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移动体及电动车辆。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国专利第5460545号公报中公开了马达、蓄电池及控制装置与摆臂成为一体的电动车辆的动力单元。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上述以往的结构中,由于在动力单元中一体化有马达、蓄电池及控制装置,因此希望能够按照动力单元进行更换,或使动力单元的装拆容易来提高维护性。此外,也希望将卸下的动力单元作为独立的移动体来利用。
本发明的方案的目的在于,在与车身协作来构成电动车辆的移动体及具备该移动体的电动车辆中,构成从车身独立而能够自行移动的移动体,提高移动体及电动车辆的便利性及商品性。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为移动体,其具备驱动轮、对所述驱动轮进行驱动的马达、作为所述马达的驱动电源的蓄电池、对所述马达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向所述控制装置输入操作信号的操作部、对所述驱动轮进行支承的支承构件、以及能够连接于与所述支承构件分体的车身的连接部,所述移动体通过经由所述连接部能够装拆地与所述车身连接,从而与所述车身一起构成电动车辆,其中,在所述移动体与所述车身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来自所述车身侧的控制信号来驱动所述马达,在所述移动体与所述车身处于非连接状态时,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来自所述操作部的操作信号来驱动所述马达。
根据该结构,在将移动体与车身连接的状态下,能够将移动体作为电动车辆的驱动源来利用,在将移动体从车身卸下的状态下,能够将移动体作为从车身独立的移动体来利用。即,在将移动体从车身卸下的状态下,能够通过操作部的操作使马达驱动,且通过马达的驱动力使移动体移动。由此,能够将移动体作为从车身独立的辅助货架等来使用,能够提高移动体的便利性。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以上述第一方案的移动体为基础,其中,也可以是,在所述移动体与所述车身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控制装置使由所述操作部对所述马达的操作成为不能或无效。
根据该结构,在将移动体与车身连接的状态下,以由在车身侧具有的操作部进行的马达控制为优先,能够作为电动车辆的驱动源来使用。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以上述第一或第二方案的移动体为基础,其中,也可以是,所述移动体具备在所述移动体与所述车身处于非连接状态时使所述移动体能够自行站立的辅助轮。
根据该结构,即使驱动轮为一轮,通过辅助轮也能够自行站立,从而能够提高移动体的便利性。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以上述第三方案的移动体为基础,其中,也可以是,在所述移动体与所述车身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辅助轮成为从地面离开的非接地状态,在所述移动体与所述车身处于非连接状态时,所述辅助轮成为与地面相接的接地状态。
根据该结构,在移动体与车身处于连接状态时,辅助轮从地面离开而能够使电动车辆倾斜,在移动体与车身处于非连接状态时,辅助轮接地而能够使移动体自行站立。
本发明的第五方案以上述第四方案的移动体为基础,其中,也可以是,所述辅助轮具备对辅助轮主体进行支承并能够转动地连结于所述支承构件的支承腿,通过所述支承腿相对于所述支承构件转动,从而所述辅助轮切换所述非接地状态与所述接地状态。
根据该结构,辅助轮转动而切换非接地状态与接地状态,因此无论辅助轮是处于非接地状态还是处于接地状态,移动体都可以不倾斜。因此,即使在移动体上设置货架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货架维持为水平姿势,能够提高将移动体作为辅助货架利用时的便利性。
本发明的第六方案以上述第一至第五方案中的任一个的移动体为基础,其中,也可以是,所述移动体具备在所述移动体与所述车身处于非连接状态时使用者能够使所述移动体运转的操作手把,在所述操作手把上配置有所述操作部。
根据该结构,使用者能够把持操作手把来进行移动体的推拉及转向,并使马达驱动,能够提高移动体的便利性。操作部可以是进行与操作手把的操作不同的操作的操作面板,或者操作手把自身可以是操作部。在后者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向操作手把的操作输入的朝向、强度而能够操作马达的驱动。
本发明的第七方案以上述第六方案的移动体为基础,其中,也可以是,在所述移动体与所述车身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操作手把成为使向移动体外方突出的突出量减少的收纳状态,在所述移动体与所述车身处于非连接状态时,所述操作手把成为增加了所述突出量的使用状态。
根据该结构,在移动体的车身连接时,抑制操作手把的突出量,能够使移动体紧凑而向车身的连接容易。在移动体的车身非连接时,增加操作手把的突出量,使用者容易把持操作手把,并通过操作手把容易操纵移动体,能够提高移动体的便利性。
本发明的第八方案以上述第七方案的移动体为基础,其中,也可以是,所述操作手把能够转动地连结于所述支承构件,所述操作手把通过相对于所述支承构件转动,从而切换所述收纳状态与所述使用状态。
根据该结构,操作手把转动而切换收纳状态与使用状态,因此无论操作手把是处于收纳状态还是处于使用状态,支承构件都可以不倾斜。因此,即使在支承构件上设置货架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货架维持成水平姿势,能够提高将移动体作为辅助货架利用时的便利性。
