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建筑房屋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43


本申请涉及建筑房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建筑房屋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房屋结构是指根据房屋的梁、柱、墙等主要承重构件的建筑材料划分类别。房屋结构设计的目的是要保证所建造的结构安全适用,能够在规定的年限内满足各种预期功能的要求,并且经济合理,一般的建筑房屋结构都会增设保温功能,即通过在房屋内的墙体上安装保温墙体。

相关技术中,保温墙体一般是由聚合物砂浆、玻璃纤维网格布、阻燃型模塑聚苯乙烯泡沫板或挤塑板等材料复合而成,在天气寒冷时,能够阻止内部温度通过墙壁流失,实现保温功效。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问题:一般的保温墙体由于结构相对较大,在运输的时候较为不便,故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便于保温墙体的拆装运输,本申请提供一种新型建筑房屋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新型建筑房屋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建筑房屋结构,包括保温墙体,所述保温墙体包括多块保温墙板,多块所述保温墙板呈线性排布,相邻两块所述保温墙板的侧壁相互贴合,相邻两块所述保温墙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保温墙板的上、下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插接槽,所述连接板的表面设置有两个插接块,两个所述插接块分别与相邻两块保温墙板的插接槽过渡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运输时,可将未拼装好的保温墙板堆叠置放在一块,且一并进行运输,当多块保温墙板运输至指定安装位置时,将多块保温墙板线性排列后,再将连接板上的两个插接块分别置于相邻两块保温墙板的插接槽处,通过敲打的方式将插接块送入至插接槽内,以使得连接板对相邻的两块保温墙板起到连接作用,通过将保温墙体拆分成多块体积较小的保温墙板,由于保温墙板在运输的过程中占据的空间较少,进而间接提高了该保温墙体运输的便捷性。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减震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减震垫,当工作人员通过敲击锤等工具对连接板进行敲击的时候,减震垫能够减少敲击锤对连接板的冲击,进而能够减少敲击锤对连接板造成的损害,从而间接加大了连接板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保温墙板的上、下表面均开设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贯穿保温墙板的侧壁,相邻的两个所述让位槽形成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以及减震垫的形状大小均与连接板的形状大小相适配,所述连接板与容置槽插接配合,所述减震垫与保温墙板的表面齐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的两个让位槽形成容置槽,容置槽的形状大小均与连接板的形状大小相适配,且减震垫与保温墙板的表面齐平,进而保证了保温墙体上、下表面的平整度,以减少保温墙体上、下因表面不平整,而影响其与其他房屋构件的安装工作的情况发生。

优选的,所述减震垫的上表面设置有让位孔,所述连接板是上表面设置有拉环,所述拉环位于让位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通过手部握持拉环,以便于将连接板拔出,进而能够提高保温墙板的拆卸效率。

优选的,所述保温墙板相对的两个侧壁分别设置有燕尾条和燕尾槽,所述燕尾槽贯穿保温墙板的上、下表面,相邻两块所述保温墙板之间的燕尾条和燕尾槽插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两块保温墙板之间的燕尾条和燕尾槽插接配合,以进一步提高相邻两块保温墙板之间的横向抗拉拔能力,从而间接提高了保温墙板的安装稳定性。

优选的,还包括承托座,所述承托座的表面设置有定位槽,所述保温墙体与定位槽插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保温墙板进行拼接时,可先将多块保温墙板依次插入至定位槽内,以对多块保温墙板进行初固定,以便于工作人员将连接板安装于保温墙板上,进而间接提高了保温墙板的安装效率。

优选的,所述承托座呈条状设置,所述承托座的侧壁设置有四个支撑脚,四个所述支撑脚分别对应设置于承托座的四个角落,所述支撑脚的一表面与地面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个支撑脚分别对应设置于承托座的四个角落,且支撑脚的一表面与地面接触,支撑脚起到支撑作用,以加强承托座的放置稳定性,进而减少因保温墙板在安装时,因工作人员操作失误而发生晃动,以导致保温墙板发生倾倒的情况发生。

优选的,所述支撑脚与地面接触的表面设置有防滑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垫以增大支撑脚表面的摩擦系数,进而加大了支撑脚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间接加大了承托座的放置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将保温墙体拆分成多块体积较小的保温墙板,由于保温墙板在运输的过程中占据的空间较少,进而间接提高了该保温墙体运输的便捷性;

2.在对保温墙板进行拼接时,可先将多块保温墙板依次插入至定位槽内,以对多块保温墙板进行初固定,以便于工作人员将连接板安装于保温墙板上,进而间接提高了保温墙板的安装效率;

3.能够减少保温墙体上、下因表面不平整,而影响其与其他房屋构件的安装工作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板与保温墙板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保温墙体;11、保温墙板;111、插接槽;112、让位槽;113、燕尾条;114、燕尾槽;2、承托座;21、定位槽;22、支撑脚;3、连接板;31、插接块;32、减震垫;321、让位孔;33、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新型建筑房屋结构。参照图1和图2,新型建筑房屋结构包括保温墙体1和承托座2,承托座2呈长方体状设置,承托座2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槽21,保温墙体1呈长方体状设置,保温墙体1与定位槽21插接配合,且保温墙体1的侧壁均与定位槽21的槽壁抵接配合。

