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升降托举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12-01  34


本技术涉及托举设备,具体为一种自动升降托举装置。


背景技术:

1、自行式液压升降机具有自动行走功能,能够在不同工作状态下,不需外接电源,不需外来动力牵引即可升降自如,而设备的行走转向也只需一人便可完成,使用人员可以不用下升降台就可控制机械升降、行走,可在台面上控制设备行驶到其他的工作地点。设备自身具有行走及转向驱动功能,不需人工牵引,不需外接电源。移动灵活方便,令高空作业更方便快捷,是现代企业高效安全生产之理想高空作业设备。

2、现有装置主要是通过液压机构带动托举平台上下滑动,现有技术多类似于一种液压升降架台车,专利号为cn219326553u的结构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底部的两侧固定安装有驱动机构,所述车体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升降机构,通过弧形板的设置能够在弧形板之间或者在其顶部放置精益管料,通过双活塞杆液压缸、限位滑块、限位滑槽、限位弹簧和活动杆等升降机构方便对升降架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对精益管料的高度进行调节,方便对精益管料进行取放,升降架上升时能够通过拉伸弹簧、拉绳、齿轮和齿条等限位机构能够对限位杆进行调节,从而使得限位杆的底端与地面接触,能够提高该台车的稳定性,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并且能够提高升降架的稳定性,实用性高,但是该装置依旧存在可以优化的地方。

3、现有装置主要是通过液压机构配合伸缩架来提升托举平台的稳定性,使得部分装置仅依赖于液压强度来支撑托举平台的整体重量,从而导致部分装置存在液压泄露而坠落风险,同时部分装置主要是依赖于车架支撑升降装置,使得部分车架轮轴会承受较大的压力,从而导致部分车轴断裂损坏,降低装置的工作效率和实用性,因此,亟需一种自动升降托举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升降托举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装置主要是通过液压机构配合伸缩架来提升托举平台的稳定性,使得部分装置仅依赖于液压强度来支撑托举平台的整体重量,从而导致部分装置存在液压泄露而坠落风险,同时部分装置主要是依赖于车架支撑升降装置,使得部分车架轮轴会承受较大的压力,从而导致部分车轴断裂损坏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升降托举装置,包括车架,所述车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下方设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前后内壁活动连接有两组伸缩架,所述伸缩架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托举平台,所述底板的内部右侧活动连接有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的顶端活动连接在托举平台的底部左侧,所述固定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调节箱,所述调节箱的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控制台;

3、所述调节箱的内部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左侧固定连接在调节箱的右侧中部,所述底板内部设有制动机构,所述制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左侧固定连接在底板内部限位架的右侧。

4、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的左侧中部固定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左端穿过调节箱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

5、优选的,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左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的两端活动连接在调节箱的内壁上。

6、优选的,所述蜗杆的外壁两侧下方啮合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的左侧中部固定连接有对称螺杆,所述对称螺杆的左端穿过固定框的右侧壁并活动连接在固定框的内壁左侧。

7、优选的,所述对称螺杆的外壁位于固定框的内部两侧活动连接有升降螺套,所述升降螺套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牵引杆,所述牵引杆的顶端活动连接在底板的侧壁四角。

8、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机的左侧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左端穿过限位架并固定连接有第三锥形齿轮。

9、优选的,所述第三锥形齿轮的左侧啮合连接有第四锥形齿轮,所述第四锥形齿轮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制动螺杆,所述制动螺杆的两端活动连接在限位架的内壁上。

10、优选的,所述制动螺杆的外壁活动连接有制动螺套,所述制动螺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的内壁套设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两端活动连接在两组伸缩架内壁底部的同一侧。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该种自动升降托举装置设置有升降机构,通过控制台启动第一电机带动传动轴和第一锥形齿轮同步转动,第一锥形齿轮啮合带动第二锥形齿轮和蜗杆限位转动,蜗杆啮合带动蜗轮和对称螺杆限位转动,对称螺杆带动升降螺套和牵引杆的顶端对称滑动,牵引杆的底端带动底板上下滑动,使得底板可贴合在地面或收纳至车架内,通过上述设计,实现对底板的升降收纳,避免部分车轮轴会承受较大的压力,从而避免部分车轴断裂损坏,使得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提高了装置的便捷性和实用性。

13、2、该种自动升降托举装置设置有制动机构,通过控制台启动第二电机带动转动轴和第三锥形齿轮同步转动,第三锥形齿轮啮合带动第四锥形齿轮和制动螺杆在限位架的内壁上限位转动,制动螺杆带动制动螺套左右滑动,制动螺套带动滑套和滑动杆同步滑动,滑动杆带动两组伸缩架内壁底部的左侧同步滑动,通过上述设计,实现对伸缩架的制动限位,避免部分装置仅依赖于液压强度来支撑托举平台的整体重量,从而避免部分装置存在液压泄露而坠落风险,使得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升降托举装置,包括车架(1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框(12),所述固定框(12)的下方设有底板(13),所述底板(13)的前后内壁活动连接有两组伸缩架(14),所述伸缩架(14)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托举平台(15),所述底板(13)的内部右侧活动连接有液压伸缩杆(16),所述液压伸缩杆(16)的顶端活动连接在托举平台(15)的底部左侧,所述固定框(1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调节箱(17),所述调节箱(17)的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控制台(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升降托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21)的左侧中部固定连接有传动轴(22),所述传动轴(22)的左端穿过调节箱(17)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升降托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23)的左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24),所述第二锥形齿轮(2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蜗杆(25),所述蜗杆(25)的两端活动连接在调节箱(17)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升降托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25)的外壁两侧下方啮合连接有蜗轮(26),所述蜗轮(26)的左侧中部固定连接有对称螺杆(27),所述对称螺杆(27)的左端穿过固定框(12)的右侧壁并活动连接在固定框(12)的内壁左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升降托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称螺杆(27)的外壁位于固定框(12)的内部两侧活动连接有升降螺套(28),所述升降螺套(28)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牵引杆(29),所述牵引杆(29)的顶端活动连接在底板(13)的侧壁四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升降托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31)的左侧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32),所述转动轴(32)的左端穿过限位架并固定连接有第三锥形齿轮(3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升降托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锥形齿轮(33)的左侧啮合连接有第四锥形齿轮(34),所述第四锥形齿轮(3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制动螺杆(35),所述制动螺杆(35)的两端活动连接在限位架的内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动升降托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螺杆(35)的外壁活动连接有制动螺套(36),所述制动螺套(3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套(37),所述滑套(37)的内壁套设有滑动杆(38),所述滑动杆(38)的两端活动连接在两组伸缩架(14)内壁底部的同一侧。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托举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升降托举装置,包括车架,所述车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下方设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前后内壁活动连接有两组伸缩架,所述伸缩架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托举平台,所述底板的内部右侧活动连接有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的顶端活动连接在托举平台的底部左侧,所述固定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调节箱,所述调节箱的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控制台,所述调节箱的内部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底板内部设有制动机构。本技术实现对底板的升降收纳和伸缩架的制动限位,提升了装置的便捷性和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迎松,孙世杰,徐延阳,曲寓平,王茂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烟台浚腾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18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291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