本发明的第九方案以上述第八方案的移动体为基础,其中,也可以是,所述移动体具备在所述移动体与所述车身处于非连接状态时使所述移动体能够自行站立的辅助轮,所述辅助轮具备对辅助轮主体进行支承并能够转动地连结于所述支承构件的支承腿,通过所述支承腿相对于所述支承构件转动,从而所述辅助轮切换非接地状态与接地状态,所述操作手把能够与所述辅助轮联动,所述操作手把在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使所述辅助轮成为非接地状态,所述操作手把在处于所述使用状态时使所述辅助轮成为所述接地状态。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操作手把与辅助轮联动来切换移动体的形态,能够提高移动体的便利性。
本发明的第十方案以上述第一至第九方案中的任一个的移动体为基础,其中,也可以是,所述移动体具备支承于所述支承构件的货架。
根据该结构,在移动体的车身连接时,能够将货架作为电动车辆的货架来利用,在移动体的车身非连接时,能够将货架甚至移动体作为移动式的货架来利用。由此,能够提高移动体的便利性。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案以上述第十方案的移动体为基础,其中,也可以是,所述移动体具备将所述驱动轮的上部覆盖的挡泥板,所述货架设置在所述挡泥板的上方。
根据该结构,来自驱动轮的飞溅难以到达货架上,能够提高货架的便利性。能够将挡泥板作为货架的支承构件来利用,能够实现部件个数削减。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案以上述第一至第十一方案中的任一个的移动体为基础,其中,也可以是,所述控制装置具有判定所述移动体与所述车身是否处于连接状态的判定功能。
根据该结构,由于移动体的控制装置判定与车身的连接状态,因此能够根据与车身的连接状态而可靠地切换可否由操作部对马达进行操作,能够提高移动体的便利性。
本发明的第十三方案提供一种电动车辆,其具备:上述第一至第十二方案中的任一个记载的移动体;以及经由所述连接部将所述移动体连接成能够装拆的车身。
根据该结构,使用能够从车身分离而利用的驱动单元来构成电动车辆,由此使电动车辆的便利性提高,并能够使移动体(驱动源)具有互换性或使维护容易,从而能够提高电动车辆的商品性。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在与车身协作来构成电动车辆的移动体及具备该移动体的电动车辆中,构成从车身独立而能够自行移动的移动体,能够提高移动体及电动车辆的便利性及商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表示上述机动二轮车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3a是使从车身卸下的驱动单元的辅助轮接地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b是表示使用者牵引图3a的驱动单元的情形的侧视图。
图4是上述机动二轮车的驱动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
图6a是使变形例的驱动单元的辅助轮接地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6b是表示使用者牵引图6a的驱动单元的情形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说明中的前后左右等的朝向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则就与以下说明的车辆中的朝向相同。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使用的图中适当部位示出表示车辆前方的箭头fr,表示车辆左方的箭头lh,表示车辆上方的箭头up。
<车辆整体>
图1是表示电动车辆的一方式即电动式的机动二轮车1的左侧面的图。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是具有就座于座椅2的驾驶员载放脚掌的低底板3的小型摩托车型的车辆。
机动二轮车1具备前轮4(转向轮)、对前轮4进行支承的左右一对的前叉21、后轮5(驱动轮)、对后轮5进行支承的驱动单元10、车架20、相对于车架20能够摆动并将驱动单元10连接成能够装拆的摆臂30、以及设置在摆臂30与车架20之间的后缓冲件40(减震器)。
<车架>
车架20具备位于前端部的头管23、从头管23的后部向下方延伸的主管24、以及从主管24的下部朝向车身后部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框架管25。左右前叉21及前轮4经由未图示的杆能够转向地支承于头管23。
在杆的上端部安装有车把22。
在侧视观察下,框架管25一体地具备:从主管24的下部朝向车身后方延伸的第一延伸部25a;在第一延伸部25a的后端部以向后下方凸出的方式弯曲的弯曲部25b;以及以随着从弯曲部25b朝向车身后方而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延伸的第二延伸部25c。在左右框架管25的弯曲部25b安装有枢轴板26。在左右枢轴板26上经由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枢轴27而支承有驱动单元10的前端部。
在图1中分别示出在车把22的中央部设置的仪表42(显示部)、安装于车架20的下部左侧而将车身以向左侧倾斜的立起状态支承的侧停车架82、以及安装于摆臂30的下部而将车身以直立状态支承的主停车架84。
<摆臂>
摆臂30相对于车架20的枢轴板26能够以枢轴27为支点进行转动。摆臂30具备:能够转动地连接于枢轴27的左右一对的轴支承部31;从左右轴支承部31的后部朝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臂部32;以及将左右臂部32之间连结的未图示的横向框架。
