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建筑梁柱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相邻主梁模板配筋体系。
背景技术:
1、混凝土主梁的作用是将其上的荷载通过两端支座直接传递给立柱柱或者墙体。一些厂房类建筑物结构设计时,会在屋面设计并排主梁结构,并且这种双主梁之间设有一定间隔,该设计能够增强屋面的承载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但是该设计需要在狭小空间内设置双模板结构,置模的难度较高,浇筑过程中易胀模,并且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模板拆卸空间有限,导致模板拆卸麻烦,拆卸过程中易被损坏,模板损耗高,有待对该模板体系进行调整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相邻主梁模板配筋体系。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相邻主梁模板配筋体系,包括相邻且具有一定间隙的两屋面模板,两屋面模板处于同一水平面,屋面模板的内边沿部设有主梁模板,主梁模板内设有主梁配筋,主梁配筋与主梁模板的内侧面设有一定的距离,屋面模板的表面设有屋面配筋,屋面配筋层叠布置为两层,两主梁模板之间的间隙内固定设置有支撑隔板,该支撑隔板的高度高于屋面配筋的高度,该高度差为屋面混净土的浇筑高度,主梁模板的内侧板体高度与支撑隔板的高度相同。
3、优选的,所述屋面配筋中的纵向钢筋内端设有折弯插入到主梁配筋内的屋面插筋,屋面插筋的下端接近主梁模板的底面。
4、优选的,所述的纵向钢筋压紧在主梁配筋的上部主角筋表面,形成贴合结构。
5、优选的,所述屋面模板的中部设有次梁模板,次梁模板内设有次梁配筋,次梁配筋的上部次角筋外端设有折弯插入到主梁配筋内的次梁插筋,次梁插筋的下端接近主梁模板的底面。
6、优选的,所述次梁配筋的下部次角筋外端伸入到主梁配筋内,并压紧在主梁配筋的下部主角筋表面,次梁配筋的内端接近主梁模板的内板侧面。
7、优选的,所述次梁配筋的上部次角筋设为两根,下部次角筋至少并排布置三根。
8、优选的,所述主梁模板的内侧板体和外侧板体之间等间距支撑有若干个跟混凝土支柱,混凝土支柱的侧面进行粗糙处理,次梁模板的两侧板体之间等间距支撑有若干个根混凝土支柱。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0、(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两主梁模板的内侧板体之间设置支撑隔板来将两主梁模板支撑固定为一体,并且支撑隔板和内侧板体均高于屋面模板上的配筋,形成屋面之间的隔断,可同步进行相邻屋面的浇筑施工,施工方便效率高,施工结束移除中间的支撑隔板可释放模板并形成拆模空间,便于拆模作业,模板不易被损坏,能够降低模板损耗,提高模板的周转率。
11、(2)本实用新型对屋面配筋、次梁配筋与主梁配筋节点处的连接结构进行了优化,可提升主梁、次梁和屋面浇筑成型之后的承载能力和结构强度。
1.一种相邻主梁模板配筋体系,其特征是:包括相邻且具有一定间隙的两屋面模板,屋面模板的内边沿部设有主梁模板,主梁模板内设有主梁配筋,屋面模板的表面设有屋面配筋,两主梁模板之间的间隙内固定设置有支撑隔板,该支撑隔板的高度高于屋面配筋的高度,主梁模板的内侧板体高度与支撑隔板的高度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邻主梁模板配筋体系,其特征是:所述屋面配筋中的纵向钢筋内端设有折弯插入到主梁配筋内的屋面插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相邻主梁模板配筋体系,其特征是:所述的纵向钢筋压紧在主梁配筋的上部主角筋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邻主梁模板配筋体系,其特征是:所述屋面模板的中部设有次梁模板,次梁模板内设有次梁配筋,次梁配筋的上部次角筋外端设有折弯插入到主梁配筋内的次梁插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相邻主梁模板配筋体系,其特征是:所述次梁配筋的下部次角筋外端伸入到主梁配筋内,并压紧在主梁配筋的下部主角筋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相邻主梁模板配筋体系,其特征是:所述次梁配筋的上部次角筋设为两根,下部次角筋至少并排布置三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邻主梁模板配筋体系,其特征是:所述主梁模板的内侧板体和外侧板体之间等间距支撑有若干个跟混凝土支柱,次梁模板的两侧板体之间等间距支撑有若干个根混凝土支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