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操控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115


本发明涉及一种操控组件,特别是一种自行车操控组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自行车的市场蓬勃发展,无论是竞赛型的高阶自行车,或是作为代步工具及休闲娱乐的大众型自行车,都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促使厂商更加重视用户对于自行车功能的需求,而在车体材料、配备及功能上不断地改善精进。

在目前自行车的配置中,自行车的左、右刹车把手及左、右变速拨杆需分别通过四个夹具装设在自行车的车手把上。然而,这样的配置,会使得车手把上即夹设有四个夹具,而造成自行车外观的美观性降低,从而降低了消费者购买的欲望。因此,目前此领域研发人员正致力于解决前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操控组件,藉以解决先前技术所述的左、右刹车把手及左、右变速拨杆分别是通过四个夹具装设在自行车的车手把上,而降低自行车外观的美观性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揭露的一种自行车操控组件,用以装设于一车手把,包含一第一操控件、一夹具及一第二操控件。夹具包含相连的一连接部及一夹持部。夹持部通过连接部连接于第一操控件,且夹持部用以装设于车手把。第二操控件附接于连接部。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一种自行车操控组件,用以装设于一车手把,包含一第一操控件、一夹具、一附接件及一第二操控件。夹具连接第一操控件,且夹具用以装设于车手把。附接件设置于第一操控件与夹具相连之处,并用以位于第一操控件及车手把之间。第二操控件附接于附接件。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所揭露的一种自行车操控组件,用以装设于一车手把,包含一第一操控件、一夹具、一附接件及一第二操控件。夹具连接第一操控件。夹具具有一内侧面、一外侧面及一连接侧面。内侧面用以面对车手把,外侧面背对于内侧面,且连接侧面衔接内侧面与外侧面。附接件设置于夹具的连接侧面。第二操控件附接于附接件。

本发明的又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一种自行车操控组件,用以装设于一车手把,包含一第一操控件、一夹具、一附接件及一第二操控件。夹具连接第一操控件。附接件可分离地插设于夹具。第二操控件可分离地装设于附接件。

本发明的再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一种自行车操控组件,用以装设于一车手把,包含一第一操控件、一夹具及一电子控制器。夹具包含相连的一连接部及一夹持部。夹持部通过连接部连接于第一操控件,且夹持部用以装设于车手把。电子控制器附接于连接部。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自行车操控组件,藉由将第二操控件附接于夹具与第一操控件相连之处,可让第二操控件及第一操控件通过同一夹具装设于车手把,故相较于现有第二操控件及第一操控件分别通过二夹具装设于车手把的配置,节省了装设于车手把上的夹具的数量,从而提升了自行车外观的美观性。

以上关于本发明内容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系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并且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提供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操控组件及车手把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自行车操控组件及车手把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5的第二固定件固定于附接件的第二穿孔的一端的平面示意图;

图7为图5的第二固定件固定于附接件的第二穿孔的另一端的平面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自行车操控组件的电子控制器的方块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a自行车操控组件

2车手把

10、10a第一操控件

11油压缸体

12刹车拉杆

13连杆

14活塞

15弹性件

20夹具

21连接部

211第一组装孔

212第二组装孔

22夹持部

221第一夹臂

2221第一通孔

222第二夹臂

223夹持空间

23内侧面

24、25外侧面

26连接侧面

30、30a第二操控件

31、31a壳体

311第三组装孔

312、312a第二通孔

32拨杆

40第一固定件

50、50a附接件

51第一穿孔

52、52a第二穿孔

60、60a第二固定件

70b电子控制器

71b壳体

72b电路板

73b第一电开关

74b第二电开关

75b电力单元

76b控制单元

77b无线通信单元

78b显示单元

79b第二操控件

80b第三操控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操控组件及车手把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图1的剖视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自行车操控组件1用以装设于一车手把2。自行车操控组件1包含一第一操控件10、一夹具20及一第二操控件30。在本实施例中,自行车操控组件1还可包含一第一固定件40、一附接件50及一第二固定件60。

