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分光功率监测的光电探测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11-30  50


本技术涉及激光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分光功率监测的光电探测器。


背景技术:

1、随着激光雷达的快速发展,较为小型的光纤激光器以其结构简单,效率高,性能稳定可靠,成本低等优势成为激光雷达的光源首选,当然不同类型的光纤激光器也广泛地应用在不同领域当中。高强度的脉冲激光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对激光器输出强度必须要实时监控,且监控准确性要求高。

2、为实现对脉冲激光输出光强的探测,现有的解决方案一般使用分光器件,采用非在线模式探测,分光器件非在线探测缺点:1.无法直接反应输出光功率的变化趋势,输出光功率与pd实际探测值呈相反变化趋势,为实现探测精度,对分光器件要求较高,2.使用器件个数增加,不利于后续的小型化激光器的生产和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分光功率监测的光电探测器。

2、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分光功率监测的光电探测器,包括沿光路方向依次布置的双尾纤准直器、透反膜、衰减片和光电二极管;双尾纤准直器包括输入光纤、输出光纤、毛细管和输出透镜,毛细管和输出透镜之间设置有间隙空间,毛细管在间隙空间处设置有倾斜于光轴的第一端面,输出透镜在间隙空间处设置有倾斜于光轴的第二端面,输出透镜在第二端面相背的一侧设置有垂直于光轴的出射端面;输入光纤的第一纤芯和输出光纤的第二纤芯位于毛细管的毛细孔内,第一纤芯的端部和第二纤芯的端部均位于第一端面上并朝向第二端面;透反膜镀在出射端面上,衰减片为吸收型衰减片,衰减片位于出射端面和光电二极管之间。

3、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衰减片位于透镜与光电二极管之间。

4、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上均镀有增透膜。

5、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毛细管和输出透镜之间通过胶水粘接。

6、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光电探测器还包括套管,毛细管间隙配合地设置在套管内。

7、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衰减片的吸收量为od,0<od≤4。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信号光从输入光纤输入,采用透反膜进行透反处理,将透射的光经过衰减片输入至光电二极管检测,将反射的光从输出光纤输出,且本方案采用在线式的光电探测器,可避免因采用分光器件引入的相反趋势,并且本案减少大体积器件的使用,分光采用透反膜进行处理实现了结构的小型化,且采用吸收型衰减片,通过调节衰减片的厚度,可实现衰减量可调节。



技术特征:

1.一种低分光功率监测的光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光路方向依次布置的双尾纤准直器、透反膜、衰减片和光电二极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光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低分光功率监测的光电探测器,包括沿光路方向依次布置的双尾纤准直器、透反膜、衰减片和光电二极管,双尾纤准直器包括输入光纤、输出光纤、毛细管和输出透镜,输出透镜设置有出射端面,输入光纤的第一纤芯和输出光纤的第二纤芯位于毛细管的毛细孔内,第一纤芯的端部和第二纤芯的端部均位于第一端面上并朝向第二端面,透反膜镀在出射端面上,衰减片为吸收型衰减片,衰减片位于出射端面和光电二极管之间。本方案采用在线式的光电探测器,可避免因采用分光器件引入的相反趋势,并且本案减少大体积器件的使用,分光采用透反膜进行处理实现了结构的小型化,且采用吸收型衰减片,通过调节衰减片的厚度,可实现衰减量可调节。

技术研发人员:徐雨薇,程义,叶少华,沈琦琦,魏东,邓剑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光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21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285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