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气垫悬浮测试,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气囊气密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1、气垫悬浮搬运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当气垫搬运车充气时,气囊会膨胀形成一个圆环,空气从气囊小孔进入气室,在气室中建立气承载压力,并向四周泄气与地面形成非常薄的空气膜,从而达到悬浮作业的状态。气垫悬浮搬运装置的关键零件便是气囊,气囊在制造过程中,如果存在缺陷如气孔、裂纹等,则会严重影响气垫悬浮搬运装置的性能。申请号为cn201711035411.4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安全气囊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水箱,所述水箱的上端开口处设置有可相对其上下移动的气囊检测箱,所述气囊检测箱的底板上设置有多个进水口,所述气囊检测箱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对气囊3进行充气的气泵,所述水箱内盛放有液体。该方案通过将充气后的气囊压入液体中,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来判断气囊是否漏气。申请号为cn201721809467.6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大型气囊漏气检测装置,包括基座、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移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移动组件上的摄像头和喷嘴、设置于所述基座上且用于储存检测溶液的储液罐,以及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电源,所述储液罐与所述喷嘴连通,所述摄像头和所述喷嘴用于在所述移动组件的带动下绕大型气囊表面转动。该方案利用喷嘴将检测溶液喷至转动的大型气囊表面,摄像头则记录下大型气囊表面喷有检测溶液后的实时状况,判断大型气囊是否漏气。由于气垫悬浮搬运装置中的气囊充气口口径较大,不适用于上述气囊检测装置,且检测中充气口密封不严仍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上述技术方案都仅未公开在检测中如何实现气囊充气口处的密封。
2、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操作的用于气垫悬浮搬运装置中的气囊检测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操作的气囊检测装置来检测气囊的气密性。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气囊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
4、检测台架;
5、充气组件,所述充气组件固定在所述检测台架顶部;
6、夹口组件,所述夹口组件安装在所述检测台架中部,所述夹口组件顶端开设有进气孔,所述充气组件的出气端连通所述进气孔,所述气囊的开口端可套设在所述夹口组件的上且其内腔连通所述进气孔;
7、压囊组件,所述压囊组件安装在对应所述夹口组件上方的所述检测台架顶部;
8、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分别电性连接至充气组件、所述夹口组件及所述压囊组件。
9、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的有益效果:气囊套设在夹口组件上,控制系统控制充气组件向气囊内通入压缩空气,并使压囊组件将充气膨胀的气囊压紧使气囊稳固夹设于夹口组件上,防止气囊在其内部压力变大过程中与夹口组件脱离造成漏气,影响检测结果,控制系统可控制夹口组件及压囊组件运动以及控制充气组件的充气量和监测充气过程中气囊内压力变化。
10、进一步的,所述夹口组件包括顶升油缸、固定套及气囊套板,所述顶升油缸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所述顶升油缸的缸体固定在对应所述压囊组件下方的所述检测台架中部下端面;所述固定套固定在所述检测台架中部上端面,所述顶升油缸的活塞杆沿所述固定套的轴向方向滑动穿设在所述固定套的内腔中,所述气囊套板位于所述固定套上方且固定连接在所述顶升油缸的活塞杆顶端,所述气囊可套设在所述气囊套板上,且所述进气孔开设在所述气囊套板上。
11、通过上一步技术方案实现的有益效果:气囊开口处套设在气囊套板上,控制系统控制顶升油缸的活塞杆向下移动将气囊开口处夹紧在固定套与气囊套板之间,保证气囊开口处与气囊套板紧密贴合,防止漏气。
12、进一步的,所述充气组件包括气源和进气弯头,所述固定套上开设有长度方向沿所述顶升油缸的活塞杆运动方向布置的长条形孔,所述进气弯头一端安装在所述进气孔内壁上,另一端穿过所述长条形孔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气源。
13、通过上一步技术方案实现的有益效果:长条形孔的设置可预留出进气弯头的运动空间,使顶升油缸的活塞杆活动时,能够避免进气弯头与固定套发生碰撞。
14、进一步的,所述气源为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固定在所述检测台架顶部一侧,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出气端连通所述进气孔,所述空气压缩机电性连接至所述控制系统。
15、通过上一步技术方案实现的有益效果:空气压缩机向气囊内充气压缩空气。
16、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压缩机上还设有用于检测待测气囊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至所述控制系统。
17、通过上一步技术方案实现的有益效果: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气囊内的压力情况。
