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11-22  36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转光纤扭转角度的光纤连接器。


背景技术:

1、参阅图1,有别于一般光纤系随机传输偏振光,一般的保偏光纤1可使偏振光沿同一个方向传输,其主要结构是将两个应力棒11沿径向设置在位于中心轴在线的纤芯12的相反两侧,所述应力棒11可在保偏光纤1中产生应力,有利于光仅沿一个方向偏振传导。但当保偏光纤1安装于连接器13中时,往往会因为制造公差或安装上的偏误,而导致保偏光纤1些微扭转而未对正,这在传输高速讯号时会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长程传输延迟及信号错误的问题,因此亟需克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正光纤扭转角度的连接器。

2、本实用新型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连接器包含主壳体、螺接于所述主壳体后端的迫紧件、容置于所述主壳体与所述迫紧件内且后端顶抵所述迫紧件的弹性件、供所述弹性件套设且被所述弹性件的前端顶抵的可旋式管座,及套设于所述可旋式管座上,且沿所述可旋式管座的径向位于所述迫紧件与所述可旋式管座间的旋钮件,所述迫紧件可被操作而相对于所述主壳体向前螺紧或向后旋松,所述可旋式管座被所述主壳体与所述弹性件沿所述主壳体的轴向限位,所述旋钮件可受操作而相对于所述迫紧件旋转,以带动所述可旋式管座相对于所述主壳体旋转。

3、本实用新型所述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旋式管座被所述旋钮件套设的部分呈非圆管状。

4、本实用新型所述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包括外壁部,及由所述外壁部的内周面沿所述外壁部的径向朝内凸伸的内挡壁部,所述内挡壁部挡抵所述可旋式管座的前端。

5、本实用新型所述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旋式管座包括被夹设于所述内挡壁部与所述弹性件间的限位端部、由所述限位端部朝后延伸并供所述弹性件套设的管壁部,及由所述管壁部向后凸伸且呈非圆管状的嵌管部,所述管壁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嵌管部的最大外径,且大于所述旋钮件的内径,所述旋钮件包括套设于所述嵌管部上的定位部,及由所述定位部向后延伸的操作部。

6、本实用新型所述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迫紧件包括螺接所述主壳体的外壁部后端的螺合部、由所述螺合部向后延伸至所述主壳体外的调整部、由所述调整部的内周面沿所述调整部的径向朝内凸伸的限位阶段部,及由所述调整部的内周面沿所述调整部的径向朝内凸伸且位于所述限位阶段部后方的定位阶段部,所述限位阶段部的内径大于所述定位阶段部,所述限位阶段部与所述可旋式管座的限位端部相配合以限位所述弹性件,所述定位阶段部与所述弹性件相配合以限位所述旋钮件的定位部,所述操作部向后穿伸通过所述定位阶段部。

7、本实用新型所述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还包括沿所述外壁部的径向凸设于所述外壁部上的凸键部,所述光纤连接器还包含枢设于所述凸键部的压扣,所述压扣可受按压而沿所述主壳体的径向靠近所述外壁部的顶面,并在释放后复位。

