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盘和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12-12  44


本技术涉及烹饪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线圈盘和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电磁加热是通过线圈盘与锅底的耦合,使锅底产生涡流,进而产生热量,其特点是升温迅速。但电磁加热的缺点是只能加热磁性材质的锅具,玻璃、陶瓷等烹饪器具不能被加热,导致产品的适用场景受限,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2、因此,如何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线圈盘。

3、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设备。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线圈盘,线圈盘包括:支撑部件;第一线圈,设于支撑部件,第一线圈用于生成电磁场;第二线圈,设于支撑部件,第二线圈用于生成热辐射;其中,在第一方向上,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错位设置。

5、本技术限定了一种线圈盘,线圈盘能够对烹饪器具进行加热,从而通过高温烹饪器具烹制食物。

6、具体地,线圈盘包括支撑部件和第一线圈,支撑部件用于保护、定位和支撑线圈盘上的其他工作结构,第一线圈设置在支撑部件上,通电后支撑部件能够产生电磁场,处于电磁场内的烹饪器具能够吸收电磁场中的能量并升温,从而通过高温烹饪器具加热其内部盛放的食物。

7、但若放置在线圈盘上方的烹饪器具的材质不导磁,则烹饪器具无法吸收第一线圈所产生的电磁场中的能量,即非导磁的烹饪器具无法通过第一线圈进行加热。

8、在此基础上,烹饪设备还设置有第二线圈,第二线圈同样布置在支撑部件上,第二线圈通电后能够发热并向外扩散热辐射,通电后高温的第二线圈能够通过热传导向烹饪器具传递热量,散发出的热辐射还能够直接作用在烹饪器具上并使烹饪器具升温。其中,热传递加热模式和热辐射加热模式区别于第一线圈的电磁加热模式,热辐射和热传导不仅能够加热导磁的金属烹饪器具,还能够加热非导磁的烹饪器具,例如可加热陶瓷烹饪器具或玻璃烹饪器具。

9、由此可见,通过在线圈盘上分别设置产生电磁场的第一线圈以及产生热辐射的第二线圈,使线圈盘兼顾了电磁加热功能、热辐射加热功能和热传导加热功能,使线圈盘既可以加热导磁的烹饪器具,还可以加热非导磁的烹饪器具。从而解决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加热材质受限,适用场景受限,用户使用体验差的技术缺陷。进而实现优化线圈盘结构,拓宽线圈盘加热功能,提升线圈盘实用性,优化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10、具体地,在第一方向上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错位设置。第一方向对应于水平方向,即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在水平方向上错开。通过设置水平方向错开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一方面可以降低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接触短路的可能性,以提升线圈盘的安全性,降低线圈盘的故障率。另一方面,将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水平错开可以避免第一线圈遮挡第二线圈的热辐射传递路径,提升第二线圈加热效率的同时降低第一线圈高温损毁的概率,以提升线圈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线圈盘的故障率。

11、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线圈盘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第一线圈的线束和第二线圈的线束并行绕线。

13、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线圈中的线束盘绕成型,第二线圈中的线束同样盘绕成型,具体可螺旋盘绕还可以回转盘绕,螺旋盘绕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可形成环状或圆形的加热区域。

14、在此基础上,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在第一方向上并行绕线,即第一线圈中的线束和第二线圈中的线束在第一方向上并排设置,且绕制方向相同。以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螺旋盘绕为例,第二线圈穿插在第一线圈各圈层之间的间隙中,以形成绕制方向相同,且内外嵌套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

15、通过并行绕制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可以使第一线圈所生成的加热区域与第二线圈所生成的加热区域至少部分重合,以使烹饪设备上的单一区域可以同时满足电磁加热需求和热辐射加热需求,免去用户区分加热区域并挑选烹饪器具材质的操作,进而实现优化线圈盘结构布局,提升线圈盘实用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第二线圈环绕于第一线圈周侧。

17、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线圈绕设在第一线圈周侧,即第二线圈布置在环形区域中,第一线圈布置在该环形区域的内侧,以在第一线圈四周形成全角度环绕的第二线圈。

18、与热辐射相比,电磁场的扩散难度相对较低,将用于电磁加热的第一线圈布置在线圈盘的中心区域,并将用于热辐射加热的第二线圈布置在第一线圈周边,可以在不损失电磁加热能力的基础上扩大热辐射加热区域的面积。在烹饪器具对准线圈盘的中心放置时,环绕式的第二线圈一方面能够对烹饪器具提供环绕式的热辐射加热,模拟明火炉灶,以提升烹饪器具的加热均匀性,避免出现加热死角。另一方面环绕式的第二线圈能够对烹饪器具的侧壁进行集中加热,以通过烹饪器具的高温侧壁提升内部食物的加热效果。进而实现优化线圈盘结构布局,提升线圈盘实用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支撑部件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上设置第一线圈,第二区域上设置第二线圈。

