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磨煤机密封优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12-11  29


本技术属于磨煤机,具体涉及一种磨煤机密封优化装置。


背景技术:

1、中速磨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燃煤掺杂有石子煤或煤矸石等原因,会导致石子煤排量增大,当排放不及时,部分石子煤或煤矸石碎屑会从石子煤室内的轴向密封处渗入,最终从碳精环密封处排出,长期运行后,导致碳精环内弧密封面磨损,石子煤从该处排至外界,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

2、经查申请号:cn202220752899.2公开了一种磨煤机密封装置,此技术中公开了“一种磨煤机密封装置,其包括机体、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弹簧、弹力圈和密封带,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机体的侧面,所述第二密封圈固定连接在第一密封圈的内侧,所述弹力圈活动插接在第二密封圈的内壁,所述弹力圈的外侧与第二密封圈的内壁通过弹簧活动连接等技术内容,并公开了该种磨煤机密封装置,能够当密封带不断磨损时通过弹簧推动弹力圈收缩,进而通过弹力圈带动连杆与抵触块移动,当弹力圈收缩到一定距离时抵触块与触发式报警器抵触,进而促使触发式报警器报警,从而提醒操作员对密封带进行更换等技术效果”;

3、虽然该设计能够进而促使触发式报警器报警,从而提醒操作员对密封带进行更换,但是此设计在实际使用时,部分石子煤或煤矸石碎屑会从石子煤室内的轴向密封处渗入,最终从碳精环密封处排出,长期运行后,导致碳精环内弧密封面磨损,石子煤从该处排至外界,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磨煤机密封优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磨煤机密封优化装置,可以大大减少石子煤碎屑进入密封间隙的量,进而保护碳精环不被磨损,并减少石子煤的外溢,改善文明生产环境特点。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磨煤机密封优化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外侧设有腔室,所述主体底面对称有两个刮板,所述主体的轴杆处安装有密封壳,所述密封壳与所述主体之间设有石子轴向密封件,所述密封壳外侧套设有钢圈,所述钢圈与所述主体相抵接。

3、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磨煤机密封优化装置优选的,所述钢圈外侧滑动连接有钩板,所述钩板顶面开设的插槽内插接有l形结构的提升板,所述提升板滑动连接在所述主体底面开设的滑槽内。

4、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磨煤机密封优化装置优选的,所述提升板表面开设的两个通孔内均滑动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均安装在所述主体底面开设的滑槽内。

5、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磨煤机密封优化装置优选的,所述导向杆的外侧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在所述主体底面开设的滑槽内,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接在所述提升板的顶部底面。

6、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磨煤机密封优化装置优选的,所述钩板呈圆弧状设置,并与所述钢圈相贴合。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8、1、通过在主体的轴向处和原石子煤轴向密封处安装的钢圈,当在原石子煤室轴向密封处增加钢圈后,将原单一的轴向密封优化为轴向加径向的迷宫式密封后,会大大减少石子煤碎屑进入密封间隙的量,进而保护碳精环不被磨损,并减少石子煤的外溢,改善文明生产环境。



技术特征:

1.一种磨煤机密封优化装置,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外侧设有腔室(2),所述主体(1)底面对称有两个刮板(3),所述主体(1)的轴杆处安装有密封壳(4),所述密封壳(4)与所述主体(1)之间设有石子轴向密封件(6),所述密封壳(4)外侧套设有钢圈(5),所述钢圈(5)与所述主体(1)相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煤机密封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圈(5)外侧滑动连接有钩板(8),所述钩板(8)顶面开设的插槽内插接有l形结构的提升板(9),所述提升板(9)滑动连接在所述主体(1)底面开设的滑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磨煤机密封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板(9)表面开设的两个通孔内均滑动连接有导向杆(10),所述导向杆(10)的两端均安装在所述主体(1)底面开设的滑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磨煤机密封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10)的外侧套设有弹簧(7),所述弹簧(7)的一端抵接在所述主体(1)底面开设的滑槽内,所述弹簧(7)的另一端抵接在所述提升板(9)的顶部底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磨煤机密封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钩板(8)呈圆弧状设置,并与所述钢圈(5)相贴合。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磨煤机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磨煤机密封优化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外侧设有腔室,所述主体底面对称有两个刮板,所述主体的轴杆处安装有密封壳,所述密封壳与所述主体之间设有石子轴向密封件,所述密封壳外侧套设有钢圈,所述钢圈与所述主体相抵接,当在原石子煤室轴向密封处增加钢圈后,将原单一的轴向密封优化为轴向加径向的迷宫式密封后,会大大减少石子煤碎屑进入密封间隙的量,进而保护碳精环不被磨损,并减少石子煤的外溢,改善文明生产环境。

技术研发人员:李旭峰,张艺漫,李俊鹏,吴旭良,何晓勇,浮麒麟,张强,马进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唐巩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30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342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