左右臂部32的后部具有将驱动单元10连接成能够装拆的连接部34(以下也称为“臂侧连接部34”。)。臂侧连接部34配置在枢轴27的后方。臂侧连接部34配置在比后缓冲件40靠近后轮5的位置。
臂侧连接部34例如呈与臂部32相连的圆筒形状。臂侧连接部34相对于后述的单元侧连接部55插拔。臂侧连接部34具有相对于臂部32的外周面能够露出没入的卡合爪35。卡合爪35由未图示的弹簧等施力构件以从臂部32的外周面突出的方式始终施力。
<后缓冲件>
后缓冲件40例如以从车宽方向外侧夹着蓄电池11的方式设置左右一对。在图1中,图示出左侧的后缓冲件40。在侧视观察下,后缓冲件40以随着朝向后方而位于下方的方式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延伸。
后缓冲件40的上端部连结于框架管25的第二延伸部25c的下部。后缓冲件40的下端部连结于摆臂30的臂部32。后缓冲件40的下端部连结于臂部32中的轴支承部31与臂侧连接部34之间的中间部。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方式的“中间”并不局限于中央,包含两端间的内侧的范围。
蓄电池11是马达12的驱动电源。蓄电池11呈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方体形状。蓄电池11以车身左右中心线为轴而左右对称地设置。蓄电池11配置在后轮5的前方。蓄电池11配置在左右后缓冲件40之间。蓄电池11能够与摆臂30一体摆动地搭载于摆臂30上。蓄电池11也可以从摆臂30分离而固定地支承于车架20。后缓冲件40并不局限于左右一对,也可以为单一的后缓冲件40。在该情况下,后缓冲件40可以与蓄电池11在左右方向上相互偏离地配置。
例如,蓄电池11(及后述的第二蓄电池15)作为能够充放电的储能器而由锂离子蓄电池构成。蓄电池11(及第二蓄电池15)经由接触器而与逆变器(控制装置70,参照图2)的输入侧电连接。逆变器的输出侧通过三相的电线(三相交流线)而与马达12(三相的各线圈)连接。
<驱动单元>
参照图1、图2,驱动单元10具备:作为驱动轮的后轮5;对后轮5进行驱动的马达12(驱动源);为马达12的驱动电源且与蓄电池11另行设置的第二蓄电池15;对马达12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70;向控制装置70输入操作信号的操作部75;对后轮5进行支承的单元框架50;以及能够连接于与单元框架50分体的车身的单元侧连接部55。
马达12是在后轮5的轮子6的内侧设置的所谓的轮毂电机。马达12是外转子型的马达。马达12具备沿着车宽方向的输出轴13。输出轴13从与后轮5的轮子6一体化的外转子朝向车宽方向一侧(右方)突出。输出轴13的突出端部(右端部)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单元框架50的右臂部52r的后部。输出轴13具有与后轮车轴(轮子6的旋转轴)同轴的轴线c1(以下也称为“马达轴线c1”。)。
马达12并不局限于在后轮5的轮子6的内侧设置的轮毂电机,可以根据要求规格而适当变更。马达12并不局限于外转子型,可以根据要求规格而适当变更。
定子固定地支承于单元框架50的左臂部52l。定子由马达罩51从左方覆盖。
单元框架50具备:对定子及马达罩51进行支承的左臂部52l;对输出轴13的右端部进行支承的右臂部52r;以及将左右臂部52l、52r之间连结的未图示的横向框架。在左右臂部52l、52r的前部具备与摆臂30的左右臂部32同轴地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的臂支承部53。
在图1的侧视观察下,马达罩51具有圆形形状。在马达罩51上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开口部51a。开口部51a沿上下方向空出间隔地配置有多个。在侧视观察下,开口部51a以随着接近输出轴13(马达轴线c1)而前后长度变大的方式形成。例如,利用通过开口部51a的风能够对马达12进行冷却。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取代开口部51a而具备散热片的结构。
左臂部52l例如具备在侧视观察下呈沿着马达罩51的外形的弯曲状(圆弧状)的左弯曲部52la。左弯曲部52la在侧视观察下呈向前上方凸出的圆弧状。左弯曲部52la在侧视观察下与后轮5的轮胎重叠。左弯曲部52la从马达罩51的上部到前下部弯曲延伸。在左弯曲部52la的前下部连结有左臂支承部53的后端部。
右臂部52r例如在侧视观察下向后方呈直线状地延伸至与输出轴13重叠的位置。右臂部52r将输出轴13的右端部支承为能够旋转。右臂支承部53与右臂部52r的前方相连。
左右臂支承部53分别具有能够装拆地与左右臂侧连接部34连接的连接部55(以下也称为“单元侧连接部55”。)。左右单元侧连接部55分别设置成能够使左右臂侧连接部34插拔。左右单元侧连接部55分别具有卡合爪35能够卡合的卡合孔56。
例如,在使左右臂侧连接部34的卡合爪35分别没入的状态(将卡合爪35收纳于臂侧连接部34的外径内的状态)下,将左右臂侧连接部34向左右单元侧连接部55内插入。当卡合爪35到达与卡合孔56重叠的位置时,通过未图示的施力构件的作用力使卡合爪35突出,使该卡合爪35进入卡合孔56而进行卡合。由此,成为相对于摆臂30而限制驱动单元10的脱离的连接状态。此时,在臂侧连接部34及单元侧连接部55的内部,连接有驱动单元10的配线。所述配线例如包含马达12的三相的电线、各种信号线。
<机动二轮车的控制系统>
如图2所示,在机动二轮车1的车身侧设有蓄电池11、ecu60(electriccontrolunit)、仪表42(接口)、油门把手传感器61、制动杆传感器63、臂侧连接部34、锁定机构80、启动开关(主开关)81、侧停车架禁止开关83、主停车架开关85及倾斜角度传感器86。
在机动二轮车1的驱动单元10侧设有控制装置70、第二蓄电池15、马达12、电动制动器71、后轮5、起动开关74、操作部75、测定器72及存储装置73。
以下,将机动二轮车1中的将驱动单元10连结成能够装拆的结构(包含车架20及摆臂30的结构)称为车身9。
