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盖板结构、电池以及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11-25  53


本技术专利涉及电池的,具体而言,涉及电池盖板结构、电池以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1、集流器是电池中一个重要元器件,其通常用来与电路的多个器件进行连接。集流器包括金属盘,金属盘上设有多个触点柱,利用触点柱与其他器件的引脚进行连接。

2、集流器在电路中起到连接器件的作用,其可以将多个器件的信号进行传递,还可以将多个不同信号进行合并等,形成更为复杂的电路,集流器还可以与电池中的多个极耳连接,以便更好传输信号。

3、现有技术中,集流器设置在电池中,其连接在盖板上,但是现有的盖板呈平整状,导致集流器不便于安装在盖板上。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锂电池的外壳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中不便于安装集流器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电池盖板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板体,所述板体具有内凸布置且用于安装集流器的安装台,所述安装台沿着板体的周向环绕布置。

3、进一步的,所述集流器上设有与所述安装台适配设置的安装面。

4、进一步的,所述板体上对应所述安装台处为外凹设置。

5、进一步的,所述板体具有防爆片,所述防爆片上设有刻痕,所述防爆片与板体一体成型。

6、进一步的,所述防爆片形成在板体的中部,所述安装台环绕在防爆片的外周。

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电池,包括壳体以及上述的电池盖板结构,所述壳体中具有底部开口的容腔,所述板体设置在底部开口;所述板体的外周具有朝下凹陷的台阶槽,所述台阶槽沿着板体的周向环绕布置,所述壳体的底部嵌入在台阶槽中,且与板体固定连接,所述板体封闭了底部开口。

8、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底部具有底部壁,所述底部壁抵接在台阶槽的底部。

9、进一步的,所述台阶槽的内侧形成有内侧对接壁,所述内侧对接壁沿着板体的周向环绕布置;所述壳体的内侧壁抵接在内侧壁对接壁上。

10、进一步的,所述盖板具有呈环形布置的平整段,所述平整段环绕在安装台的外周;所述平整段的内侧对接在安装台的外周,所述台阶槽形成在安装台的外侧。

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包括上述的电池。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盖板结构,通过在板体上形成安装台,且安装台朝上内凸布置,当需要安装集流器时,通过安装台就能够快速对集流器安装位置进行确定,从而可以直接将集流器安装在安装台上,便于集流器的安装;同时,安装台在整个板体中,可以当作加强筋使用,对板体起到强度加强的作用。

13、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壳体与盖板之间配合结构简单,工序也简单,不会因为应力集中导致盖板凸起不均匀,盖板设置台阶槽,壳体的底部嵌入在台阶槽中进行固定,保证盖板与壳体直接的密封性,且台阶槽的设置,避免在焊接过程中,对容腔内部的电芯造成损坏。



技术特征:

1.电池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板体,所述板体具有内凸布置且用于安装集流器的安装台,所述安装台沿着板体的周向环绕布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器上设有与所述安装台适配设置的安装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上对应所述安装台处为外凹设置。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具有防爆片,所述防爆片上设有刻痕,所述防爆片与板体一体成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片形成在板体的中部,所述安装台环绕在防爆片的外周。

6.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盖板结构,所述壳体中具有底部开口的容腔,所述板体设置在底部开口;所述板体的外周具有朝下凹陷的台阶槽,所述台阶槽沿着板体的周向环绕布置,所述壳体的底部嵌入在台阶槽中,且与板体固定连接,所述板体封闭了底部开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部具有底部壁,所述底部壁抵接在台阶槽的底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槽的内侧形成有内侧对接壁,所述内侧对接壁沿着板体的周向环绕布置;所述壳体的内侧壁抵接在内侧壁对接壁上。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具有呈环形布置的平整段,所述平整段环绕在安装台的外周;所述平整段的内侧对接在安装台的外周,所述台阶槽形成在安装台的外侧。

10.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的电池。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池的技术领域,公开了电池盖板结构、电池以及用电设备,电池盖板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板体,板体具有朝上内凸布置且用于安装集流器的安装台,安装台沿着板体的周向环绕布置;本技术提供的电池盖板结构,通过在板体上形成安装台,且安装台朝上内凸布置,当需要安装集流器时,通过安装台就能够快速对集流器安装位置进行确定,从而可以直接将集流器安装在安装台上,便于集流器的安装;同时,安装台在整个板体中,可以当成加强筋使用,对板体起到强度加强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王有生,李华,柳登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瑞德丰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28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271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