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釉料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釉料生产工作台。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釉料制备工艺流程中,釉浆球磨完成后,需要进行检测后再精制。检测工序需要耗时3天,即釉浆等待3天才可以出磨(第1天检测釉浆残渣,第2天检测釉浆熔长,第3天检测釉浆试片)。因此,球磨机有3天处于停止状态,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釉料生产工作台,釉浆球磨完成后,直接存放在储釉桶里等待检测结果,可以提高球磨机的利用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釉料生产工作台,包括储釉桶、支撑架和检修平台,所述储釉桶的底部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检修平台安装于所述储釉桶的顶部,所述储釉桶分别连接有进釉管道和出釉管道,所述储釉桶包括搅拌装置。
优选的,所述釉料生产工作台还包括除铁器平台和除铁器,所述除铁器平台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一侧,所述除铁器安装于所述除铁器平台上,所述除铁器与所述出釉管道连接。
优选的,所述除铁器的进口端和出口端采用快速活接头连接。
优选的,所述储釉桶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储釉桶分别与所述进釉管道和所述出釉管道连接。
优选的,所述检修平台上开设有检修口,所述检修口与所述储釉桶的内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釉料生产工作台还包括桶身支架,所述桶身支架包括三个加强固定圈和若干根纵向加强柱,三个所述加强固定圈分别安装于所述储釉桶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底部的所述加强固定圈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纵向加强柱安装于所述加强固定圈上。
优选的,所述储釉桶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连接有排污管道。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45°斜撑。
优选的,所述检修平台设置有检修平台栏杆。
优选的,所述检修平台铺设有防滑花纹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1.釉浆球磨完成后,直接存放在储釉桶里等待检测结果,提高球磨机的利用率;
2.检测合格的釉浆直接从储釉桶输送到除铁器进行精制,无需使用釉桶作为中转的容器,节省生产成本和时间;
3.除铁器的进口端和出口端采用快速活接头连接,方便安装和拆卸;
4.在储釉桶的外侧安装桶身支架,提高储釉桶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附图中标记:1、储釉桶;2、支撑架;21、45°斜撑;3、检修平台;4、除铁器平台;5、除铁器;6、进釉管道;7、出釉管道;8、检修口;9、减速机;10、排污口;11、桶身支架;12、第一阶梯;13、第二阶梯;14、第三阶梯;15、检修平台栏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明白,结合以下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参照附图1~2,一种釉料生产工作台,设置在釉浆车间,包括两组储釉桶1、支撑架2、检修平台3、除铁器平台4和除铁器5,储釉桶1的底部安装于支撑架2上。
每组储釉桶1的容积为6m3。储釉桶1通过进釉管道6连接球磨机,进釉管道6设置有第一隔膜泵,釉浆球磨完成后,直接从球磨机输送到储釉桶1。釉浆存放在储釉桶1里等待检测结果。因此,球磨机可以连续使用,利用率可以提高70%。
支撑架2的一侧设置有除铁器平台4。除铁器平台4上安装有两组并联的精制机构,每组包括三台串联在一起的除铁器5。储釉桶1连接有出釉管道7。出釉管道7分别与两组精制机构连接。其中,出釉管道7与两组精制机构连接的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二隔膜泵。釉浆检测合格后,直接从储釉桶1输送到精制机构进行精制。
为了方便安装和拆卸,除铁器5的进口端和出口端采用快速活接头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生产需要,对每组串联的除铁器5的台数进行增减,来改变每次精制操作的效率。
精制机构的后端分别连接有振动筛。精制完成的釉浆输送到振动筛进行过滤以及后续的生产流程。
储釉桶1的桶体由不锈钢板滚压、拼装和焊接而成。检修平台3安装在储釉桶1的顶部。检修平台3设置有减速机孔和检修口8。
储釉桶1包括搅拌装置,用于对存放的釉浆进行搅拌,防止釉料沉淀,影响釉浆的性能。搅拌装置包括减速机9,减速机9安装在储釉桶1的桶盖的中心处,减速机9安装有搅拌套件,搅拌套件设置在储釉桶1的内部,包括联轴器、搅拌轴、搅拌叶、搅拌轴定位套等。搅拌装置的搅拌速度为22~25r/min。
检修平台3在每个储釉桶1的顶部处开设有0.6m×0.6m的检修口8,检修口8上设置有检修口盖板,检修口盖板可以整体挪动,开闭方便,固定牢靠。检修口8连通储釉桶1的内部,用于检修人员从检修平台3进入储釉桶1的内部进行检修。
根据现场管路,在本实施例中,储釉桶1的桶盖设置有进釉口,进釉口连接进釉管道6,桶身在距离顶部0.1米处设置有溢流口,底部设置有出釉口,出釉口连接有三通接头,三通接头的第一接口连接出釉管道7,第二接口连接排污管道,即该接口为排污口10。排污口10和排污管道用于清洗储釉桶1后将桶内的污水排出。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储釉桶1的底部分别设置出釉口和排污口10。
