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冷却罐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2-01  71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品加工装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式冷却罐。
2.

背景技术:

3.酱是以豆类、小麦粉、水果、肉类或鱼虾等物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糊状调味品。它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人常见的调味酱分为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的甜面酱,和以豆类为主要原料的豆瓣酱两大类;还发展还有肉酱、鱼酱和果酱等调味品。
4.酱料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各种物料与酱混合后需要进行炒制从而形成成品并罐装。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酱料经过炒制后温度较高,无法直接进行灌装,否则会导致酱料容易变质,所以需要经过冷却至室温状态才可以灌装。但是目前的冷却装置对应酱料的冷却效果较差,而且冷却的酱料的粘性增加,导致酱料粘在冷却装置内壁,而且也不易传输至灌装装置。
5.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卧式冷却罐,通过搅拌装置的作用,对卧式罐体内的酱料持续进行搅拌,避免酱料冷却的过程中粘附于卧式罐体的内壁;通过冷却夹套的作用,保证了冷却介质对卧式罐体的冷却效果;通过冷却夹套的结构设置,使得冷却介质能够优先冷却卧式罐体的底部、然后冷却卧式罐体的两侧、最后冷却卧式罐体的两端,进而提高了冷却效率,使得酱料能够快速冷却;通过出料泵的作用,能够使冷却的酱料有效输送至灌装装置内;通过倾斜设置的卧式罐体,从而保证卧式罐体内的酱料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向出料管一端移动;刮板a和刮板b的作用,保证酱料不会粘附于卧式罐体内的底部、侧壁和端部;通过卧式罐体开口处所设的防护网,能够便于观察卧式罐体内酱料冷却搅拌状态的同时还能避免员工与卧式罐体内的酱料接触,避免酱料被污染、也保证员工安全。
7.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8.卧式冷却罐,包括倾斜设置固定于底架的卧式罐体,所述卧式罐体的腔体中部同轴心转动连接有搅拌轴,所述卧式罐体的下部为与搅拌轴同轴心设置的圆柱弧面,所述卧式罐体的圆柱弧面外部以及卧式罐体两端的下部分别对应包覆固定连接有冷却夹套,所述卧式罐体的外侧、对应于冷却夹套的位置处还包覆固定连接有隔热层,所述搅拌轴的轴身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刮板a,所述刮板a沿着搅拌轴的轴心方向交错分布,并且当刮板a绕转轴转动至圆柱弧面位置处时,所述刮板a与圆柱弧面接触,所述卧式罐体的顶部两侧沿着卧式罐体的轴向分别设有多个开口,所述卧式罐体的顶部、对应于开口位置处分别设有可启闭的盖板,所述搅拌轴的一端伸出卧式罐体后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卧式罐体位于较高一端端部的顶部位置处连通设有进料管a,所述卧式罐体底部、位于较低一端位置处连通设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连通设有出料泵,所述出料泵固定连接于底架内所设的连接架,所述卧式罐体的端部顶部还连通设有通气管。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搅拌轴的轴身上、对应于卧式罐体内的两端位置处还分别固定连接有与卧式罐体的端板接触的刮板b。
10.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刮板a和刮板b分别通过连接轴与搅拌轴固定连接,所述刮板a和刮板b分别通过固定夹与连接轴固定连接。
