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数据服务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40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络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数据服务器系统。



背景技术:

网络设备及部件是连接到网络中的物理实体,网络设备的种类繁多,且与日俱增,基本的网络设备有,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网桥、路由器、网关、网络接口卡、无线接入点、打印机和调制解调器、光纤收发器、光缆等,服务器,也称伺服器,是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由于服务器需要响应服务请求,并进行处理,因此一般来说服务器应具备承担服务并且保障服务的能力,服务器的构成包括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和通用的计算机架构类似,但是由于需要提供高可靠的服务,因此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较高。

但是,现有的服务器散热效果不太理想且散热不太均匀。

因此,发明一种大数据服务器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数据服务器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服务器散热效果不太理想且散热不太均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数据服务器系统,包括服务器本体、门板、安装板和散热架;所述散热架通过安装板固定在服务器本体的顶部,所述门板铰接在服务器本体的前侧,所述服务器本体的后侧和门板的下方均开设有多个入气孔;

还包括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设置在散热架的内部;

所述散热装置包括驱动电机、端面齿轮、两个直齿轮、两个传动轴、散热风扇和四个支撑件;

所述端面齿轮通过主轴安装在驱动电机输出端,两个所述直齿轮均与端面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传动轴固定在直齿轮的中心部位,所述散热风扇固定在传动轴并与直齿轮同轴旋转,四个所述支撑件分别固定在两个传动轴上,并对称分布。

可选的,所述服务器本体包括壳体、散热孔;

所述散热孔开设在壳体的顶部。

可选的,所述服务器本体还包括v型支撑架和放置板;

所述v型支撑架固定在壳体的内顶壁,v型支撑架的顶端位于的内部,所述放置板固定在v型支撑架的顶端并与驱动电机固定。

可选的,所述散热架包括架体和滚珠;

所述滚珠安装在架体的内顶壁并与端面齿轮的顶面接触。

可选的,所述散热风扇包括安装环和扇叶;

所述扇叶通过安装环固定在传动轴上。

可选的,所述支撑件包括两个转动环、四个支撑杆、两个限位板;

所述转动环同轴转动在传动轴上,两个所述支撑杆一端与转动环固定另一端分别与架体和壳体固定,两个所述限位板分别设置转动环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散热风扇和入气孔的配合加快了服务器的散热,提高了服务器的散热效果,通过入气孔的前后排列会使外界气体通过服务器的前后下侧进入然后在服务器的顶部排出,保证了服务器散热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前侧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架结构内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后侧示意图。

图中:1、服务器本体;11、壳体;12、散热孔;13、v型支撑架;14、放置板;2、门板;3、安装板;4、散热架;41、架体;42、滚珠;5、入气孔;61、驱动电机;62、端面齿轮;63、直齿轮;64、传动轴;651、安装环;652、扇叶;661、转动环;662、支撑杆;663、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大数据服务器系统,包括服务器本体1、门板2、安装板3和散热架4和散热装置;散热架4通过安装板3固定在服务器本体1的顶部,通过安装板3方便了散热架4的安装固定,门板2铰接在服务器本体1的前侧,通过门板2方便了服务器本体1的打开,服务器本体1的后侧和门板2的下方均开设有多个入气孔5,散热装置设置在散热架4的内部。

本实用工作原理:使用时启动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就会将服务器本体1内部的高温气体抽出,同时使服务器本体1内部形成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将外界气体抽取到服务器本体1的内部,并在服务器本体1的内部进行流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散热装置包括驱动电机61、端面齿轮62、两个直齿轮63、两个传动轴64、散热风扇和四个支撑件;

端面齿轮62通过主轴安装在驱动电机61输出端,两个直齿轮63均与端面齿轮62啮合连接,通过端面齿轮62和直齿轮63的设置能够加快散热风扇的旋转速度,传动轴64固定在直齿轮63的中心部位,散热风扇固定在传动轴64并与直齿轮63同轴旋转,四个支撑件分别固定在两个传动轴64上,并对称分布,通过支撑件保证了传动轴64的稳定;

散热风扇包括安装环651和扇叶652;