在车身9侧,来自蓄电池11的电力经由与主开关81联动的接触器向驱动单元10的控制装置70(pdu)供给。来自蓄电池11的电力由包含逆变器的控制装置70从直流转换成三相交流之后,向作为三相交流马达的马达12供给。在驱动单元10被从车身9卸下的状态下,驱动单元10的第二蓄电池15的电力向马达12供给。在控制装置70设有与ecu60共用信息的第二ecu70a。
虽然未图示,但是蓄电池11(及第二蓄电池15)具备监视充放电状况、温度等的bmu(batterymanagingunit)。例如在将驱动单元10与车身9(摆臂30)连接时,bmu监视的信息被ecu60共用。
ecu60对机动二轮车1的构成要素进行统括控制。例如,ecu60作为接收来自油门把手传感器61的驱动信号的驱动控制部而发挥功能。ecu60通过主开关81成为接通而成为行驶等待状态。例如,ecu60也作为接收来自制动杆传感器63的制动信号的制动控制部而发挥功能。
仪表42作为基于ecu60(驱动控制部)接收到的驱动信号来显示驱动单元10的信息的显示部而发挥功能。例如,仪表42显示机动二轮车1的累积行驶距离。
仪表42也作为在ecu60判定为相对于车身9不能装拆驱动单元10的情况下向使用者进行警告的警告部而发挥功能。例如,仪表42具有在相对于车身9不能装拆驱动单元10的情况下点亮的灯(警告灯)。
油门把手传感器61检测车身9侧的油门把手的操作量(油门开度)。油门把手传感器61的检测信号向ecu60(驱动控制部)输入。ecu60基于从油门把手传感器61输入的检测信号,向驱动单元10的控制装置70发送驱动信号。
制动杆传感器63检测车身9侧的制动杆的操作量(制动强度)。制动杆传感器63的检测信号向ecu60(制动控制部)输入。ecu60基于从制动杆传感器63输入的检测信号,向驱动单元10的电动制动器71发送制动信号。
锁定机构80维持车身9与驱动单元10的连接状态。锁定机构80在规定的解除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解除车身9与驱动单元10的连接状态。以下,将车身9与驱动单元10的连接状态(在车身9安装有驱动单元10的状态)也简称为“连接状态”。
例如,锁定机构80通过与装拆用钥匙的联动来解除连接状态。在此,装拆用钥匙也包括电子钥匙(控制信号)及机械钥匙(包含锁等的上锁装置)中的任一个的概念。锁定机构80通过电子钥匙(控制信号)及机械钥匙(包含锁等的上锁装置)中的任一个都能够解除连接状态。锁定机构80是否成为锁定解除状态(车身9与驱动单元10是否处于连接状态)的信息由ecu60及第二ecu70a共用。基于该信息,由第二ecu70a进行驱动单元10的连接判断。
启动开关81是用于使机动二轮车1的控制系统起动的开关。例如,机动二轮车1通过启动开关81成为接通而成为就绪状态。在此,就绪状态是指当打开油门时机动二轮车1驶出的行驶等待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机动二轮车1可以通过启动开关81成为接通而使电气安装件的电源成为接通。
侧停车架82是用于将机动二轮车1以相对于沿着前后方向的铅垂面倾斜的立起状态支承的停车架。侧停车架82安装于车身左侧。机动二轮车1在使用了侧停车架82的立起状态下,车身相对于所述铅垂面向左侧倾斜。
侧停车架禁止开关83是用于判定侧停车架82是否处于使用状态(立起状态)的开关。例如,在侧停车架82处于使用状态的情况下,侧停车架禁止开关83成为接通。另一方面,在侧停车架82未处于使用状态的情况下,侧停车架禁止开关83成为断开。
例如,侧停车架禁止开关83也作为用于防止侧停车架82的忘记收纳的安全装置而发挥功能。例如,ecu60在侧停车架82处于使用状态的情况下,限制马达12的驱动,以免机动二轮车1行驶。
主停车架84是用于将机动二轮车1以相对于所述铅垂面平行的立起状态(直立状态)支承的停车架。例如,主停车架84是中心停车架。例如,后轮5(驱动单元10)在主停车架84处于使用状态的情况下,从地面g浮起。后轮5(驱动单元10)在主停车架84处于收纳状态(不使用状态)的情况下,与地面g接触。
主停车架开关85是用于判定主停车架84是否处于使用状态(立起状态)的开关。例如,在主停车架84处于使用状态的情况下,主停车架开关85成为接通。在主停车架84未处于使用状态的情况下,主停车架开关85成为断开。
倾斜角度传感器86是检测机动二轮车1的左右方向的倾斜的传感器。在此,机动二轮车1的左右方向的倾斜是指车身左右中心线相对于所述铅垂面的倾斜。以下,将铅垂面与车身左右中心线所成的角度称为“车身倾斜角度”。倾斜角度传感器86的检测信号(检测角度)向ecu60输入。
例如,倾斜角度传感器86也作为在机动二轮车1翻倒的情况下自动地使马达12停止的安全装置而发挥功能。例如,ecu60在车身倾斜角度超过规定角度的情况下,限制马达12的驱动,以免后轮5驱动。
在驱动单元10侧,控制装置70对驱动单元10的构成要素进行统括控制。例如,控制装置70作为具备使用了多个晶体管等开关元件的电桥电路及平滑电容器等的逆变器而发挥功能。例如,控制装置70作为pdu(powerdriverunit)而发挥功能。控制装置70使用蓄电池11及第二蓄电池15中的任一个的电力来使马达12驱动。
第二蓄电池15是在使驱动单元10从车身9卸下的状态下驱动时的马达12的驱动电源。
马达12接收来自控制装置70的驱动信号而工作。马达12基于向控制装置70输入的驱动信号(从油门把手传感器61或操作部75输入的检测信号)而向后轮5施加驱动力。
电动制动器71接收来自ecu60的制动信号而工作。电动制动器71基于向ecu60输入的制动信号(从制动杆传感器63输入的制动信号)而向后轮5施加制动力。
虽然未图示,但是电动制动器71既可以为盘式制动器,也可以为鼓式制动器。电动制动器71可以采用各种形式。
例如,电动制动器71可以是基于将马达12的输出轴13的旋转转换成电能的再生电力来工作的所谓的再生制动器。
例如,测定器72是安装于马达12的定子上的转子传感器。
测定器72测定基于后轮5得到的累积行驶距离。在此,累积行驶距离是指无论驱动单元10是否与车身9(摆臂30)连接,都仅基于后轮5的旋转而算出的合计的行驶距离。累积行驶距离不包含基于前轮4的旋转而算出的行驶距离。