11.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搅拌轴的两端分别通过卧式罐体两端端部外侧壁所设的密封组件与卧式罐体转动连接,所述搅拌轴对应于卧式罐体较低一端的端部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固定架a上,所述固定架a固定连接于底架的顶部。
12.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冷却夹套包括固定连接于卧式罐体的圆柱弧面外部位置处的弧面冷却夹套、卧式罐体较高端的下部位置处设有端部冷却夹套a、卧式罐体较低端的下部位置处设有端部冷却夹套b,所述端部冷却夹套a、端部冷却夹套b分别与弧面冷却夹套的对应端连通,所述弧面冷却夹套底面对应于卧式罐体轴心正下方位置处的一端连通设有冷却介质进料管,所述端部冷却夹套a的顶部中间位置处连通设有冷却介质出料管。
13.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弧面冷却夹套包括沿着卧式罐体轴向设置的多个轴向条形冷却管道,所述轴向条形冷却管道沿着卧式罐体的圆柱弧面依次均匀分布,所述端部冷却夹套a和端部冷却夹套b分别包括以搅拌轴的轴心为圆心同圆心设置的多个弧形冷却管道,所述端部冷却夹套a的最内侧弧形冷却管道的两端之间还设有横向条形冷却管道,相邻两个轴向条形冷却管道之间、两个弧形冷却管道之间、条形冷却管道与弧形冷却管道之间、以及横向条形冷却管道与相邻的弧形冷却管道之间均共用管道壁,共用的管道壁上设有冷却介质流通孔。
14.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相邻两个轴向条形冷却管道之间共用管道壁所设的冷却介质流通孔位于共用管道壁的一端,并且连通设有冷却介质进料管的轴向条形冷却管道的两侧共用管道壁的冷却介质流通孔均对称设于远离冷却介质进料管的一端,并且位于连通有冷却介质进料管的轴向条形冷却管道两侧的其余轴向条形冷却管道之间的共用管道壁所设的冷却介质流通孔分别交错设置于卧式罐体轴向的两端,使从冷却介质进料管流入的冷却介质分别沿着条形冷却管道来回交错流动。
15.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相邻两个弧形冷却管道之间共用管道壁所设的冷却介质流通孔设于共用管道壁的中间或对称设于共用管道壁的两端,并且设于共用管道壁中间的冷却介质流通孔和对称设于共用管道壁两端的冷却介质流通孔交错设置,使相邻弧形冷却管道内的冷却介质的流向沿着弧形管道由中间向两端的方向或由两端向中间的方向来回交错设置,并最终由两端流向中间后从冷却介质出料管流出。
16.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最外侧的条形冷却管道面向端部冷却夹套a的端部分别与端部冷却夹套a的最外侧弧形冷却管道外侧壁两端共用管道壁、且对应设有冷却介质流通孔,与最外侧条形冷却管道相邻的条形冷却管道面向端部冷却夹套b的端部分别与端部冷却夹套b的最外侧弧形冷却管道外侧壁两端共用管道壁、且对应设有冷却介质流通孔,所述端部冷却夹套b的最内侧弧形冷却管道的两端向外翻折的翻折管端部延伸至与最外侧弧形冷却管道外侧壁齐平,最外侧的条形冷却管道面向端部冷却夹套b的端部分别与端部冷却夹套b的最内侧弧形冷却管翻折管外侧端部共用管道壁、且对应设有冷却介质流通孔。
17.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盖板靠近卧式罐体轴心一侧的边沿通过铰
链与卧式罐体的顶部摆动连接,所述卧式罐体顶部的轴心处还固定连接有盖板的限位凸条。
18.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设有进料管a的卧式罐体的端板顶部还连通设有进料管b,所述进料管a和进料管b分别设于卧式罐体的端板两侧。
19.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进料管a的轴心和进料管b的轴心高度相同,所述进料管a的内径大于进料管b的内径。
20.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进料管a的一端管口伸入卧式罐体内、并向下设置。
21.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通气管设于卧式罐体的较低端,并且设有通气管的卧式罐体的所在端部还连通设有用于连接温度传感器的连接口。
