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调温装置及控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11-23  39


本技术涉及通信设备维护,尤其涉及一种室内调温装置及控温系统。


背景技术:

1、包白线、额哈线铁路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影响,通信机房和无人值守站在日常运行时会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高原地区冬季严寒,通信机房所在运转楼均安装取暖设备,加之密闭、防尘等环境要求,以及设备自身散热,导致机房温度较高;二是高原地区冬季严寒,无人值守站室内温度过底,经常导致站内设备宕机。目前通信机房和无人值守站采用的是空调调温,但使用空调调温时,主机易出现结冰故障,从而失去温度调节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调温装置及控温系统,以解决目前通信机房和无人值守站采用空调调温时存在的主机易出现结冰故障,从而失去温度调节功能,导致无法实现室内调温效果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3、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内调温装置,包括:主机壳、集油室、油管道、加热部件和风扇;

4、所述主机壳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集油室、所述油管道和所述风扇的空间;

5、所述集油室开设有用于储存导热油的腔室;

6、所述油管道的入口与出口均与所述腔室连通,所述集油室内的导热油能够从所述油管道的入口进入,从所述油管道的出口流出至所述集油室;

7、所述加热部件与所述集油室连接,所述加热部件能够加热导热油;

8、所述风扇与所述主机壳连接,所述风扇的吹风口朝向所述油管道设置,所述主机壳上开设有用于通风的通风孔。

9、进一步的,所述油管道设置为s型结构。

10、进一步的,多个所述通风孔呈阵列排布。

11、进一步的,所述室内调温装置还包括高速抽油机;

12、所述高速抽油机的抽油端伸入所述集油室内的导热油中,所述高速抽油机的出油端与所述油管道的入口相对设置。

13、进一步的,所述油管道的材质为铝合金。

14、进一步的,所述室内调温装置还包括控制部件;

15、所述加热部件和所述风扇均与所述控制部件电连接。

16、进一步的,所述室内调温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

17、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部件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室内温度。

18、进一步的,所述室内调温装置还包括导向架;

19、所述主机壳与所述导向架滑动连接,所述主机壳能够沿着导向架升降。

20、进一步的,所述室内调温装置还包括升降台;

21、所述主机壳连接于所述升降台上方,所述升降台能够带动所述主机壳升降。

22、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控温系统,包括所述的室内调温装置。

23、综合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在于:

24、将集油室、油管道和风扇设置于主机壳内,集油室内的导热油能够从油管道的入口进入油管道,再从油管道的出口流回至集油室内,集油室与加热部件连接,当室内温度低需要升温时,开启加热部件和风扇,加热部件加热导热油,同时风扇的吹风口向油管道吹风,热风从主机壳的通风孔吹出,进入室内,使室内温度升高;当室内温度高需要降温时,关闭加热部件,开启风扇,通过风扇吹出的风通过主机壳的通风孔吹进室内,使室内空气流动,实现降温效果,解决了目前通信机房和无人值守站采用空调调温时存在的主机易出现结冰故障,从而失去温度调节功能,导致无法实现室内调温效果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室内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壳(100)、集油室(200)、油管道(300)、加热部件(400)和风扇(5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

10.一种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室内调温装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通信设备维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内调温装置及控温系统,旨在解决目前通信机房和无人值守站采用空调调温时存在的主机易出现结冰故障,从而失去温度调节功能,导致无法实现室内调温效果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室内调温装置,包括:主机壳、集油室、油管道、加热部件和风扇;主机壳开设有用于容纳集油室、油管道和风扇的空间;集油室开设有用于储存导热油的腔室;油管道的入口与出口均与腔室连通,集油室内的导热油能够从油管道的入口进入,从油管道的出口流出至集油室;加热部件与集油室连接,加热部件能够加热导热油;风扇与主机壳连接,风扇的吹风口朝向油管道设置,主机壳上开设有用于通风的通风孔。

技术研发人员:潘涛,王明,贺海军,刘慧敏,曹小军,冯拓,毕海峰,吴启帆,沙鑫,翟军,袁建华,刘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电气化铁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09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264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