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二氧化硅制备领域,具体为一种蜂窝状二氧化硅制备用焙烧设备。
背景技术:
1、蜂窝状二氧化硅又称多孔二氧化硅,多孔二氧化硅具有高的热稳定性、水热稳定性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并与其它材料有良好的兼容性,因此受到人们广泛关注。
2、现有技术中针对蜂窝状二氧化硅的制备工艺如中国专利cn201610526174.0公开的一种制备蜂窝二氧化硅微球的方法,其具体步骤为:将有机硅和糠醇溶于不溶于水的油相介质中,配制成油相溶液,有机硅的质量分数为2~40%,糠醇的质量分数为1~30%;将酸催化剂溶于水中,配制成摩尔浓度为4~12mol/l的水溶液;将油相溶液和水相溶液按照体积流量比1~200:1输送进入液滴生成器中,使水相溶液形成大小均匀的液滴,得到油包水液滴流;液滴流流入加热至10~90℃的延长管中反应5~300s后,收集延长管中的液滴;加热使液滴固化成型,再进行洗涤、干燥和焙烧,得到蜂窝二氧化硅微球。
3、在该工艺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使用焙烧炉使原料焙烧成型,现有针对焙烧炉的专利如cn201320656196.0的中国专利,其包括支脚及与所述支脚固定连接的炉体,所述炉体的外部设有紧箍框;沿所述炉体的内侧壁设有耐火砖层,所述炉体的底部设有一次风系统,所述炉体的顶部密封连接有炉顶盖,所述炉顶盖上固定安装有热交换器;所述炉体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加热器。所述炉体具有炉门及出砂口,所述炉体的外侧壁下部设有扒渣口门。
4、但是这种扒渣口门通常通过螺栓与炉体链接,但是若螺栓没有拧紧,扒渣口门与炉体之间产生缝隙,炉体内的热量会通过缝隙散出,造成热能的浪费,因此本案的重点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扒渣口门自动密封的焙烧设备,其应用于蜂窝状二氧化硅的制备过程中,能起到更好的保温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蜂窝状二氧化硅制备用焙烧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蜂窝状二氧化硅制备用焙烧设备,包括焙烧炉体、设于焙烧炉体内侧的加热炉腔、设于焙烧炉体上且与加热炉腔底侧连通的扒渣口,以及装于扒渣口外侧的扒渣口门,其中扒渣口前端的开口边沿呈弧形状,扒渣口两侧设有弧形轨道;所述扒渣口门的内侧呈与扒渣口配合的形状,扒渣口门底端装有连接块,连接块末端设有滑动块,滑动块伸进弧形轨道内侧并可沿弧形轨道移动;所述扒渣口门两外侧铰连有摆臂,摆臂中部设有连接槽。
3、优选的,摆臂远离扒渣口门的端部与扒渣口外侧壁铰连,扒渣口门侧边还设有安装座,安装座上铰装有气缸。
4、优选的,气缸远离安装座的底端与摆臂中部的连接槽铰连,气缸可在启动时带动摆臂偏转,并使扒渣口门沿弧形轨道移动相对扒渣口呈开启/闭合状态。
5、优选的,扒渣口门与扒渣口的连接处设有金属密封圈,扒渣口门内侧设有保温层。
6、优选的,焙烧炉体外侧还装有控制台,控制台与该气缸电连接。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8、本实用新型能利用气缸带动摆臂偏转,并使扒渣口门沿弧形轨道移动相对扒渣口呈开启/闭合状态,并通过金属密封条保证其密封性,将扒渣口封闭,相较于螺栓锁紧的结构,减小了扒渣口门与炉体之间产生缝隙的可能性,避免炉内热量通过缝隙散出的可能性,从而减小热能浪费;而且采用自动启闭结构,无需人工拆卸,更方便使用。
1.一种蜂窝状二氧化硅制备用焙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焙烧炉体(1)、设于焙烧炉体(1)内侧的加热炉腔、设于焙烧炉体(1)上且与加热炉腔底侧连通的扒渣口(2),以及装于扒渣口(2)外侧的扒渣口门(4),其中扒渣口(2)前端的开口边沿呈弧形状,扒渣口(2)两侧设有弧形轨道(6);所述扒渣口门(4)的内侧呈与扒渣口(2)配合的形状,扒渣口门(4)底端装有连接块(5),连接块(5)末端设有滑动块,滑动块伸进弧形轨道(6)内侧并可沿弧形轨道(6)移动;所述扒渣口门(4)两外侧铰连有摆臂(8),摆臂(8)中部设有连接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窝状二氧化硅制备用焙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8)远离扒渣口门(4)的端部与扒渣口(2)外侧壁铰连,扒渣口门(4)侧边还设有安装座,安装座上铰装有气缸(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蜂窝状二氧化硅制备用焙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7)远离安装座的底端与摆臂(8)中部的连接槽铰连,气缸(7)可在启动时带动摆臂(8)偏转,并使扒渣口门(4)沿弧形轨道(6)移动相对扒渣口(2)呈开启/闭合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窝状二氧化硅制备用焙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扒渣口门(4)与扒渣口(2)的连接处设有金属密封圈,扒渣口门(4)内侧设有保温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蜂窝状二氧化硅制备用焙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焙烧炉体(1)外侧还装有控制台(3),控制台(3)与气缸(7)电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