存储装置73存储测定器72测定出的累积行驶距离。需要说明的是,在存储装置73中也可以存储基于前轮4得到的行驶距离(仅基于前轮4的旋转而算出的行驶距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车辆起动的条件、侧停车架82不是使用状态的条件、主停车架84是使用状态的条件、车辆未倾斜的条件这全部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ecu60解除装拆用钥匙的锁定。通过解除装拆用钥匙的锁定,从而解除卡合爪35相对于卡合孔56的卡合。此时,锁定机构80成为克服未图示的施力构件的作用力而使卡合爪35没入的状态(将卡合爪35的前端收纳于臂侧连接部34的外径内的状态)。由此,解除驱动单元10相对于摆臂30的连接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车辆未起动的条件、侧停车架82处于使用状态的条件、主停车架84未处于使用状态的条件、车辆倾斜的条件中的任一个条件成立的情况下,ecu60维持装拆用钥匙的锁定。通过维持装拆用钥匙的锁定,从而维持卡合爪35相对于卡合孔56的卡合。此时,锁定机构80不工作,通过未图示的施力构件的作用力使卡合爪35突出,使卡合爪35保持卡合于卡合孔56的状态。由此,维持驱动单元10相对于摆臂30的连接状态。
这样,锁定机构80在规定的解除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解除连接状态,因此能够抑制驱动单元10被从车身9非意图地取下的情况。
另一方面,锁定机构80通过与装拆用钥匙的联动来解除连接状态,从而能够顺畅地解除连接状态。
另外,锁定机构80在车辆起动的情况下解除连接状态,由此在车辆未起动的情况下维持连接状态,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驱动单元10被非意图地取下的情况。
另外,锁定机构80在车辆未倾斜的情况下(侧停车架82未立起的情况下)解除连接状态,由此在车辆稳定的状态下解除连接状态,从而能够安全地卸下驱动单元10。
另外,锁定机构80在主停车架84立起的情况下解除连接状态,由此在车辆可靠地稳定的状态下解除连接状态,从而能够更安全地更换驱动单元10。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具备将摆臂30与车架20连接的后缓冲件40的例子,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具备将驱动单元10与车架20连接的后缓冲件4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臂侧连接部34具有筒形状且驱动单元10的配线在臂侧连接部34的内部通过的例子,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臂侧连接部34也可以为实心结构体。例如,驱动单元10的配线可以在臂侧连接部34的外部通过。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臂侧连接部34具有相对于摆臂30能够露出没入的卡合爪35且驱动单元10具有卡合爪35能够卡合的卡合孔56的例子,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驱动单元10侧具有卡合爪35且在摆臂30侧具有卡合孔56的结构。也可以取代凹凸卡合而形成为使用了螺栓等的紧固连结结构。
<作为移动体的利用>
如图3a、3b所示,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中,能够容易将驱动单元10从车身9卸下,并且能够通过驱动源(马达12)的驱动将卸下的驱动单元10作为能够自行移动的移动体(例如辅助货架)来使用。
驱动单元10为了作为从车身9独立的移动体使用而具有以下的结构。
一并参照图1、图2、图4,驱动单元10具备:成为驱动源的马达12;蓄积马达12的驱动电力的蓄电池11;对马达12进行驱动控制的控制装置70;以及能够由使用者u进行马达12的控制的操作部75。由此,在将驱动单元10从车身9卸下的状态下(与车身9未连接的状态下),通过驱动单元10侧的操作部75的操作能够使马达12驱动来使驱动单元10行走。
驱动单元10作为从车身9侧独立的移动体,具备使用者u用于进行推拉及转弯的操作手把91。操作手把91例如能够以与后轮车轴(输出轴13)平行的(水平的)转动轴99为中心向上下方向转动。转动轴99例如位于后轮车轴(输出轴13)的上方,配置在将后轮5的上部覆盖的后挡泥板57的左右外侧。操作手把91经由转动轴99而支承于后挡泥板57。操作手把91经由后挡泥板57而支承于单元框架50。单元框架50也可以将支架等延长而直接支承操作手把91。
操作手把91在俯视观察下呈向前方开放的u字形状。操作手把91具备:在后挡泥板57的左右外侧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臂状部92;以及将臂状部92的后端间连结的连结部93。左右臂状部92的前端部支承于转动轴99。连结部93构成使用者u把持的把持部。左右臂状部92呈使内管在外管内穿过的双重管结构,使操作手把91能够伸缩。操作手把91能够在使臂状部92实质上为水平并缩短了长度的收纳状态(由符号s1表示)与使臂状部92前低后高地倾斜(使把持部向上方移动)并伸长了长度的使用状态(由符号s2表示)之间转动。在操作手把91中,处于使用状态s2时的向驱动单元10外方突出的突出量t2比处于收纳状态s1时的向驱动单元10外方突出的突出量t1大。
驱动单元10具备用于成为能够自行站立的辅助货架的左右一对的辅助轮95。左右辅助轮95具备对辅助轮主体96进行支承的支承腿97。支承腿97在后挡泥板57的左右外侧沿前后方向延伸。支承腿97在前端部支承辅助轮主体96,并将后端部支承于转动轴99。在实施方式中,左右支承腿97与操作手把91的左右臂状部92呈直线状地相连而被一体化。左右支承腿97与操作手把91的左右臂状部92例如由一体的管材构成。
