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电热盘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电热盘的接线结构。
背景技术:
1、电热盘是电饭煲的主要发热元件。
2、电热盘的底部都是具有接线插片的,现在技术中接线插片在电饭煲的组装过程中容易受外力的作用而形变易位,使其与绕线板之间接触不良,导致电热盘无法高效率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电热盘的接线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热盘的接线结构,包括:上盖、发热组件以及底盘,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底盘上,所述发热组件容置于所述上盖与所述底盘之间,所述发热组件包括绕线板,所述绕线板上缠绕设置有电热丝,所述绕线板的底部一侧连接有插片,所述电热丝与所述插片连接,所述插片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插片套设有绝缘子,所述绝缘子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配合的第二限位部,所述底盘上开设有供所述绝缘子插设的插槽。
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呈折弯状设置于所述插片的顶端,所述绝缘子的中部开设有供所述插片穿设的通道,所述第二限位部开设于所述通道的上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为凹槽。
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插片的顶端两侧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绝缘子的中部开设有供所述插片穿设的通道,所述第二限位部开设于所述通道的上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为斜槽,所述斜槽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面相配合的第二斜面。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热丝焊接于所述插片的中部。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子的下部呈椭圆柱结构,所述插槽呈椭圆形结构。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子的下部呈方柱结构,所述插槽呈方形结构。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与所述发热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板;所述发热组件与所述底盘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板。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绝缘板的一侧开设有供所述绝缘子穿行的缺口。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绕线板上设置有多道绕线槽,所述电热丝沿所述绕线槽缠绕。
11、与现有技术对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12、本申请通过在插片外侧以及绝缘子内侧设置限位部来进一步限定插片的插设位置,增强插片的安装稳定度,绝缘子与插槽相互配合插设,防止绝缘子发生转动影响插片的正常连接,防止在电饭煲组装过程中插片易位,确保电热盘能够正常工作。
1.一种应用于电热盘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发热组件以及底盘,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底盘上,所述发热组件容置于所述上盖与所述底盘之间,所述发热组件包括绕线板,所述绕线板上缠绕设置有电热丝,所述绕线板的底部一侧连接有插片,所述电热丝与所述插片连接,所述插片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插片套设有绝缘子,所述绝缘子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配合的第二限位部,所述底盘上开设有供所述绝缘子插设的插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电热盘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呈折弯状设置于所述插片的顶端,所述绝缘子的中部开设有供所述插片穿设的通道,所述第二限位部开设于所述通道的上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为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电热盘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片的顶端两侧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绝缘子的中部开设有供所述插片穿设的通道,所述第二限位部开设于所述通道的上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为斜槽,所述斜槽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面相配合的第二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应用于电热盘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丝焊接于所述插片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应用于电热盘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子的下部呈椭圆柱结构,所述插槽呈椭圆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应用于电热盘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子的下部呈方柱结构,所述插槽呈方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电热盘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所述发热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板;所述发热组件与所述底盘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电热盘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板的一侧开设有供所述绝缘子穿行的缺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电热盘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板上设置有多道绕线槽,所述电热丝沿所述绕线槽缠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