22.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减速机与搅拌轴传动连接。
23.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卧式罐体的顶部、对应于开口的范围内还固定连接有防护网。
2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5.第一、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冷却罐,通过搅拌装置的作用,对卧式罐体内的酱料持续进行搅拌,避免酱料冷却的过程中粘附于卧式罐体的内壁。
26.第二、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冷却罐,通过冷却夹套的作用,保证了冷却介质对卧式罐体的冷却效果。
27.第三、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冷却罐,通过冷却夹套的结构设置,使得冷却介质能够优先冷却卧式罐体的底部、然后冷却卧式罐体的两侧、最后冷却卧式罐体的两端,进而提高了冷却效率,使得酱料能够快速冷却。
28.第四、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冷却罐,通过出料泵的作用,能够使冷却的酱料有效输送至灌装装置内。
29.第五、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冷却罐,通过倾斜设置的卧式罐体,从而保证卧式罐体内的酱料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向出料管一端移动。
30.第六、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冷却罐,刮板a和刮板b的作用,保证酱料不会粘附于卧式罐体内的底部、侧壁和端部。
31.第七、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冷却罐,通过卧式罐体开口处所设的防护网,能够便于观察卧式罐体内酱料冷却搅拌状态的同时还能避免员工与卧式罐体内的酱料接触,避免酱料被污染、也保证员工安全。
32.附图说明:
3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3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3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局部剖视示意图。
36.图4为本实用新型隐去出料泵后的右视局部剖视示意图。
3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夹套的展开俯视剖视示意图。
38.具体实施方式:
39.结合图1~图5可知,卧式冷却罐,包括倾斜设置固定于底架24的卧式罐体1,所述卧式罐体1的腔体2中部同轴心转动连接有搅拌轴9,所述卧式罐体1的下部为与搅拌轴9同轴
心设置的圆柱弧面,所述卧式罐体1的圆柱弧面外部以及卧式罐体1两端的下部分别对应包覆固定连接有冷却夹套,所述卧式罐体1的外侧、对应于冷却夹套的位置处还包覆固定连接有隔热层5,所述搅拌轴9的轴身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刮板a10,所述刮板a10沿着搅拌轴9的轴心方向交错分布,并且当刮板a10绕转轴转动至圆柱弧面位置处时,所述刮板a10与圆柱弧面接触,所述卧式罐体1的顶部两侧沿着卧式罐体1的轴向分别设有多个开口14,所述卧式罐体1的顶部、对应于开口14位置处分别设有可启闭的盖板15,所述搅拌轴9的一端伸出卧式罐体1后与驱动电机12传动连接,所述卧式罐体1位于较高一端端部的顶部位置处连通设有进料管a6,所述卧式罐体1底部、位于较低一端位置处连通设有出料管7,所述出料管7上连通设有出料泵8,所述出料泵8固定连接于底架24内所设的连接架26,所述卧式罐体1的端部顶部还连通设有通气管13。
40.所述搅拌轴9的轴身上、对应于卧式罐体1内的两端位置处还分别固定连接有与卧式罐体1的端板接触的刮板b11。
41.所述刮板a10和刮板b11分别通过连接轴17与搅拌轴9固定连接,所述刮板a10和刮板b11分别通过固定夹18与连接轴17固定连接。
