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机械设备防护罩。
背景技术:
在机械设备运行时会出现零件松动、脱落等故障,严重情况下还会造成人员伤亡。目前常用的机械设备防护罩都采用活页、铰链、滑轨等安装机构,这样不仅安装费事费力、维护成本也很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便携式机械设备防护罩。
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机械设备防护罩采用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包括左防护板、右防护板、磁钢块和门磁感应块,所述左防护板和所述右防护板对称连接在一起,其均为l型结构,所述左防护板和所述右防护板均设有主挡部,所述主挡部上下两端垂直向内延伸分别形成上挡部和下挡部,所述左防护板和所述右防护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向内垂直延伸形成加强连接部,所述下挡部上间隔设有磁钢放置槽,所述磁钢块放置于所述磁钢放置槽内,所述下挡部上还设有门磁感应块安装口,所述门磁感应块设在所述门磁感应块安装口内。
所述左防护板和所述右防护板采用透明材料制作。
所述磁钢放置槽为方形结构。
所述上挡部和所述下挡部均设有圆弧过渡面。
所述门磁感应块安装口设在靠近所述加强连接部的一端。
还包括塑料销钉,所述加强连接部上设有销钉安装孔,所述销钉穿过所述销钉安装孔,将所述左防护板和所述右防护板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机械设备防护罩的优点在于:防护罩通过磁钢直接吸附在机械设备铁磁性底座,无需安装,安装简单便捷,成本低廉,效率高;门磁感应块的设置可使得,防护罩未安装时,通过电控系统,机械设备无法通电运行,提高产品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机械设备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左防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便携式机械设备防护罩,包括左防护板1、右防护板2、磁钢块3和门磁感应块4,所述左防护板1和所述右防护板2对称连接在一起,其均为l型结构,所述左防护板1和所述右防护板2均设有主挡部7,所述主挡部7上下两端垂直向内延伸分别形成上挡部8和下挡部9,所述左防护板1和所述右防护板2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向内垂直延伸形成加强连接部12,所述下挡部9上间隔设有磁钢放置槽10,所述磁钢块3放置于所述磁钢放置槽10内,所述下挡部9上还设有门磁感应块安装口11,所述门磁感应块4设在所述门磁感应块安装口11内,防护罩通过磁钢直接吸附在机械设备铁磁性底座,无需活页、铰链、滑轨等安装机构,安装简单便捷,成本低廉,效率高;门磁感应块与机械设备的电控系统连接,当防护罩未安装时,机械设备无法通电运行,提高产品使用安全性。。
所述左防护板1和所述右防护板2采用透明材料制作,美观且便于观察。
所述磁钢放置槽10为方形结构,所述磁钢块3的数量和位置根据防护需要调整。
所述上挡部8和所述下挡部9均设有圆弧过渡面13,过渡圆滑,防割。
所述门磁感应块安装口11设在靠近所述加强连接部12的一端,便于与机械设备的电控系统连接。
还包括塑料销钉5,所述加强连接部12上设有销钉安装孔14,所述销钉5穿过所述销钉安装孔14,将所述左防护板1和所述右防护板2固定在一起,进一步加强防护罩的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便携式机械设备防护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左防护板(1)、右防护板(2)、磁钢块(3)和门磁感应块(4),所述左防护板(1)和所述右防护板(2)对称连接在一起,其均为l型结构,所述左防护板(1)和所述右防护板(2)均设有主挡部(7),所述主挡部(7)上下两端垂直向内延伸分别形成上挡部(8)和下挡部(9),所述左防护板(1)和所述右防护板(2)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向内垂直延伸形成加强连接部(12),所述下挡部(9)上间隔设有磁钢放置槽(10),所述磁钢块(3)放置于所述磁钢放置槽(10)内,所述下挡部(9)上还设有门磁感应块安装口(11),所述门磁感应块(4)设在所述门磁感应块安装口(1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机械设备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防护板(1)和所述右防护板(2)采用透明材料制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机械设备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钢放置槽(10)为方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机械设备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部(8)和所述下挡部(9)均设有圆弧过渡面(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机械设备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磁感应块安装口(11)设在靠近所述加强连接部(12)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机械设备防护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塑料销钉(5),所述加强连接部(12)上设有销钉安装孔(14),所述销钉(5)穿过所述销钉安装孔(14),将所述左防护板(1)和所述右防护板(2)固定在一起。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