第一操控件10例如为自行车刹车手把。第一操控件10包含一油压缸体11、一刹车拉杆12、一连杆13、一活塞14及一弹性件15。油压缸体11例如通过油管(图中未示出)与自行车刹车卡钳(图中未示出)连接。刹车拉杆12枢设于油压缸体11。连杆13的部分、活塞14及弹性件15位于油压缸体内,且连杆13的另一部分位于油压缸体外。连杆13的相对二端分别连接于刹车拉杆12及活塞14。当刹车拉杆12被按压时,刹车拉杆12会通过连杆13带动活塞14于油压缸体11内移动,而将压油压缸体11内的液压油经由油管推至自行车刹车卡钳,以对于自行车进行刹车。弹性件15抵靠于活塞14,且弹性件15用以施予活塞14复位的弹力。

夹具20包含一连接部21及一夹持部22,且夹持部22包含一第一夹臂221及一第二夹臂222。连接部21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操控件10的油压缸体11,且连接部21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夹臂221。第二夹臂222枢设于第一夹臂221。连接部21具有一第一组装孔211,且第二夹臂222具有一第一通孔2221。第一固定件40例如为螺丝。第一固定件40穿设第二夹臂222的第一通孔2221并锁附于连接部21的第一组装孔211。第一夹臂221与第二夹臂222之间共同形成一夹持空间223,此夹持空间223用以容纳车手把2。

附接件50可分离地插设于夹具20与第一操控件10相连之处。进一步来说,附接件50可分离地插设于与第一操控件10的油压缸体11连接的连接部21,以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夹具20具有一内侧面23、二外侧面24、25及一连接侧面26。夹具20的内侧面23位于夹持部22的第一夹臂221,并用以面向车手把2。夹具20的部分外侧面24背对于夹具20的内侧面23,且夹具20的外侧面24自夹持部22的第一夹臂221延伸至连接部21。夹具20的外侧面25连接于夹具20的内侧面23,并背对于部分的外侧面24。夹具20的连接侧面26自夹持部22的第一夹臂221延伸至连接部21。二外侧面24、25通过连接侧面26相连,外侧面24及内侧面23通过连接侧面26相连。

连接部21更具有一第二组装孔212。第一组装孔211及第二组装孔212分别自夹具20的外侧面25及连接侧面26凹陷形成,且第一组装孔211与第二组装孔212互相连通。附接件50具有一第一穿孔51。附接件50插设于连接部21的第二组装孔212,且附接件50的第一穿孔51对应于连接部21的第一组装孔211。第一固定件40插设于附接件50的第一穿孔51。当第一固定件40分离于连接部21的第一组装孔211时,附接件50可分离于连接部21的第二组装孔212。如图3所示,第一夹臂221及第二夹臂222夹持车手把2的状态下,附接件50系位于第一操控件10及车手把2之间。

第二操控件30例如为变速拨杆。第二操控件30通过附接件50附接于夹具20的连接部21。详细来说,附接件50更具有一第二穿孔52。附接件50的第二穿孔52位于连接部21的第二组装孔212之外,且附接件50的第二穿孔52为圆孔。第二操控件30包含一壳体31及可摆动地设置于壳体31的二拨杆32。二拨杆32分别用以控制前变速器或后变速器(图中未示出)的进挡及退挡。壳体31具有一第三组装孔311及贯穿第三组装孔311的侧壁的一第二通孔312。附接件50插设于壳体31的第三组装孔311,且附接件50的第二穿孔52对应于壳体31的第二通孔312。第二固定件60例如为螺丝。第二固定件60插设于壳体31的第二通孔312及附接件50的第二穿孔52,并锁附于壳体31。当第二固定件60分离于壳体31的第二通孔312及附接件50的第二穿孔52时,第二操控件30整体可分离于附接件50。

在本实施例中,藉由将第二操控件30附接于夹具20的连接部21,可让第二操控件30及第一操控件10通过同一夹具20装设于车手把2,故相较于现有第二操控件及第一操控件分别通过二夹具装设于车手把的配置,节省了装设于车手把上的夹具的数量,从而提升了自行车外观的美观性。

此外,就将第一操控件10及第二操控件30组装于车手把2来说,第二操控件30可预先附接于与第一操控件10连接的夹具20上,然后再将夹具20装设于车手把2,即同时完成了第一操控件10及第二操控件30组装于车手把2的组装作业,故相较于现有第一操控件及第二操控件分别需通过将二夹具装设于车手把才可组装于车手把的配置,提升了第一操控件10及第二操控件30组装于车手把2的便利性。

另外,附接件50位于第一操控件10及车手把2之间的设置,可让第二操控件30在通过附接件50附接于夹具20之后所处的位置适于骑乘者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操控件30是通过附接件50附接于夹具20的连接部21,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自行车操控组件可无附接件,且第二操控件可直接附接于夹具的连接部。