42.所述搅拌轴9的两端分别通过卧式罐体1两端端部外侧壁所设的密封组件19与卧式罐体1转动连接,所述搅拌轴9对应于卧式罐体1较低一端的端部与驱动电机12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2固定于固定架a25上,所述固定架a25固定连接于底架24的顶部。
43.所述冷却夹套包括固定连接于卧式罐体1的圆柱弧面外部位置处的弧面冷却夹套3、卧式罐体1较高端的下部位置处设有端部冷却夹套a4、卧式罐体1较低端的下部位置处设有端部冷却夹套b4’,所述端部冷却夹套a4、端部冷却夹套b4’分别与弧面冷却夹套3的对应端连通,所述弧面冷却夹套3底面对应于卧式罐体1轴心正下方位置处的一端连通设有冷却介质进料管22,所述端部冷却夹套a4的顶部中间位置处连通设有冷却介质出料管23。
44.所述弧面冷却夹套3包括沿着卧式罐体1轴向设置的多个轴向条形冷却管道,所述轴向条形冷却管道沿着卧式罐体1的圆柱弧面依次均匀分布,所述端部冷却夹套a4和端部冷却夹套b4’分别包括以搅拌轴的轴心为圆心同圆心设置的多个弧形冷却管道,所述端部冷却夹套a4的最内侧弧形冷却管道的两端之间还设有横向条形冷却管道,相邻两个轴向条形冷却管道之间、两个弧形冷却管道之间、条形冷却管道与弧形冷却管道之间、以及横向条形冷却管道与相邻的弧形冷却管道之间均共用管道壁,共用的管道壁上设有冷却介质流通孔29。
45.相邻两个轴向条形冷却管道之间共用管道壁所设的冷却介质流通孔29位于共用管道壁的一端。
46.连通设有冷却介质进料管22的轴向条形冷却管道的两侧共用管道壁的冷却介质流通孔29均对称设于远离冷却介质进料管22的一端,并且位于连通有冷却介质进料管22的轴向条形冷却管道两侧的其余轴向条形冷却管道之间的共用管道壁所设的冷却介质流通孔29分别交错设置于卧式罐体1轴向的两端,使从冷却介质进料管22流入的冷却介质分别沿着条形冷却管道来回交错流动。
47.相邻两个弧形冷却管道之间共用管道壁所设的冷却介质流通孔29设于共用管道壁的中间或对称设于共用管道壁的两端,并且设于共用管道壁中间的冷却介质流通孔29和对称设于共用管道壁两端的冷却介质流通孔29交错设置,使相邻弧形冷却管道内的冷却介
质的流向沿着弧形管道由中间向两端的方向或由两端向中间的方向来回交错设置,并最终由两端流向中间后从冷却介质出料管23流出。
48.最外侧的条形冷却管道面向端部冷却夹套a4的端部分别与端部冷却夹套a4的最外侧弧形冷却管道外侧壁两端共用管道壁、且对应设有冷却介质流通孔29。
49.与最外侧条形冷却管道相邻的条形冷却管道面向端部冷却夹套b4’的端部分别与端部冷却夹套b4’的最外侧弧形冷却管道外侧壁两端共用管道壁、且对应设有冷却介质流通孔29。
50.所述端部冷却夹套b4’的最内侧弧形冷却管道的两端向外翻折的翻折管端部延伸至与最外侧弧形冷却管道外侧壁齐平。
51.最外侧的条形冷却管道面向端部冷却夹套b4’的端部分别与端部冷却夹套b4’的最内侧弧形冷却管翻折管外侧端部共用管道壁、且对应设有冷却介质流通孔29。
52.所述盖板15靠近卧式罐体1轴心一侧的边沿通过铰链与卧式罐体1的顶部摆动连接,所述卧式罐体1顶部的轴心处还固定连接有盖板15的限位凸条21。
53.设有进料管a6的卧式罐体1的端板顶部还连通设有进料管b28,所述进料管a6和进料管b28分别设于卧式罐体1的端板两侧。
54.所述进料管a6的轴心和进料管b28的轴心高度相同,所述进料管a6的内径大于进料管b28的内径。
55.所述进料管a6的一端管口伸入卧式罐体1内、并向下设置。
56.所述通气管13设于卧式罐体1的较低端,并且设有通气管13的卧式罐体1的所在端部还连通设有用于连接温度传感器的连接口27。
57.所述驱动电机12通过减速机20与搅拌轴9传动连接。
58.所述卧式罐体1的顶部、对应于开口14的范围内还固定连接有防护网16。
59.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时候,进料管a6与酱料炒制釜的出料管连通,所述进料管b28与酱料灌装装置的回料管连通,所述出料管7连通出料泵8后与酱料罐装装置的进料管连通。并通过冷却介质进料管22向冷却夹套内输送冷却介质、冷却夹套内的冷却介质通过冷却介质出料管23回流至冷却装置内,另外通过驱动电机12驱动搅拌轴9带动刮板a10和刮板b11转动、并对卧式罐体1内的腔体2的底部内壁和两端内壁进行刮料,搅拌酱料的同时还能避免酱料粘附于卧式罐体1的内壁上。将酱料炒制釜内的炒制完成的酱料通过进料管a6输送至卧式罐体1内,通过冷却夹套的冷却和搅拌轴9的搅拌,从而使得卧式罐体1内的酱料温度降低,当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酱料温度降低至符合灌装要求的时候,通过出料泵8将卧式罐体1内的酱料泵出至酱料灌装装置进行灌装;由于卧式罐体1的倾斜设置,从而使卧式罐体1内的酱料在搅拌冷却的同时、在重力作用下向出料管7一端移动;另外灌装装置在灌装过程中多余的酱料通过灌装装置的回流管与进料管b28连通后再次回流至卧式罐体1内,并且进料管a6也会间隔地将酱料炒制釜内完成炒制的酱料输送至卧式罐体1内,以保证卧式罐体内始终有酱料进行冷却,周而复始。