辅助轮95和操作手把91以转动轴99为中心而一体转动。辅助轮95能够在使支承腿97实质上为水平而使辅助轮主体96从地面g离开的非接地状态(图1中由实线和符号s3表示)与使支承腿97前低后高地倾斜而使辅助轮主体96接地的接地状态(图1中由点划线和符号s4表示)之间转动。在辅助轮95处于接地状态s4时,驱动单元10以后轮5及左右辅助轮95这三点能够自行站立。
辅助轮95与操作手把91一体转动,由此,在操作手把91处于收纳状态s1的转动角度时,辅助轮95成为非接地状态(图1中由实线和符号s3表示),在操作手把91处于使用状态s2的转动角度时,辅助轮95成为接地状态(图1中由点划线和符号s4表示)。
辅助轮95与操作手把91也可以相互为分体。辅助轮95与操作手把91可以相互以不同轴为中心进行转动。辅助轮95及操作手把91中的至少一方可以具备分别在接地状态s4或使用状态s2下将转动锁定的锁定机构。
在后挡泥板57上配置有能够载置物品的货架58。货架58例如经由多个支承腿97而支承于框架,或者支承于后托架。货架58具有实质上水平的物品载置面58a。在实施方式中,在单一的后轮5和左右一对的辅助轮95接地的状态下,物品载置面58a实质上成为水平。货架58例如可以比后挡泥板57在左右方向上设置得宽度宽(参照图4)。例如在后挡泥板57的左右一侧(在图中为左侧)且在货架58的下方配置有收容了第二蓄电池15等的蓄电池箱16。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局限于具备单一的后轮5的结构,也可能有具备左右一对的后轮5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容易将货架58在左右方向上设置得宽度宽,使机动二轮车1(或驱动单元10)的装载能力提高。另外,在该情况下,在左右后轮5之间容易配置蓄电池箱16等车辆部件,使部件配置自由度提高。
接下来,说明将驱动单元10从车身9卸下而使用时的控制。
驱动单元10的控制装置70在锁定机构80的锁定被解除时,判断为驱动单元10向车身9的连接被解除。在该状态下,驱动单元10的起动开关74的操作成为可能或有效,当进行该起动开关74的接通操作时,驱动单元10的操作部75(油门)的操作(马达12的驱动操作)成为可能或有效。由此,能够将驱动单元10从车身9卸下,作为从车身9独立的移动体而自行移动。
驱动单元10的控制装置70在锁定机构80处于锁定状态时,判断为驱动单元10处于向车身9的连接状态。在该状态下,驱动单元10的起动开关74的操作成为不能或无效,驱动单元10的操作部75的操作(马达12的驱动操作)成为不能或无效。
在使驱动单元10从车身9独立而自行移动时,来自第二蓄电池15的电力向马达12供给。第二蓄电池15为了抑制驱动单元10的重量及尺寸而设为比主要的蓄电池11小型。另一方面,在车身9侧搭载相对大型的蓄电池11,来确保作为电动车辆的蓄电池容量。需要说明的是,在将驱动单元10与车身9连接的状态下,从车身9侧的蓄电池11向马达12供给电力,但可以是驱动单元10侧的第二蓄电池15也协作地向马达12供给电力。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驱动单元10是移动体,其具备后轮5、对所述后轮5进行驱动的马达12、作为所述马达12的驱动电源的第二蓄电池15、对所述马达12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70、向所述控制装置70输入操作信号的操作部75、对所述后轮5进行支承的单元框架50(支承构件)、以及能够连接于与所述单元框架50分体的车身9的单元侧连接部55,所述移动体通过经由所述单元侧连接部55能够装拆地与所述车身9连接,从而与所述车身9一起构成电动车辆(机动二轮车1),其中,在驱动单元10与所述车身9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控制装置70基于来自所述车身9侧的控制信号来驱动所述马达12,在驱动单元10与所述车身9处于非连接状态时,所述控制装置70基于来自所述操作部75的操作信号来驱动所述马达12。
根据该结构,在将驱动单元10与车身9连接的状态下,能够将驱动单元10作为电动车辆的驱动源来利用,在将驱动单元10从车身9卸下的状态下,能够将驱动单元10作为从车身9独立的移动体来利用。即,在将驱动单元10从车身9卸下的状态下,能够通过操作部75的操作使马达12驱动,并通过马达12的驱动力使驱动单元10移动。由此,能够将驱动单元10作为从车身9独立的辅助货架等来使用,能够提高驱动单元10的便利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驱动单元10中,在驱动单元10与所述车身9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控制装置70使由所述操作部75对所述马达12的操作成为不能或无效。
根据该结构,在将驱动单元10与车身9连接的状态下,以由在车身9侧具有的操作部75进行的马达控制为优先,能够作为电动车辆的驱动源来使用。
在本实施方式的驱动单元10中,具备在驱动单元10与所述车身9处于非连接状态时使驱动单元10能够自行站立的辅助轮95。
根据该结构,即使后轮5为一轮,通过辅助轮95也能够自行站立,从而能够提高驱动单元10的便利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驱动单元10中,在驱动单元10与所述车身9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辅助轮95成为从地面g离开的非接地状态s3,在驱动单元10与所述车身9处于非连接状态时,所述辅助轮95成为与地面g相接的接地状态s4。
根据该结构,在驱动单元10与车身9处于连接状态时,辅助轮95从地面g离开而使电动车辆能够倾斜,在驱动单元10与车身9处于非连接状态时,辅助轮95接地而使驱动单元10能够自行站立。
在本实施方式的驱动单元10中,所述辅助轮95具备对辅助轮主体96进行支承且能够转动地连结于所述单元框架50的支承腿97,通过所述支承腿97相对于所述单元框架50转动,从而所述辅助轮95切换所述非接地状态s3与所述接地状态s4。