此外,第一操控件10及第二操控件30并不限分别为刹车把手及变速拨杆。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控制件可为刹车把手、变速拨杆及方向灯之其一,第二控制可分别为刹车把手、变速拨杆及方向灯之另一。

接着,请参阅图5,图5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自行车操控组件及车手把的分解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自行车操控组件1a类似于图1的自行车操控组件1,故以下仅针对二者之间的差异之处进行说明,相似之处则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附接件50a的第二穿孔52a为长形孔。所谓的长形孔即其长度大于其宽度。此外,第二操控件30a的壳体31a仅具有一第二通孔312a,而无如前述实施例的第三组装孔311。第二固定件60a系插设于第二操控件30a的壳体31a的第二通孔312a及附接件50a的第二穿孔52a。其中,第二固定件60a例如是通过紧配的方式固定于附接件50a的第二穿孔52a。也就是说,第二固定件60a系与附接件50a的第二穿孔52a的壁面紧密地卡合。

接着,请一并参阅图6及图7。图6为图5的第二固定件固定于附接件的第二穿孔的一端的平面示意图。图7为图5的第二固定件固定于附接件的第二穿孔的另一端的平面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为长形孔的附接件50a具有邻近第一操控件10a一端及远离第一操控件10a的一端。第二固定件60a可选择性固定在附接件50a的第二穿孔52a的相对二端之间的任一位置上(如图6及图7所示)。因此,第二操控件30a相对于车手把2的位置可被调整,以使第二操控件30a的位置更适于让骑乘者操控第二操控件30a。

在上述实施例中,附接于夹具的连接部的元件为第二操控件,但并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8,图8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自行车操控组件的电子控制器的方块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自行车操控组件类似于前述实施例的自行车操控组件,差别仅在于本实施例附接于夹具的连接部的元件为一电子控制器70b。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控制器70b例如包含一壳体71b、一电路板72b、一第一电开关73b、一第二电开关74b、一电力单元75b、一控制单元76b、一无线通信单元77b、一显示单元78b、一第二操控件79b及一第三操控件80b。在本实施例中,电子控制器70b的壳体71b可通过附接件500或500a附接于夹具20的连接部21,或直接附接于夹具20的连接部21。电路板72b设置于壳体71b。第一电开关73b、第二电开关74b、电力单元75b、控制单元76b、无线通信单元77b及显示单元78b皆设置于电路板72b,且第一电开关73b、第二电开关74b、电力单元75b、无线通信单元77b及显示单元78b电性连接控制单元76b。

第二操控件79b及第三操控件80b可为拨杆或按钮。第二操控件79b及第三操控件80b设置于壳体71b,并分别连接于第一电开关73b及第二电开关74b。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开关73b及第二电开关74b例如分别为变速器进挡开关及变速器退挡开关。举例来说,当第二操控件79b被操控时,会触发第一电开关73b,而让控制单元76b令无线通信单元77b发送进挡讯号给前变速器或后变速器。反之,当第三操控件80b被操控时,会触发第二电开关74b,而让控制单元76b令无线通信单元77b发送退挡讯号给前变速器或后变速器。但,第一电开关73b及第二电开关74b并不限于为变速器进挡开关及变速器退挡开关。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开关及第二电开关可为方向灯的左灯开关及右灯开关。

在本实施例中,电力单元75b例如为电池,用以提供控制单元76b、显示单元78b及无线通信单元77b运作所需的电力。显示单元78b例如为led灯。通过显示单元78b闪烁、点亮或熄灭的方式告知使用者第一电开关73b或第二电开关74b确实被触发或电力单元75b的电力是否用尽。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自行车操控组件,藉由将第二操控件附接于夹具与第一操控件相连之处,可让第二操控件及第一操控件通过同一夹具装设于车手把,故相较于现有第二操控件及第一操控件分别通过二夹具装设于车手把的配置,节省了装设于车手把上的夹具的数量,从而提升了自行车外观的美观性。

此外,就将第一操控件及第二操控件组装于车手把来说,第二操控件可预先附接于与第一操控件连接的夹具上,然后再将夹具装设于车手把,即同时完成了第一操控件及第二操控件组装于车手把的组装作业,故相较于现有第一操控件及第二操控件分别需通过将二夹具装设于车手把才可组装于车手把的配置,提升了第一操控件及第二操控件组装于车手把的便利性。