进一步的,承托座2的侧壁设置有四个支撑脚22,四个支撑脚22分别对应设置于承托座2的四个角落,支撑脚22与承托座2一体成型,支撑脚22的截面呈正三角形设置,且支撑脚22的一直角边与承托座2的侧壁固定连接,支撑脚22的另一直角边与地面贴合。

此外,支撑脚22与地面接触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垫(图中未示出),在本实施例中,防滑垫由橡胶制成,防滑垫以增大支撑脚22表面的摩擦系数,进而加大了支撑脚22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间接加大了承托座2的放置稳定性。

进一步的,保温墙体1包括多块竖直设置的保温墙板11,保温墙板11呈长方体状设置,多块保温墙板11呈横向线性排布,且相邻两块保温墙板11的侧壁相互贴合,同时,相邻两块保温墙板11之间设置有连接板3。

具体的,保温墙板11的上、下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插接槽111,四个插接槽111呈矩阵分布,同时,连接板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插接块31,两个插接块31分别与相邻两块保温墙板11的插接槽111过渡配合。

进一步的,连接板3背向插接块3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长方体状设置的减震垫32,减震垫32的截面大小与连接板3的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减震垫32可由橡胶制成,在其它实施例中,减震垫32也可由其它带有弹性的材质制成,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此外,保温墙板11的上、下表面均开设有让位槽112,让位槽112贯穿保温墙板11的侧壁,相邻的两个让位槽112形成容置槽,容置槽的形状大小均与连接板3的形状大小相适配,连接板3与容置槽插接配合,同时,减震垫32与保温墙板11的表面齐平。

进一步的,减震垫32的上表面设置有让位孔321,让位孔321贯穿减震垫32的上、下表面,同时,连接板3是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拉环33,拉环33位于让位孔321内。

此外,保温墙板11相对的两个侧壁分别设置有竖直设置的燕尾条113和燕尾槽114,燕尾条113固定连接于保温墙板11的侧壁,燕尾槽114贯穿保温墙板11的上、下表面,相邻两块保温墙板11之间的燕尾条113和燕尾槽114插接配合。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新型建筑房屋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在运输时,可将未拼装好的保温墙板11堆叠置放在一块,且一并进行运输,当多块保温墙板11运输至指定安装位置时,将多块保温墙板11线性排列后,再将连接板3上的两个插接块31分别置于相邻两块保温墙板11的插接槽111处,通过敲打的方式将插接块31送入至插接槽111内,以使得连接板3对相邻的两块保温墙板11起到连接作用,通过将保温墙体1拆分成多块体积较小的保温墙板11,由于保温墙板11在运输的过程中占据的空间较少,进而间接提高了该保温墙体1运输的便捷性。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建筑房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温墙体(1),所述保温墙体(1)包括多块保温墙板(11),多块所述保温墙板(11)呈线性排布,相邻两块所述保温墙板(11)的侧壁相互贴合,相邻两块所述保温墙板(11)之间设置有连接板(3),所述保温墙板(11)的上、下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插接槽(111),所述连接板(3)的表面设置有两个插接块(31),两个所述插接块(31)分别与相邻两块保温墙板(11)的插接槽(111)过渡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房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的上表面设置有减震垫(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房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墙板(11)的上、下表面均开设有让位槽(112),所述让位槽(112)贯穿保温墙板(11)的侧壁,相邻的两个所述让位槽(112)形成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形状大小均与连接板(3)的形状大小相适配,所述连接板(3)与容置槽插接配合,所述减震垫(32)与保温墙板(11)的表面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房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垫(32)的上表面设置有让位孔(321),所述连接板(3)是上表面设置有拉环(33),所述拉环(33)位于让位孔(321)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房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墙板(11)相对的两个侧壁分别设置有燕尾条(113)和燕尾槽(114),所述燕尾槽(114)贯穿保温墙板(11)的上、下表面,相邻两块所述保温墙板(11)之间的燕尾条(113)和燕尾槽(114)插接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房屋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托座(2),所述承托座(2)的表面设置有定位槽(21),所述保温墙体(1)与定位槽(21)插接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房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座(2)呈条状设置,所述承托座(2)的侧壁设置有四个支撑脚(22),四个所述支撑脚(22)分别对应设置于承托座(2)的四个角落,所述支撑脚(22)的一表面与地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房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22)与地面接触的表面设置有防滑垫。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建筑房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建筑房屋结构,其包括保温墙体,所述保温墙体包括多块保温墙板,多块所述保温墙板呈线性排布,相邻两块所述保温墙板的侧壁相互贴合,相邻两块所述保温墙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保温墙板的上、下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插接槽,所述连接板的表面设置有两个插接块,两个所述插接块分别与相邻两块保温墙板的插接槽过渡配合;该种新型建筑房屋结构具有方便运输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吴利松;庄伟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银辉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24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778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