夹角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型便捷的手提方底定型便袋,其特征是所述袋前面和袋后面上的手提部是开设提手孔或连接提手带的形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型便捷的手提方底定型便袋,其特征是所述粘贴面的外角部处开设有与所述提手孔形状对应的提手孔缺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型便捷的手提方底定型便袋,其特征是所述袋前面和袋后面的顶端设有供折叠粘贴以增厚用的延伸部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型便捷的手提方底定型便袋,其特征是所述袋前面和袋后面的上部内侧面上粘紧有固定袋口封闭状态的魔术贴块。

技术总结
一种成型便捷的手提方底定型便袋。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制作工序多、成本高、成型或展开麻烦等问题。特征是一张“十”字状展开纸张,由两根纵向便折压线和两根横向便折压线分隔出袋前面、袋后面和袋底面,在纵横交叉点上倾斜延伸出一根侧边便折压线和一根角部便折压线,每根纵向便折压线外侧的两根侧边便折压线分隔出一个袋侧面,每根角部便折压线与其相邻侧边便折压线分隔出一个折叠面,每根角部便折压线与其相邻纵向便折压线分隔出一个粘贴面,每根纵向便折压线至其外侧的纸张纵向边缘线之间的距离均是两根纵向便折压线之间距离的一半,粘贴面均用于粘紧在其对应的袋前面或袋后面上,袋前面和袋后面上设有手提部。

技术研发人员:郑烈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烈森
技术研发日:2020.11.10
技术公布日:2021.0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731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