18、进一步的,所述压囊组件包括下压油缸和气囊压板,所述下压油缸的缸体固定在所述检测台架顶部,所述气囊压板平行所述气囊套板布置且固定在所述气囊套板上方的所述下压油缸的活塞杆底端,以压紧所述气囊。
19、通过上一步技术方案实现的有益效果:气囊压板可以保证气囊与气囊套板连接紧固,防止充气检测过程中,气囊内压力过大导致气囊与气囊套板脱离而漏气,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0、进一步的,还设有多个导杆,所述气囊压板对应所述下压油缸的外周侧周向均匀开设有多个导孔,每个所述导杆均沿所述下压油缸的轴向布置且其一端固定在所述检测台架顶部,另一端穿过所述导孔向靠近所述气囊套板的方向延伸。
21、通过上一步技术方案实现的有益效果:导杆起到导向作用,引导气囊压板平稳上升或下降,使气囊开口处被夹紧,防止气囊被压紧时受力不均而发生泄漏。
22、进一步的,还设有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泵和液压控制箱,所述液压泵分别通过油管连接所述顶升气缸与所述下压油缸,所述液压控制箱电性连接至所述液压泵及所述控制系统。
23、通过上一步技术方案实现的有益效果:控制系统控制液压泵向顶升油缸或下压油缸供油,进而控制顶升油缸的活塞杆及下压油缸的活塞杆的升降。
24、进一步的,还设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电性连接至所述控制系统,所述显示屏上设置有开关,所述显示屏可显示气压值、测试时间及气压变化曲线。
25、通过上一步技术方案实现的有益效果:方便操作以及实时监测气囊的压力变化。
26、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统为plc控制系统。
27、通过上一步技术方案实现的有益效果:实现自动化记录检测数据以及根据检测数据判断气囊是否漏气。
28、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气囊气密性检测装置,能够自动检测气囊内的压力情况,判断气囊是否漏气。
1.一种气囊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口组件(3)包括顶升油缸(31)、固定套(32)及气囊套板(33),所述顶升油缸(31)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所述顶升油缸(31)的缸体固定在对应所述压囊组件(4)下方的所述检测台架(1)中部下端面;所述固定套(32)固定在所述检测台架(1)中部上端面,所述顶升油缸(31)的活塞杆沿所述固定套(32)的轴向方向滑动穿设在所述固定套(32)的内腔中,所述气囊套板(33)位于所述固定套(32)上方且固定连接在所述顶升油缸(31)的活塞杆顶端,所述气囊可套设在所述气囊套板(33)上,且所述进气孔开设在所述气囊套板(3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囊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组件包括气源和进气弯头(5),所述固定套(32)上开设有长度方向沿所述顶升油缸(31)的活塞杆运动方向布置的长条形孔(321),所述进气弯头(5)一端安装在所述进气孔内壁上,另一端穿过所述长条形孔(321)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气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囊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为空气压缩机(2),所述空气压缩机(2)固定在所述检测台架(1)顶部一侧,所述空气压缩机(2)的出气端连通所述进气弯头(5)另一端,所述空气压缩机(2)电性连接至所述控制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气囊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压缩机(2)上还设有用于检测待测气囊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至所述控制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囊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囊组件(4)包括下压油缸(41)和气囊压板(42),所述下压油缸(41)的缸体固定在所述检测台架(1)顶部,所述气囊压板(42)平行所述气囊套板(33)布置且固定在所述气囊套板(33)上方的所述下压油缸(41)的活塞杆底端,以压紧所述气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气囊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多个导杆(6),所述气囊压板(42)对应所述下压油缸(41)的外周侧周向均匀开设有多个导孔,每个所述导杆(6)均沿所述下压油缸(41)的轴向布置且其一端固定在所述检测台架(1)顶部,另一端穿过所述导孔向靠近所述气囊套板(33)的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气囊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液压系统(7),所述液压系统(7)包括液压泵(71)和液压控制箱(72),所述液压泵(71)分别通过油管连接所述顶升油缸(31)与所述下压油缸(41),所述液压控制箱(72)电性连接至所述液压泵(71)及所述控制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气囊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显示屏(8),所述显示屏(8)电性连接至所述控制系统,所述显示屏(8)上设置有开关,所述显示屏(8)显示气压值、测试时间及气压变化曲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气囊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为plc控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