根据该结构,辅助轮95转动而切换非接地状态s3与接地状态s4,因此无论辅助轮95是处于非接地状态s3还是处于接地状态s4,驱动单元10都可以不倾斜。因此,即使在驱动单元10上设置货架58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货架58维持为水平姿势,能够提高将驱动单元10作为辅助货架利用时的便利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驱动单元10中,具备在驱动单元10与所述车身9处于非连接状态时使用者u能够使驱动单元10运转的操作手把91,在所述操作手把91上配置有所述操作部75。
根据该结构,使用者u能够把持操作手把91来进行驱动单元10的推拉及转向,并使马达12驱动,能够提高驱动单元10的便利性。操作部75可以是进行与操作手把91的操作不同的操作的操作面板,或者操作手把91自身可以为操作部75。在后者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向操作手把91的操作输入的朝向、强度而能够操作马达12的驱动。
在本实施方式的驱动单元10中,在驱动单元10与所述车身9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操作手把91成为使向驱动单元10外方突出的突出量减少的收纳状态s1,在该驱动单元10与所述车身9处于非连接状态时,所述操作手把91成为增加了所述突出量的使用状态s2。
根据该结构,在驱动单元10的车身连接时,能够抑制操作手把91的突出量,使驱动单元10紧凑而向车身9的连接变得容易。
在驱动单元10的车身非连接时,增加操作手把91的突出量,使用者u容易把持操作手把91,并且通过操作手把91容易操纵驱动单元10,从而能够提高驱动单元10的便利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驱动单元10中,所述操作手把91能够转动地连结于所述单元框架50,所述操作手把91通过相对于所述单元框架50转动,从而切换所述收纳状态s1与所述使用状态s2。
根据该结构,由于操作手把91转动而切换收纳状态s1与使用状态s2,因此无论操作手把91是处于收纳状态s1还是处于使用状态s2,单元框架50都可以不倾斜。因此,即使在单元框架50上设置货架58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货架58维持成水平姿势,能够提高将驱动单元10作为辅助货架利用时的便利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驱动单元10中,所述操作手把91能够与所述辅助轮95联动,所述操作手把91在处于所述收纳状态s1时使所述辅助轮95成为非接地状态s3,所述操作手把91在处于所述使用状态s2时使所述辅助轮95成为所述接地状态s4。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操作手把91与辅助轮95联动来切换驱动单元10的形态,能够提高驱动单元10的便利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驱动单元10中,具备支承于所述单元框架50的货架58。
根据该结构,在驱动单元10的车身连接时,能够将货架58作为电动车辆的货架来利用,在驱动单元10的车身非连接时,能够将货架58甚至驱动单元10作为移动式的货架利用。由此,能够提高驱动单元10的便利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驱动单元10中,具备将所述后轮5的上部覆盖的后挡泥板57,所述货架58设置在所述后挡泥板57的上方。
根据该结构,来自后轮5的飞溅难以到达货架58上,能够提高货架58的便利性。能够将后挡泥板57作为货架58的支承构件来利用,能够实现部件个数削减。
在本实施方式的驱动单元10中,所述控制装置70具有判定驱动单元10与所述车身9是否处于连接状态的判定功能。
根据该结构,驱动单元10的控制装置70判定与车身9连接的连接状态,因此能够根据与车身9连接的连接状态而可靠地切换可否由操作部75对马达12进行操作,能够提高驱动单元10的便利性。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机动二轮车1)具备上述的驱动单元10、经由所述单元侧连接部55将所述驱动单元10连接成能够装拆的车身9。
根据该结构,使用能够从车身9分离而利用的驱动单元10来构成电动车辆,由此能够提高电动车辆的便利性,并能够使驱动单元10(驱动源)具有互换性或使维护容易,从而能够提高电动车辆的商品性。
<变形例>
接下来,参照图5、图6a、6b来说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驱动单元110及机动二轮车101。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同一符号。
变形例的驱动单元110将辅助轮195固定地支承于单元框架50、后挡泥板57等驱动单元110的主体部分(在图中为单元框架50)。在该变形例中,使从车身9卸下的驱动单元110在整体上前低后高地倾斜,由此使在单元框架50的前端侧设置的左右一对的辅助轮195接地。
在驱动单元110的主体部分(在图中为后挡泥板57)的后端侧固定地支承有操作手把191。操作手把191例如前低后高地倾斜。将该操作手把191向后上方拉伸,使操作手把191的突出量增加,由此使用者u能够把持操作手把191的连结部93。驱动单元110通过使用者u抬起操作手把191,从而前低后高地倾斜而使左右辅助轮195接地。由此,驱动单元110以后轮5及左右辅助轮195这三点能够自行站立。此时,驱动单元110在整体上倾斜,因此优选取代货架58而设置物品收纳箱158。操作手把191为了使驱动单元110倾斜而不能转动,但也可以使操作手把191能够转动,或者在规定位置或任意位置能够将操作手把191的转动锁定。
