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油槽工装,具体涉及双工位波面油槽工装。
背景技术:
1、现有的油槽工装如图6所示,为了保证油槽工装可以适配一些厚度较薄的工件,因此放置盘外围弧形条的高度相对设置的较低,以保证加工设备的正常活动,但这也导致了在更换工件时,较低的弧形条无法对嵌合在定位主体凹槽内的弧形嵌合板形成有效的阻挡,受加工设备运行震动的影响下,嵌合板极易倾倒在放置板上,迫使操作人员在嵌入新的工件前,需要将嵌合板重新复位,增加操作步骤降低生产效率,故而设计了双工位波面油槽工装,用以解决在更换工件时需要重新复位嵌合板,进而增加更换时长致使生产效率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双工位波面油槽工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更换工件时需要重新复位嵌合板,进而增加更换时长致使生产效率下降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双工位波面油槽工装包括主板、放置盘、定位主体、嵌合板以及固定组件,所述定位主体等间距设置在主板表面,且定位主体之间设置有放置盘,所述定位主体相对于放置盘的部位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嵌合板嵌合设置在凹槽内,且嵌合板外壁一侧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以嵌合板与定位主体之间的连接。
3、优选的,所述嵌合板上端面中部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放置盘上端面外围等间距安装有弧形条,所述嵌合板位于弧形条之间。
4、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定位杆和第一定位槽,所述嵌合板相对于凹槽的一侧上部安装有第一定位杆,所述定位主体上端面开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杆和第一定位槽均为u形,且第一定位杆嵌入至第一定位槽内。
5、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槽内壁且相对靠近嵌合板的一侧对称安装有凸块,所述凸块端面与第一定位杆接触,所述第一定位槽内壁且位于凸块之间的部位开设有辅助槽。
6、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槽内壁且相对靠近嵌合板的一侧对称安装有凸块,所述凸块端面与第一定位杆接触,所述第一定位槽内壁且位于凸块之间的部位开设有辅助槽。
7、优选的,所述第二定位槽内壁且位于定位孔的入口处设置有柔性圈,所述柔性圈为t形,且柔性圈的凸出端嵌入至定位孔的内部,所述第二定位杆贯穿柔性圈并嵌入至定位孔内。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第一定位杆、第一定位槽和嵌合板等,当嵌合板嵌入至凹槽内部时,第一定位杆同步嵌入至第一定位槽内部,由于第一定位杆和第一定位槽均为u形,当嵌合板受震动向前倾斜时,第一定位杆撞击第一定位槽内壁,通过第一定位槽阻挡限制嵌合板的移动,解决了更换工件时需要重新复位嵌合板,进而增加更换时长致使生产效率下降的问题。
10、(2)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定位板、第二定位杆和定位孔等,安装时,定位板上的第二定位杆随着嵌合板的移动同步嵌入至定位孔内部,利用第二定位杆和定位孔的嵌合连接,迫使嵌合板始终和定位主体保持水平状态,进而杜绝嵌合板倾倒的问题产生。
1.双工位波面油槽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板、放置盘(1)、定位主体(3)、嵌合板(2)以及固定组件,所述定位主体(3)等间距设置在主板表面,且定位主体(3)之间设置有放置盘(1),所述定位主体(3)相对于放置盘(1)的部位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嵌合板(2)嵌合设置在凹槽内,且嵌合板(2)外壁一侧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以嵌合板(2)与定位主体(3)之间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位波面油槽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板(2)上端面中部开设有活动槽(5),所述活动槽(5)内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放置盘(1)上端面外围等间距安装有弧形条,所述嵌合板(2)位于弧形条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工位波面油槽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定位杆(4)和第一定位槽(10),所述嵌合板(2)相对于凹槽的一侧上部安装有第一定位杆(4),所述定位主体(3)上端面开设有第一定位槽(10),所述第一定位杆(4)和第一定位槽(10)均为u形,且第一定位杆(4)嵌入至第一定位槽(10)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工位波面油槽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槽(10)内壁且相对靠近嵌合板(2)的一侧对称安装有凸块(9),所述凸块(9)端面与第一定位杆(4)接触,所述第一定位槽(10)内壁且位于凸块(9)之间的部位开设有辅助槽(1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工位波面油槽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定位板(6)、第二定位杆(8)、第二定位槽(7)和定位孔(12),所述嵌合板(2)相对于凹槽的一侧上部安装有定位板(6),所述第二定位杆(8)等间距安装在定位板(6)下端面,所述定位主体(3)表面且靠近嵌合板(2)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定位槽(7),所述第二定位槽(7)底部开设有定位孔(12),所述定位板(6)与第二定位杆(8)分别嵌入至第二定位槽(7)和定位孔(12)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工位波面油槽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槽(7)内壁且位于定位孔(12)的入口处设置有柔性圈,所述柔性圈为t形,且柔性圈的凸出端嵌入至定位孔(12)的内部,所述第二定位杆(8)贯穿柔性圈并嵌入至定位孔(12)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