20、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撑部件的顶面用于支撑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该顶面上划分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区域中用于布置第一线圈,第二区域中用于布置第二线圈,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第一方向上错开。

21、通过在线圈盘的水平方向上布置错位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可以在线圈盘上方形成功能分明的电磁加热区和热辐射加热区,一方面使用户可根据所需求的加热模式选择性的摆放烹饪器具的位置,以提升电磁加热覆盖面积或热辐射加热覆盖面积。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互相干涉,降低加热故障率。

2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支撑部件还包括第三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位于第三区域周侧;第三区域上设置第二线圈。

23、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撑部件上还设置有第三区域,第三区域位于支撑部件的中心,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环绕在第三区域的四周,第三区域用于布置第二线圈。

24、通过设置第三区域,可以在线圈盘的中部和四周均布置出热辐射加热区域,以提升热辐射加热的覆盖面积。同时,该线圈布局可以提升支撑部件顶面的利用率,以提升线圈盘的加热功率。

2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第一区域的数目为n,第二区域的数目为n,n为大于1的整数;n个第一区域和n个第二区域绕第三区域交替设置。

26、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撑部件上划分出n个第一区域和n个第二区域,在此基础上n个第一区域和n个第二区域绕中心的第三区域交替设置,以在第三区域四周形成均匀分布的电磁加热区域和热辐射加热区域,从而提升线圈盘对烹饪器具加热的均匀性,降低烹饪器具上出现加热死角的可能性。

27、具体地,位于中心的第三区域呈圆形,圆形的第三区域与烹饪器具的底壁相对,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呈圆形或椭圆形,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与烹饪器具的侧壁相对。

2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第一线圈中的线束螺旋盘绕;和/或第二线圈中的线束螺旋盘绕。

29、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螺旋盘绕。在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并行绕制的情况下,并排螺旋盘绕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能够提升承托部件的顶面的覆盖率,以提升线圈盘的加热功率和加热效率。

30、在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分区布置在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时,螺旋盘绕可以匹配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形状,以提升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利用率,提升线圈盘的加热功率和加热效率。

3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在第二方向上,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错位设置,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32、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在线圈盘的第二方向上错位设置,第二方向对应于线圈盘的高度方向。

33、在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水平错开的基础上,再将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竖直错开,可以增大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之间的距离,进一步降低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接触短路的可能性,避免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相互干涉。进而实现优化线圈盘结构布局,提升线圈盘安全性,降低线圈盘故障率的技术效果。

3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在第二方向上,第二线圈位于第一线圈上方。

35、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线圈布置在第一线圈上方,待加热的烹饪器具设置在线圈盘上方,在第二方向上,第二线圈和烹饪器具间的距离小于第一线圈和烹饪器具间的距离。

36、由此可见,通过将第二线圈布置在第一线圈上方,可以减小第二线圈和烹饪器具之间的热辐射传递路径,从而提升线圈盘的热辐射加热速率,降低热辐射损失,提升线圈盘的能效。同时,将第一线圈布置在第二线圈下方可以避免第一线圈遮挡向烹饪器具传递的热辐射,一方面能够降低第一线圈的工作温度,避免第一线圈高温损毁,另一方面可以提升热辐射加热效率,提升线圈盘能效。

3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线圈盘还包括:磁条,设于支撑部件,且位于支撑部件和第一线圈之间。

38、在该技术方案中,线圈盘还包括磁条,磁条设置在支撑部件上,磁条位于支撑部件和第一线圈之间。

39、通过设置磁条,能够改变第一线圈背离烹饪器具一侧的电磁场的分布情况,以使第一线圈所产生的电磁场能够集中错用在烹饪器具所在的一侧,以对烹饪器具进行集中加热,实现提升电磁加热效率和电磁加热能效的技术效果。

40、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烹饪设备包括:本体;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线圈盘,设于本体。

41、在该技术方案中,提出了一种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线圈盘的烹饪设备,因此该烹饪设备具备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线圈盘所具备的优点,能够实现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线圈盘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42、在此基础上,烹饪设备还包括本体,本体为烹饪设备的主体框架结构,本体用于定位、支撑和保护烹饪设备上的其他工作结构,线圈盘可以设置在本体内部,线圈盘还可以嵌装在本体顶部,以通过线圈盘加热放置在烹饪设备上的烹饪器具。

43、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线圈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1.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线圈盘和烹饪设备,涉及烹饪设备技术领域。线圈盘包括:支撑部件;第一线圈,设于支撑部件,第一线圈用于生成电磁场;第二线圈,设于支撑部件,第二线圈用于生成热辐射;其中,在第一方向上,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错位设置。

技术研发人员:江德勇,江太阳,郑量,王云峰,谢昭家,雷俊,阮守乐,莫业辉,朱成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29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347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