扇叶652通过安装环651固定在传动轴64上,通过安装环651的设置方便了扇叶652的安装固定;

支撑件包括两个转动环661、四个支撑杆662、两个限位板663;

转动环661同轴转动在传动轴64上,两个支撑杆662一端与转动环661固定另一端分别与架体41和壳体11固定,通过支撑杆662和转动环661的设置能够对传动轴64起到支撑的作用,两个限位板663分别设置转动环661的两侧,通过限位板663的设置能够对传动轴64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传动轴64左右晃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使用时,开启驱动电机61,驱动电机61就会带动直齿轮63旋转,通过直齿轮63的旋转带动端面齿轮62和传动轴64转动,从而时传动轴64带动散热风扇进行旋转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本体1包括壳体11、散热孔12、v型支撑架13和放置板14;

散热孔12开设在壳体11的顶部;通过散热孔12的设置方便了热气的导出,v型支撑架13固定在壳体11的内顶壁,其顶端位于4的内部,放置板14固定在v型支撑架13的顶端并与驱动电机61固定,通过v型支撑架13和放置板14的设置能够保证驱动电机61的固定,保证驱动电机61的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散热架4包括架体41和滚珠42;

滚珠42安装在架体41的内顶壁并与端面齿轮62的顶面接触,通过滚珠42的设置能够在不影响端面齿轮62旋转的作用下对端面齿轮62限高。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大数据服务器系统,包括服务器本体(1)、门板(2)、安装板(3)和散热架(4);所述散热架(4)通过安装板(3)固定在服务器本体(1)的顶部,所述门板(2)铰接在服务器本体(1)的前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本体(1)的后侧和门板(2)的下方均开设有多个入气孔(5);

还包括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设置在散热架(4)的内部;

所述散热装置包括驱动电机(61)、端面齿轮(62)、两个直齿轮(63)、两个传动轴(64)、散热风扇和四个支撑件;

所述端面齿轮(62)通过主轴安装在驱动电机(61)输出端,两个所述直齿轮(63)均与端面齿轮(62)啮合连接,所述传动轴(64)固定在直齿轮(63)的中心部位,所述散热风扇固定在传动轴(64)并与直齿轮(63)同轴旋转,四个所述支撑件分别固定在两个传动轴(64)上,并对称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数据服务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器本体(1)包括壳体(11)、散热孔(12);

所述散热孔(12)开设在壳体(11)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数据服务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器本体(1)还包括v型支撑架(13)和放置板(14);

所述v型支撑架(13)固定在壳体(11)的内顶壁,v型支撑架(13)的顶端位于散热架(4)的内部,所述放置板(14)固定在v型支撑架(13)的顶端并与驱动电机(61)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数据服务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架(4)包括架体(41)和滚珠(42);

所述滚珠(42)安装在架体(41)的内顶壁并与端面齿轮(62)的顶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数据服务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风扇包括安装环(651)和扇叶(652);

所述扇叶(652)通过安装环(651)固定在传动轴(64)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数据服务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件包括两个转动环(661)、四个支撑杆(662)、两个限位板(663);

所述转动环(661)同轴转动在传动轴(64)上,两个所述支撑杆(662)一端与转动环(661)固定另一端分别与架体(41)和壳体(11)固定,两个所述限位板(663)分别设置转动环(661)的两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数据服务器系统,涉及到网络设备领域,该大数据服务器系统,包括服务器本体、门板、安装板和散热架;所述散热架通过安装板固定在服务器本体的顶部,所述门板铰接在服务器本体的前侧,所述服务器本体的后侧和门板的下方均开设有多个入气孔,还包括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设置在散热架的内部;所述散热装置包括驱动电机、端面齿轮、两个直齿轮、两个传动轴、散热风扇和四个支撑件。本实用新型通过散热风扇和入气孔的配合加快了服务器的散热,提高了服务器的散热效果,通过入气孔的前后排列会使外界气体通过服务器的前后下侧进入然后在服务器的顶部排出,保证了服务器散热的均匀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哈尔滨纽威迪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17
技术公布日:2021.0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769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