本实施例还包括桶身支架11,桶身支架11包括加强固定圈和纵向加强柱。为了增强储釉桶1的强度,在储釉桶1的底部、中部和顶部分别焊接一个加强固定圈,同时顺高度方向焊接六根加强柱,将三个加强固定圈连为一体,形成一个整体将整个储釉桶1包围起来。
当储釉桶1安装在支撑架2上时,底部的加强固定圈嵌入支撑架2,起到定位的效果。为保证牢固性,定位完成后,将底部的加强固定圈与支撑架2焊接起来。
由于储釉桶1的清洗要求,支撑架2的支撑腿的高度为1.5m,支撑腿之间设置有45°斜撑21,用于加强支撑架2的强度,使其能够稳定地承载储釉桶1。
除铁器平台4设置有第一阶梯12连接到地面,以及第二阶梯13连接到检修平台3上。另外的,检修平台3具有连接到釉浆车间的其他高台处的第三阶梯14。以上三个阶梯用于检修人员和操作人员分别到达检修平台3和除铁器平台4。
由于检修平台3的位置较高,包括支撑架2和储釉桶1的高度,因此检修平台3设置有检修平台栏杆15,防止检修人员跌落。检修平台栏杆15使用双层镀锌管进行加强,所有焊口做两次底漆加一次面漆防腐。除铁器平台4也设置有相同结构的栏杆。
检修平台3和除铁器平台4分别铺设有厚度为3mm的防滑花纹板,方便检修人员在上面行走。
基于该釉浆车间每天的生产水平,本实施例的技术效果为:
传统的釉浆生产工艺中,没有使用本实施例,对于釉浆出磨工序,首先,釉浆球磨完成后,需要等待3天釉浆才可以出磨。即球磨机有3天是处于停止状态,用于等待检测结果。其次,釉浆出磨后,每次需要使用7个釉桶进行存放,以及作为中转的容器,再输送到精制机构进行精制。因此,需要耗费人工、时间和清水清洗釉桶,同时会产生大量的清洗污水,这些清洗污水需要后续处理,以及釉浆粘附在釉桶桶壁上的釉料损失。
对于釉浆精制工序,釉浆需要进行4次精制,每次使用11个釉桶,因此,会进一步产生人工、时间、清水和釉料的耗费。
当釉浆生产工艺中使用本实施例时,对于釉浆出磨工序,可以将釉浆直接输送并存放在储釉桶1里,提高球磨机的利用率,并且在此工序中,无需使用釉桶,大大减少人工和材料成本,以及提高生产效率。
对于釉浆精制工序,由于精制机构采用三台除铁器5串联的方式,在使用相同数量的釉桶的前提下,釉浆只需要进行2次精制,因此,在此工序中,与传统的工序相比,可以减少一半的耗费。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1.一种釉料生产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储釉桶、支撑架和检修平台,所述储釉桶的底部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检修平台安装于所述储釉桶的顶部,所述储釉桶分别连接有进釉管道和出釉管道,所述储釉桶包括搅拌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釉料生产工作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除铁器平台和除铁器,所述除铁器平台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一侧,所述除铁器安装于所述除铁器平台上,所述除铁器与所述出釉管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釉料生产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铁器的进口端和出口端采用快速活接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釉料生产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储釉桶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储釉桶分别与所述进釉管道和所述出釉管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釉料生产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平台上开设有检修口,所述检修口与所述储釉桶的内部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釉料生产工作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桶身支架,所述桶身支架包括三个加强固定圈和若干根纵向加强柱,三个所述加强固定圈分别安装于所述储釉桶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底部的所述加强固定圈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纵向加强柱安装于所述加强固定圈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釉料生产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储釉桶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连接有排污管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釉料生产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45°斜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釉料生产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平台设置有检修平台栏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釉料生产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平台铺设有防滑花纹板。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