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机械传动,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加速度控制的离合器。
背景技术:
1、目前的离合器装置主要采用外力进行结合、分离操作,或者是基于力和位移的离合作用,难以适应有加速度作用的离合功能需求,如地震、大风、碰撞等情况下的可靠、及时切断结构间的连接和力的传递。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了一种基于加速度控制的离合器,在加速度达到设计值时即可使主动件与被动件形成一体,进行离合作业,采用机械结构连接,摆动锤体在加速度的作用下,带动离合触发装置与啮合部连接,使得主动件与被动件之间进行力的传递,而在加速度结束后在摆动锤体自重作用下主动件与被动件相互分离,具备较快的响应速度,对加工制造精度要求较低,节省成本。
2、本实用新型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基于加速度控制的离合器,包括主动件以及被动件,所述被动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主动件内,所述被动件与所述主动件滑动连接;
4、其中,还包括离合触发机构以及啮合部,所述离合触发机构具有摆动锤体以及与所述摆动锤体连接的触发部,所述离合触发机构与所述主动件或所述被动件连接,所述离合触发机构和所述啮合部分别设置在所述主动件以及所述被动件上,所述触发部能够在所述摆动锤体的惯性运动下与所述啮合部连接,以实现主动件与所述被动件之间力的传递。
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啮合部安装在所述主动件上,所述触发部与所述被动件连接,所述啮合部与所述触发部上具有相互匹配的啮合结构。
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触发部上开设有贯通的旋转孔,其内穿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贯穿所述主动件并固定在所述被动件上。
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啮合部设置在所述被动件上,所述主动件上开设有与所述啮合部位置对应的缺口,所述触发部设置在所述缺口内并与所述主动件连接,所述啮合部与所述触发部上具有相互匹配的啮合结构。
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动件上对应所述缺口的位置还设置凸出的耳板,所述触发部上开设有贯通的旋转孔,其内穿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耳板上。
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啮合部上具有齿条,所述触发部上设置有与所述齿条匹配的齿圈,所述齿条和所述齿圈上具有相互匹配的齿形结构。
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啮合部上具有线性棘轮,所述触发部的两端具有与所述线性棘轮对应的棘爪。
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触发部的顶部呈弧形结构,所述啮合结构设置在所述触发部的弧形结构上。
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动件与所述被动件之间设置有减摩导向件。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在加速度达到设计值时即可使主动件与被动件形成一体,进行离合作业,采用机械结构连接,摆动锤体在加速度的作用下,带动离合触发装置与啮合部连接,使得主动件与被动件之间进行力的传递,而在加速度结束后在摆动锤体自重作用下主动件与被动件相互分离,具备较快的响应速度,对加工制造精度要求较低,节省成本。
1.一种基于加速度控制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件以及被动件,所述被动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主动件内,所述被动件与所述主动件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加速度控制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部安装在所述主动件上,所述触发部与所述被动件连接,所述啮合部与所述触发部上具有相互匹配的啮合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加速度控制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部上开设有贯通的旋转孔,其内穿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贯穿所述主动件并固定在所述被动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加速度控制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部设置在所述被动件上,所述主动件上开设有与所述啮合部位置对应的缺口,所述触发部设置在所述缺口内并与所述主动件连接,所述啮合部与所述触发部上具有相互匹配的啮合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加速度控制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件上对应所述缺口的位置还设置凸出的耳板,所述触发部上开设有贯通的旋转孔,其内穿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耳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一种基于加速度控制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部上具有齿条,所述触发部上设置有与所述齿条匹配的齿圈,所述齿条和所述齿圈上具有相互匹配的齿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一种基于加速度控制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部上具有线性棘轮,所述触发部的两端具有与所述线性棘轮对应的棘爪。
8.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一种基于加速度控制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部的顶部呈弧形结构,所述啮合结构设置在所述触发部的弧形结构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加速度控制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件与所述被动件之间设置有减摩导向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