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市政管道施工,特别涉及一种给排水管道不停水接驳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城市快速发展更新,市政给排水管网快速发展,其给水管道与排水管道遍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为城市生态运转提供巨大的便利,然而市政给排水管道维修及新接支管时,通常需对主管道进行停水施工,对施工范围内居民正常生活影响很大,尤其城市主供水管道,个别地区影响达数十万人;个别地区也有采用不停水,边施工边抽水的方式,这种只能适用于小管径管道,并且对水资源造成极大浪费。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给排水管道不停水接驳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给排水管道不停水接驳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现有市政给排水管道新接支管时,其停水施工影响较大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给排水管道不停水接驳装置,包括第一抱箍以及呈对向设置的第二抱箍,所述第一抱箍与第二抱箍的对合端排布设置有多组螺栓座,且第一抱箍的筒身中部导通连接有接驳管,所述接驳管的管口端固定连接有升降式阀门;
3、所述升降式阀门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阀座中部安装有升降壳,且阀体的腔室内部插合有与升降壳滑动连接的升降阀板,所述升降壳的壳体顶端设置有旋转座,且旋转座的支座内部转动连接有旋转轴套,所述旋转轴套的与驱动手轮固定连接,且旋转轴套的轴座中部贯通安装有升降丝套,所述升降阀板的板架顶端安装有贯通升降丝套且延伸出驱动手轮的升降丝杆。
4、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抱箍与第二抱箍均为半球形结构,且第一抱箍与第二抱箍之间构成台阶形圆筒结构。
5、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抱箍与第二抱箍的对合腔内部衬垫有膨胀橡胶条,且第一抱箍与第二抱箍的两端筒口均封堵有水泥。
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抱箍、第二抱箍、接驳管均采用不锈钢材质构件。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旋转轴套为圆台形结构,且旋转轴套与驱动手轮之间通过支撑吊杆固定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手轮的手柄中部开设有与升降丝杆相适配的升降通槽。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第一抱箍、第二抱箍对给排水管道新接支管处的抱箍密封,在接驳管与升降式阀门的导通组合下,在原有给排水管道上形成三通形式的外接支管结构,而在装配完毕后,只需利用钻头设备沿接驳管方向对给排水管道开孔,在开孔完毕后,利用升降式阀门封闭即可,实现不停水式管道接驳,节省工期,对周围居民生活没有影响,且对原管道的结构稳定性及密闭性影响极小,不影响原管道的使用寿命。
1.一种给排水管道不停水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抱箍(1)以及呈对向设置的第二抱箍(2),所述第一抱箍(1)与第二抱箍(2)的对合端排布设置有多组螺栓座(3),且第一抱箍(1)的筒身中部导通连接有接驳管(4),所述接驳管(4)的管口端固定连接有升降式阀门(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给排水管道不停水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抱箍(1)与第二抱箍(2)均为半球形结构,且第一抱箍(1)与第二抱箍(2)之间构成台阶形圆筒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给排水管道不停水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抱箍(1)与第二抱箍(2)的对合腔内部衬垫有膨胀橡胶条,且第一抱箍(1)与第二抱箍(2)的两端筒口均封堵有水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给排水管道不停水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抱箍(1)、第二抱箍(2)、接驳管(4)均采用不锈钢材质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给排水管道不停水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套(56)为圆台形结构,且旋转轴套(56)与驱动手轮(58)之间通过支撑吊杆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给排水管道不停水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手轮(58)的手柄中部开设有与升降丝杆(54)相适配的升降通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