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型钢和混凝土组合预制基坑内支撑杆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11-20  9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型钢和混凝土组合预制基坑内支撑杆件。


背景技术:

1、水平内支撑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工艺也在深大基坑支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传统内支撑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其受力条件较好,可根据基坑形状灵活布设,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但其因现浇待养护达到使用强度所需周期较长(一般需养护28d),且受制于现浇混凝土强度,对于一些工期紧张或者支撑杆件计算受力大的工程适用性不大;新型内支撑有钢管撑及型钢组合支撑,其主要采用钢制杆件进行拼接或者焊接,具有建造速度快,可重复回收利用的优点,但杆件连接处是受力薄弱点,且受制于自身材料性能,其受压、受弯、受剪等力学特性均不如钢筋混凝土杆件,变形相对难以控制。

3、鉴于上述原因,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既能实现类似于钢制杆件拼接,又能实现钢筋混凝土杆件的良好受力特性的内支撑杆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型钢和混凝土组合预制基坑内支撑杆件,可实现低碳环保、便捷施工、受力良好的特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型钢和混凝土组合预制基坑内支撑杆件,包括相组装的a型杆件和b型杆件;

4、所述a型杆件和所述b型杆件均包括工字钢,所述工字钢内浇筑有钢筋混凝土,所述钢筋混凝土表面包覆有厚钢板,所述厚钢板内设有箍筋,所述箍筋有多个,多个所述箍筋间隔设置。

5、进一步,所述厚钢板内焊接有固定撑脚。

6、进一步,所述固定撑脚包括水平板,所述水平板的两端分别焊接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

7、进一步,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均与所述水平板垂直设置。

8、进一步,所述固定撑脚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固定撑脚间隔的设置在所述a型杆件和所述b型杆件的中部。

9、进一步,所述a型杆件两端的中部均设有凸部,所述凸部的两侧均设有凹槽。

10、进一步,所述b型杆件两端的中部为凹插口。

11、进一步,所述a型杆件和所述b型杆件的端部均设有上注浆孔和下注浆孔。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此杆件可在工厂采用高标号混凝土采取标准蒸汽养护成型,其截面积结合经验可提供600mm×600mm、600mm×800mm、800mm×800mm、900mm×900mm、800mm×1000mm、900mm×1000mm等选择,其长度常规尺寸可为9m、12m,内部配筋为定制工字钢和6mm直径的箍筋。施工时可在现场通过杆件与杆件的快速拼接完成内支撑布撑。后期拆撑只需通过拆卸杆件间接头即可实现。此杆件可实现低碳环保、便捷施工、受力良好等特性;

13、既解决了现浇混凝土凝期耗时长、又可重复利用,同时具备更好的力学受力特性,更加有利于基坑稳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型钢和混凝土组合预制基坑内支撑杆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组装的a型杆件(1)和b型杆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型钢和混凝土组合预制基坑内支撑杆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厚钢板(102)内焊接有固定撑脚(1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型钢和混凝土组合预制基坑内支撑杆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撑脚(104)包括水平板(1041),所述水平板(1041)的两端分别焊接有第一挡板(1042)和第二挡板(104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型钢和混凝土组合预制基坑内支撑杆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1042)和所述第二挡板(1043)均与所述水平板(1041)垂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型钢和混凝土组合预制基坑内支撑杆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撑脚(104)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固定撑脚(104)间隔的设置在所述a型杆件(1)和所述b型杆件(2)的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型钢和混凝土组合预制基坑内支撑杆件,其特征在于:所述a型杆件(1)两端的中部均设有凸部(105),所述凸部(105)的两侧均设有凹槽(10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型钢和混凝土组合预制基坑内支撑杆件,其特征在于:所述b型杆件(2)两端的中部为凹插口(20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型钢和混凝土组合预制基坑内支撑杆件,其特征在于:所述a型杆件(1)和所述b型杆件(2)的端部均设有上注浆孔(202)和下注浆孔(203)。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型钢和混凝土组合预制基坑内支撑杆件,包括相组装的A型杆件和B型杆件;所述A型杆件和所述B型杆件均包括工字钢,所述工字钢内浇筑有钢筋混凝土,所述钢筋混凝土表面包覆有厚钢板,所述厚钢板内设有箍筋,所述箍筋有多个,多个所述箍筋间隔设置;既解决了现浇混凝土凝期耗时长、又可重复利用,同时具备更好的力学受力特性,更加有利于基坑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胡福龙,閤超,石跃,李超,黄安,贺浩,陈明,胡俊,付玲玲,雷龙,童威,周长鹏,曹玉飞,谢海洋,彭杰,李志超,刘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地质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19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246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