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磁线圈检测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12-04  32


本技术涉及核磁线圈检测器,具体为一种核磁线圈检测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1、在进行核磁放射治疗中,模拟定位用于精确的确定肿瘤位置,在肿瘤放疗流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放疗主要采用以ct图像为基础的模拟定位系统,但由于ct的软组织分辨率不佳,致使模拟定位时对头、颈部、盆腔、前列腺、脊髓和其他软组织区域肿瘤的位置确定精度不高,为了更清楚的看清楚肿瘤的位置、形状和周边水肿情况,一般需要患者在做完ct扫描后,再进行mr扫描,即核磁共振成像,然后用ct扫描和mr扫描两者的扫描图像进行融合以确定肿瘤的位置以及其他周边情况。但是,采用上述的方法时需确保mr扫描和ct扫描必须在患者保持同等体位的情况下进行的扫描才能融合,但是在进行核磁模拟定位时,射频线圈直接覆盖在患者体表,射频线圈的重力会引起人体的细胞挤压变形,致使图像融合的精确低,模拟定位的精度低,因此需要一种核磁线圈检测器固定装置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核磁线圈检测器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核磁线圈检测器固定装置,包括:

4、壳体,所述壳体呈半圆形设置,壳体内部设有半圆空腔,壳体下表面设有弧形槽;

5、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设置于底座内部,且升降装置与底座固定连接;

6、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设置于壳体内部,且转动装置与壳体滑动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壳体包括:

8、底座,所述底座呈矩形设置,且底座与壳体底部固定连接,底座内部设有空腔,底座上表面设有方槽。

9、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升降装置包括:

10、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固定于底座空腔内部,液压伸缩杆一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液压伸缩杆与液压泵传动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

12、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呈方形设置,固定板与底座上表面方槽相适配,固定板滑动于滑槽表面,固定板底部固定设有若干套筒。

13、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

14、圆柱棒,所述圆柱棒呈圆柱形设置,圆柱棒固定于底座空腔内部,圆柱棒与套筒相适配,且套筒与圆柱棒滑动连接。

15、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转动装置包括:

16、弧形滑块,所述弧形滑块呈弧形设置,弧形滑块上表面与弧形滑槽内表面滑动连接,弧形滑块内部固定设有驱动电机,弧形滑块底部固定设有固定块;

17、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驱动齿轮传动连接。

1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转动装置还包括:

19、弧形滑槽,所述弧形滑槽下表面固定设有弧形齿条,弧形齿条与驱动齿轮啮合连接;

20、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呈方形设置,固定块底部固定设有线圈检测器,固定块与壳体下表面弧形槽滑动连接。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2、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病人躺在固定板上,启动线圈检测器对病人进行检测,启动升降装置调节病人的高度使得检测结果更精确,且能适应不同病人的体型,通过启动液压泵驱动液压伸缩杆伸长,液压伸缩杆带动固定板在滑槽表面滑动,与此同时,固定板底部套筒在圆柱棒表面滑动,使得固定板上行更平稳,

23、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启动转动装置调节线圈检测器的检测区域实现对病人的不同身体部位进行检测,通过启动弧形滑槽内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驱动齿轮旋转,驱动齿轮在弧形齿条上啮合运动,从而带动弧形滑块在弧形滑槽表面滑动,弧形滑块带动固定块在壳体下表面弧形槽表面滑动,从而带动线圈检测器调节检测区域。



技术特征:

1.一种核磁线圈检测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磁线圈检测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磁线圈检测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2)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磁线圈检测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2)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磁线圈检测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8)还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核磁线圈检测器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核磁线圈检测器固定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呈半圆形设置,壳体内部设有半圆空腔,壳体下表面设有弧形槽,将病人躺在固定板上,启动线圈检测器对病人进行检测,启动升降装置调节病人的高度使得检测结果更精确,且能适应不同病人的体型,通过启动液压泵驱动液压伸缩杆伸长,液压伸缩杆带动固定板在滑槽表面滑动,启动转动装置调节线圈检测器的检测区域实现对病人的不同身体部位进行检测,通过启动弧形滑槽内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驱动齿轮旋转,驱动齿轮在弧形齿条上啮合运动,从而带动弧形滑块在弧形滑槽表面滑动,弧形滑块带动固定块在壳体下表面弧形槽表面滑动。

技术研发人员:余启荣,赵旭东,余启富,袁成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药医工(湖北)医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8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307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