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电饭煲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电饭煲的传温结构。
背景技术:
1、传统的电饭煲大多数都是利用平面电热盘自下而上地对内胆内的食物进行加热,处于内胆壁的食物无法被均匀加热。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电饭煲的传温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饭煲的传温结构,包括:电热盘以及传温部,所述电热盘设置于电饭煲的内底面,所述传温部的中部开设有用以容纳所述电热盘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外边缘向上延伸设置有传温包围带,所述电热盘底部设置有多个插脚,所述容置槽开设有多个供所述插脚穿设的插槽,所述电热盘与所述传温部可拆卸接触,所述电热盘与所述传温包围带形成一个供电饭煲内胆放置的加热腔。
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热盘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用以与所述电饭煲连接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底部开设有螺孔,所述电热盘螺接于所述电饭煲上;所述容置槽开设有多个供所述固定柱穿设的避让槽。
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温包围带的内侧呈与所述电饭煲内胆配合的弧面结构。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插脚的底部以及插槽的底部均开设有螺孔,所述电热盘与所述传温部通过螺栓螺接固定。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热盘呈圆形结构,所述容置槽呈与所述电热盘配合的圆形结构,所述电热盘的底部均布设置有三个插脚,所述容置槽对应三个所述插脚设置有三个所述插槽。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温包围带的顶部设置有一圈翻边。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温部的材质为铝合金。
9、与现有技术对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10、本申请在电热盘的底部连接固定一个传温部,当电热盘工作发热时,热量能通过容置槽传递到传温包围带,传温包围带能对电饭煲内胆的侧壁进行同步加热,使得处于内胆壁的食物被均匀加热。
1.一种应用于电饭煲的传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热盘以及传温部,所述电热盘设置于电饭煲的内底面,所述传温部的中部开设有用以容纳所述电热盘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外边缘向上延伸设置有传温包围带,所述电热盘底部设置有多个插脚,所述容置槽开设有多个供所述插脚穿设的插槽,所述电热盘与所述传温部可拆卸接触,所述电热盘与所述传温包围带形成一个供电饭煲内胆放置的加热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电饭煲的传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盘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用以与所述电饭煲连接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底部开设有螺孔,所述电热盘螺接于所述电饭煲上;所述容置槽开设有多个供所述固定柱穿设的避让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电饭煲的传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温包围带的内侧呈与所述电饭煲内胆配合的弧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电饭煲的传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脚的底部以及插槽的底部均开设有螺孔,所述电热盘与所述传温部通过螺栓螺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电饭煲的传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盘呈圆形结构,所述容置槽呈与所述电热盘配合的圆形结构,所述电热盘的底部均布设置有三个插脚,所述容置槽对应三个所述插脚设置有三个所述插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电饭煲的传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温包围带的顶部设置有一圈翻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电饭煲的传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温部的材质为铝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