另外,附接件位于第一操控件及车手把之间的设置,可让第二操控件在通过附接件附接于夹具之后所处的位置适于骑乘者操作。


技术特征:

1.一种自行车操控组件,用以装设于一车手把,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操控件;

一夹具,包含相连的一连接部及一夹持部,该夹持部通过该连接部连接于该第一操控件,该夹持部用以装设于该车手把;以及

一第二操控件,附接于该连接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操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附接件,该附接件设置于该连接部,并用以位于该第一操控件及该车手把之间,该第二操控件通过该附接件附接于该连接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操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附接件,该夹具具有一内侧面、一外侧面及一连接侧面,该内侧面位于该夹持部,该内侧面用以面对该车手把,该外侧面部分背对于该内侧面,该外侧面及该连接侧面自该夹持部延伸至该连接部,该连接侧面衔接该内侧面与该外侧面,该附接件设置于该夹具的该连接侧面,该第二操控件通过该附接件附接于该连接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操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附接件,该附接件可分离地插设于该连接部,该第二操控件可分离地装设于该附接件,并通过该附接件附接于该连接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操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附接件及一第一固定件,该附接件插设于该连接部,该附接件具有一第一穿孔,该第一穿孔位于该连接部内,该夹持部包含一第一夹臂及一第二夹臂,该第一夹臂连接于该连接部,该第二夹臂枢设于该第一夹臂,该第一固定件穿设于该第二夹臂,并插设于该连接部及该第一穿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操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二固定件,该附接件更具有一第二穿孔,该第二穿孔位于该连接部之外,该第二固定件插设于该第二操控件及该第二穿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操控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穿孔为圆孔或长形孔。

8.一种自行车操控组件,用以装设于一车手把,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操控件;

一夹具,连接该第一操控件,该夹具用以装设于该车手把;

一附接件,设置于该夹具与该第一操控件相连之处,并用以位于该第一操控件及该车手把之间;以及

一第二操控件,附接于该附接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行车操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一固定件,该附接件具有一第一穿孔,该第一穿孔位于该夹具内,该第一固定件插设于该夹具及该第一穿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行车操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二固定件,该附接件更具有一第二穿孔,该第二穿孔位于该夹具之外,该第二固定件插设于该第二操控件及该第二穿孔。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行车操控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穿孔为圆孔或长形孔。

12.一种自行车操控组件,用以装设于一车手把,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操控件;

一夹具,连接该第一操控件,该夹具具有一内侧面、一外侧面及一连接侧面,该内侧面用以面对该车手把,该外侧面背对于该内侧面,且该连接侧面衔接该内侧面与该外侧面;

一附接件,设置于该夹具的该连接侧面;以及

一第二操控件,附接于该附接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行车操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一固定件,该附接件具有一第一穿孔,该第一穿孔位于该夹具内,该第一固定件插设于该夹具及该第一穿孔。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行车操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二固定件,该附接件更具有一第二穿孔,该第二穿孔位于该夹具之外,该第二固定件插设于该第二操控件及该第二穿孔。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车操控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穿孔为圆孔或长形孔。

16.一种自行车操控组件,用以装设于一车手把,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操控件;

一夹具,连接该第一操控件;

一附接件,可分离地插设于该夹具;以及

一第二操控件,可分离地装设于该附接件。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自行车操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一固定件,该附接件具有一第一穿孔,该第一穿孔位于该夹具内,该第一固定件插设于该夹具及该第一穿孔。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自行车操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二固定件,该附接件更具有一第二穿孔,该第二穿孔位于该夹具之外,该第二固定件插设于该第二操控件及该第二穿孔。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自行车操控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穿孔为圆孔或长形孔。

20.一种自行车操控组件,用以装设于一车手把,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操控件;

一夹具,包含相连的一连接部及一夹持部,该夹持部通过该连接部连接于该第一操控件,该夹持部用以装设于该车手把;以及

一电子控制器,附接于该连接部。

技术总结
一种自行车操控组件,用以装设于一车手把,包含一第一操控件、一夹具及一第二操控件。夹具包含相连的一连接部及一夹持部。夹持部通过连接部连接于第一操控件,且夹持部用以装设于车手把。第二操控件附接于连接部。本发明节省了装设于车手把上的夹具的数量,从而提升了自行车外观的美观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赐芳;谢嘉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彦豪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5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75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