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充电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1、移动电源是一种便携式充电设备,可以供手机、平板电脑、手表等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相关技术中,为了消除有线缠绕的困扰,会在移动电源上直接设计成凸出的供电插脚,供电插脚相对于壳体进行转动的方式实现了收纳。但是这样的设计使供电插脚位于壳体外部,从而导致供电插脚容易受到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移动电源,旨在解决在相关技术中,移动电源的供电插脚容易受到污染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移动电源,该移动电源包括:
3、壳体,开设有滑动通槽,壳体的内壁上凹设有分别与滑动通槽的两端连通的两个锁合槽;插头,位于壳体内;推动件,经滑动通槽与插头连接,推动件位于壳体内的部分设置有凸缘部;
4、其中,推动件与插头之间可相对活动,使凸缘部与锁合槽之间相互脱离或嵌合,凸缘部与锁合槽之间相互脱离时,推动件沿滑动通槽与壳体可相对活动,以此带动插头伸出或缩回壳体。
5、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头包括支撑件和与支撑件连接的供电插脚,支撑件上设置有连接孔,推动件包括位于壳体外的推动段和与推动段连接且位于壳体内的连接段,连接段的一部分可活动地插接在连接孔内,凸缘部设置在连接段的周侧。
6、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电源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位于支撑件和凸缘部之间,用于推动凸缘部,使推动件复位。
7、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孔为盲孔,弹性件设置在连接孔内。
8、在一些实施例中,凸缘部与锁合槽嵌合时,凸缘部的一部分插接在连接孔内,凸缘部与锁合槽脱离时,凸缘部的至少部分插接在连接孔内。
9、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具有朝连接段凸设的凸起部,连接孔开设在凸起部上。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推动段上连接有按帽,按帽的表面上形成有防滑纹。
11、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内还设置有控制电路板和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的电池,控制电路板通过导线与供电插脚电连接。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电路板上还电连接有充电插头,充电插头穿过壳体向外露出。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内设置有沿滑动通槽的长度方向形成的导轨,插头与导轨滑动连接。
1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供电插脚在非充电状态时,缩在壳体内部,从而可以减少外部环境对供电插脚的污染,保持供电插脚的可靠性。
1.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包括支撑件和与所述支撑件连接的供电插脚,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推动件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外的推动段和与所述推动段连接且位于所述壳体内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一部分可活动地插接在所述连接孔内,所述凸缘部设置在所述连接段的周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支撑件和所述凸缘部之间,用于推动所述凸缘部,使所述推动件复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为盲孔,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连接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部与所述锁合槽嵌合时,所述凸缘部的一部分插接在所述连接孔内,所述凸缘部与所述锁合槽脱离时,所述凸缘部的至少部分插接在所述连接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具有朝所述连接段凸设的凸起部,所述连接孔开设在所述凸起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段上连接有按帽,所述按帽的表面上形成有防滑纹。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控制电路板和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的电池,所述控制电路板通过导线与所述供电插脚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还电连接有充电插头,所述充电插头穿过所述壳体向外露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沿所述滑动通槽的长度方向形成的导轨,所述插头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