在该变形例中,也是在将驱动单元110从车身9卸下的状态下,能够通过操作部75的操作使马达12驱动,并通过马达12的驱动力使驱动单元110行走。由此,能够将驱动单元110作为从车身9独立的辅助货架等来使用,能够提高驱动单元110的便利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车身9及驱动单元10、110这两方具备作为马达12的驱动电源的蓄电池的例子,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将蓄电池集中配置于驱动单元10、11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锁定机构80设置于车身9侧的例子,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锁定机构80也可以设置于驱动单元10、110侧。
所述电动车辆包括驾驶员跨车身而乘车的全部车辆,不仅包括机动二轮车(包括带有原动机的自行车及小型摩托车型车辆),而且也包括三轮(除了前一轮且后二轮之外,也包括前二轮且后一轮的车辆)的车辆。另外,本发明不仅能够适用于机动二轮车,而且也能够适用于机动车等四轮的车辆。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为本发明的一例,可以将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置换为周知的构成要素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1.一种移动体,其具备:
驱动轮;
对所述驱动轮进行驱动的马达;
作为所述马达的驱动电源的蓄电池;
对所述马达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
向所述控制装置输入操作信号的操作部;
对所述驱动轮进行支承的支承构件;以及
能够连接于与所述支承构件分体的车身的连接部,
所述移动体通过经由所述连接部能够装拆地与所述车身连接,从而与所述车身一起构成电动车辆,其中,
在所述移动体与所述车身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来自所述车身侧的控制信号来驱动所述马达,
在所述移动体与所述车身处于非连接状态时,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来自所述操作部的操作信号来驱动所述马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体,其中,
在所述移动体与所述车身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控制装置使由所述操作部对所述马达的操作成为不能或无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体,其中,
所述移动体具备在所述移动体与所述车身处于非连接状态时使所述移动体能够自行站立的辅助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体,其中,
在所述移动体与所述车身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辅助轮成为从地面离开的非接地状态,
在所述移动体与所述车身处于非连接状态时,所述辅助轮成为与地面相接的接地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体,其中,
所述辅助轮具备对辅助轮主体进行支承并能够转动地连结于所述支承构件的支承腿,
通过所述支承腿相对于所述支承构件转动,从而所述辅助轮切换所述非接地状态与所述接地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体,其中,
所述移动体具备在所述移动体与所述车身处于非连接状态时使用者能够使所述移动体运转的操作手把,
在所述操作手把上配置有所述操作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体,其中,
在所述移动体与所述车身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操作手把成为使向移动体外方突出的突出量减少的收纳状态,
在所述移动体与所述车身处于非连接状态时,所述操作手把成为增加了所述突出量的使用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体,其中,
所述操作手把能够转动地连结于所述支承构件,
所述操作手把通过相对于所述支承构件转动,从而切换所述收纳状态与所述使用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体,其中,
所述移动体具备在所述移动体与所述车身处于非连接状态时使所述移动体能够自行站立的辅助轮,
所述辅助轮具备对辅助轮主体进行支承并能够转动地连结于所述支承构件的支承腿,
通过所述支承腿相对于所述支承构件转动,从而所述辅助轮切换非接地状态与接地状态,
所述操作手把能够与所述辅助轮联动,
所述操作手把在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使所述辅助轮成为非接地状态,
所述操作手把在处于所述使用状态时使所述辅助轮成为所述接地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体,其中,
所述移动体具备支承于所述支承构件的货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体,其中,
所述移动体具备将所述驱动轮的上部覆盖的挡泥板,
所述货架设置在所述挡泥板的上方。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体,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判定所述移动体与所述车身是否处于连接状态的判定功能。
13.一种电动车辆,其中,
所述电动车辆具备:
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体;以及
经由所述连接部将所述移动体连接成能够装拆的车身。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