技术特征:
1.卧式冷却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倾斜设置固定于底架(24)的卧式罐体(1),所述卧式罐体(1)的腔体(2)中部同轴心转动连接有搅拌轴(9),所述卧式罐体(1)的下部为与搅拌轴(9)同轴心设置的圆柱弧面,所述卧式罐体(1)的圆柱弧面外部以及卧式罐体(1)两端的下部分别对应包覆固定连接有冷却夹套,所述卧式罐体(1)的外侧、对应于冷却夹套的位置处还包覆固定连接有隔热层(5),所述搅拌轴(9)的轴身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刮板a(10),所述刮板a(10)沿着搅拌轴(9)的轴心方向交错分布,并且当刮板a(10)绕转轴转动至圆柱弧面位置处时,所述刮板a(10)与圆柱弧面接触,所述卧式罐体(1)的顶部两侧沿着卧式罐体(1)的轴向分别设有多个开口(14),所述卧式罐体(1)的顶部、对应于开口(14)位置处分别设有可启闭的盖板(15),所述搅拌轴(9)的一端伸出卧式罐体(1)后与驱动电机(12)传动连接,所述卧式罐体(1)位于较高一端端部的顶部位置处连通设有进料管a(6),所述卧式罐体(1)底部、位于较低一端位置处连通设有出料管(7),所述出料管(7)上连通设有出料泵(8),所述出料泵(8)固定连接于底架(24)内所设的连接架(26),所述卧式罐体(1)的端部顶部还连通设有通气管(1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冷却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9)的轴身上、对应于卧式罐体(1)内的两端位置处还分别固定连接有与卧式罐体(1)的端板接触的刮板b(1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冷却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a(10)和刮板b(11)分别通过连接轴(17)与搅拌轴(9)固定连接,所述刮板a(10)和刮板b(11)分别通过固定夹(18)与连接轴(17)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冷却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9)的两端分别通过卧式罐体(1)两端端部外侧壁所设的密封组件(19)与卧式罐体(1)转动连接,所述搅拌轴(9)对应于卧式罐体(1)较低一端的端部与驱动电机(12)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2)固定于固定架a(25)上,所述固定架a(25)固定连接于底架(24)的顶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冷却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夹套包括固定连接于卧式罐体(1)的圆柱弧面外部位置处的弧面冷却夹套(3)、卧式罐体(1)较高端的下部位置处设有端部冷却夹套a(4)、卧式罐体(1)较低端的下部位置处设有端部冷却夹套b(4’),所述端部冷却夹套a(4)、端部冷却夹套b(4’)分别与弧面冷却夹套(3)的对应端连通,所述弧面冷却夹套(3)底面对应于卧式罐体(1)轴心正下方位置处的一端连通设有冷却介质进料管(22),所述端部冷却夹套a(4)的顶部中间位置处连通设有冷却介质出料管(23)。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卧式冷却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面冷却夹套(3)包括沿着卧式罐体(1)轴向设置的多个轴向条形冷却管道,所述轴向条形冷却管道沿着卧式罐体(1)的圆柱弧面依次均匀分布,所述端部冷却夹套a(4)和端部冷却夹套b(4’)分别包括以搅拌轴的轴心为圆心同圆心设置的多个弧形冷却管道,所述端部冷却夹套a(4)的最内侧弧形冷却管道的两端之间还设有横向条形冷却管道,相邻两个轴向条形冷却管道之间、两个弧形冷却管道之间、条形冷却管道与弧形冷却管道之间、以及横向条形冷却管道与相邻的弧形冷却管道之间均共用管道壁,共用的管道壁上设有冷却介质流通孔(29)。