8、本实用新型所述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的凸键部后端凹陷形成凹设槽,所述压扣包括插设于所述凸键部上且通过所述凹设槽的枢轴、被所述枢轴穿设且部分位于所述凹设槽内并向后倾斜延伸的按压板、两个由所述按压板的相反两侧朝外凸伸的扣件,及套设于所述枢轴上而位于所述凹设槽内且两端分别迫抵所述外壁部与所述按压板的扭簧,每一个扣件具有面向前方的倾斜面,及面向后方的扣接面。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的效果在于:所述可旋式管座是用于套接光纤及用于插设连接所述光纤的插芯,当欲调整并对正所述光纤的扭转角度时,使用者可先旋松所述迫紧件,使所述迫紧件及所述主壳体间的空间增加,借此降低所述弹性件对所述可旋式管座的迫紧力,接着转动所述旋钮件以带动所述可旋式管座同轴旋转,借此使所述可旋式管座相对于所述主壳体旋转以调整所述光纤的旋转角度。在将光纤调整至适当的角度而对正后,再次锁紧所述迫紧件以压缩所述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弹力上升后便会迫使所述可旋式管座紧抵所述主壳体,致使所述可旋式管座无法相对于所述主壳体转动。借由上述步骤可在无需使用工具的情况下调整光纤角度,克服一般保偏光纤的对位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连接器包含主壳体、螺接于所述主壳体后端的迫紧件、容置于所述主壳体与所述迫紧件内且后端顶抵所述迫紧件的弹性件、供所述弹性件套设且被所述弹性件的前端顶抵的可旋式管座,及套设于所述可旋式管座上,且沿所述可旋式管座的径向位于所述迫紧件与所述可旋式管座间的旋钮件,所述迫紧件可被操作而相对于所述主壳体向前螺紧或向后旋松,所述可旋式管座被所述主壳体与所述弹性件沿所述主壳体的轴向限位,所述旋钮件可受操作而相对于所述迫紧件旋转,以带动所述可旋式管座相对于所述主壳体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旋式管座被所述旋钮件套设的部分呈非圆管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包括外壁部,及由所述外壁部的内周面沿所述外壁部的径向朝内凸伸的内挡壁部,所述内挡壁部挡抵所述可旋式管座的前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旋式管座包括被夹设于所述内挡壁部与所述弹性件间的限位端部、由所述限位端部朝后延伸并供所述弹性件套设的管壁部,及由所述管壁部向后凸伸且呈非圆管状的嵌管部,所述管壁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嵌管部的最大外径,且大于所述旋钮件的内径,所述旋钮件包括套设于所述嵌管部上的定位部,及由所述定位部向后延伸的操作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迫紧件包括螺接所述主壳体的外壁部后端的螺合部、由所述螺合部向后延伸至所述主壳体外的调整部、由所述调整部的内周面沿所述调整部的径向朝内凸伸的限位阶段部,及由所述调整部的内周面沿所述调整部的径向朝内凸伸且位于所述限位阶段部后方的定位阶段部,所述限位阶段部的内径大于所述定位阶段部,所述限位阶段部与所述可旋式管座的限位端部相配合以限位所述弹性件,所述定位阶段部与所述弹性件相配合以限位所述旋钮件的定位部,所述操作部向后穿伸通过所述定位阶段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还包括沿所述外壁部的径向凸设于所述外壁部上的凸键部,所述光纤连接器还包含枢设于所述凸键部的压扣,所述压扣可受按压而沿所述主壳体的径向靠近所述外壁部的顶面,并在释放后复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的凸键部后端凹陷形成凹设槽,所述压扣包括插设于所述凸键部上且通过所述凹设槽的枢轴、被所述枢轴穿设且部分位于所述凹设槽内并向后倾斜延伸的按压板、两个由所述按压板的相反两侧朝外凸伸的扣件,及套设于所述枢轴上而位于所述凹设槽内且两端分别迫抵所述外壁部与所述按压板的扭簧,每一个扣件具有面向前方的倾斜面,及面向后方的扣接面。


技术总结
一种光纤连接器,包含主壳体、螺接于所述主壳体后端的迫紧件、容置于所述主壳体与所述迫紧件内且后端顶抵所述迫紧件的弹性件、供所述弹性件套设且被所述弹性件的前端顶抵的可旋式管座,及套设于所述可旋式管座上,且沿所述可旋式管座的径向位于所述迫紧件与所述可旋式管座间的旋钮件。所述迫紧件可被操作而相对于所述主壳体向前螺紧或向后旋松。所述旋钮件可受操作而相对于所述迫紧件旋转,以带动所述可旋式管座相对于所述主壳体旋转,借此使所述可旋式管座相对于所述主壳体旋转以调整所述光纤的旋转角度,克服习知保偏光纤的对位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许贤信,陈宇诚,李彦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建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12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259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