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卧式冷却罐,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轴向条形冷却管道之间共用管道壁所设的冷却介质流通孔(29)位于共用管道壁的一端,并且连通设有冷却介质进料管(22)的轴向条形冷却管道的两侧共用管道壁的冷却介质流通孔(29)均对称设于远离冷却介质进料管(22)的一端,并且位于连通有冷却介质进料管(22)的轴向条形冷却管道两侧的
其余轴向条形冷却管道之间的共用管道壁所设的冷却介质流通孔(29)分别交错设置于卧式罐体(1)轴向的两端,使从冷却介质进料管(22)流入的冷却介质分别沿着条形冷却管道来回交错流动。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卧式冷却罐,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弧形冷却管道之间共用管道壁所设的冷却介质流通孔(29)设于共用管道壁的中间或对称设于共用管道壁的两端,并且设于共用管道壁中间的冷却介质流通孔(29)和对称设于共用管道壁两端的冷却介质流通孔(29)交错设置,使相邻弧形冷却管道内的冷却介质的流向沿着弧形管道由中间向两端的方向或由两端向中间的方向来回交错设置,并最终由两端流向中间后从冷却介质出料管(23)流出。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卧式冷却罐,其特征在于:最外侧的条形冷却管道面向端部冷却夹套a(4)的端部分别与端部冷却夹套a(4)的最外侧弧形冷却管道外侧壁两端共用管道壁、且对应设有冷却介质流通孔(29),与最外侧条形冷却管道相邻的条形冷却管道面向端部冷却夹套b(4’)的端部分别与端部冷却夹套b(4’)的最外侧弧形冷却管道外侧壁两端共用管道壁、且对应设有冷却介质流通孔(29),所述端部冷却夹套b(4’)的最内侧弧形冷却管道的两端向外翻折的翻折管端部延伸至与最外侧弧形冷却管道外侧壁齐平,最外侧的条形冷却管道面向端部冷却夹套b(4’)的端部分别与端部冷却夹套b(4’)的最内侧弧形冷却管翻折管外侧端部共用管道壁、且对应设有冷却介质流通孔(29)。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冷却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5)靠近卧式罐体(1)轴心一侧的边沿通过铰链与卧式罐体(1)的顶部摆动连接,所述卧式罐体(1)顶部的轴心处还固定连接有盖板(15)的限位凸条(2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卧式冷却罐,卧式罐体同轴心转动连接有搅拌轴,卧式罐体下部为圆柱弧面,圆柱弧面外部以及两端下部包覆有冷却夹套,卧式罐体对应于冷却夹套包覆有隔热层,搅拌轴固定有多个刮板A,刮板A沿着搅拌轴交错分布,卧式罐体的顶部两侧沿着卧式罐体轴向设有多个开口,卧式罐体顶部、对应于开口位置处分别设有盖板,搅拌轴伸出卧式罐体后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卧式罐体设有进料管A,卧式罐体底部设有出料管,出料管上连通设有出料泵,卧式罐体端部顶部连通设有通气管。从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冷却罐,通过搅拌装置的作用,对卧式罐体内的酱料持续进行搅拌,避免酱料冷却的过程中粘附于卧式罐体的内壁。酱料冷却的过程中粘附于卧式罐体的内壁。酱料冷却的过程中粘附于卧式罐体的内壁。


技术研发人员:沈宏宇 李文全 韩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天宇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7
技术公布日:2022/1/28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0060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