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马达装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马达夹持工具。
背景技术:
1、马达是一种动力输出组件,一些马达包括pcb板(01),通过pcb板(01)上的电路控制马达的输出状态。图1所示为pcb板(01)与轴承座(02)的装配示意图,其中轴承座(02)铆接在pcb板(01)上,轴承座(02)包括内环(021)和外环(022),所述内环(021)与所述外环(022)一体成型,且内环(021)的端面低于外环(022)的端面,在外环(022)的侧面设置有三个安装耳(023),安装耳(023)与pcb板(01)间隔,内环(021)用于安装与轴连接的轴承并构成装配体。
2、在马达的组装过程中,需要先对装配体进行测试,测试合格后再与马达的其他部件进行组装,形成一个完整的马达。在测试过程中,目前没有较好的夹持装置,一方面测试不方便,无法体现测试数据,另一方面测试效率低下。
3、为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夹持工具,能够对装配体进行固定,方便测试装配体的各种数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马达夹持工具,其目的是为了解决马达装配体不方便固定、夹持的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马达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3、握持部,为一筒体;
4、卡合部,为一环体,所述卡合部设置在所述握持部的端部,所述卡合部的上设置有若干所锁止结构,所述锁止结构用于固定安装耳,所述锁止结构与安装耳的数量、位置配适;
5、所述锁止结构包括锁孔以及与锁孔连通的滑腔,所述锁孔设置在所述卡合部的上表面,所述滑腔设置在所述卡合部内侧面,所述锁孔的轴向与所述滑腔的长度方向构成直角夹角;
6、所述卡合部的内环直径与所述轴承座外环的外直径相等。
7、优选地,所述卡合部与所述握持部通过螺栓连接。
8、优选地,所述滑腔设置在所述锁孔的顺时针方向上,所述滑腔的上壁为倾斜的受力面,所述受力面沿顺时针方向向下壁方向凸起,所述受力面为多段折线。
9、优选地,所述滑腔设置在所述锁孔的逆时针方向上,所述滑腔的上壁为倾斜的受力面,所述受力面沿逆时针方向向下壁方向凸起,所述受力面为多段折线。
10、优选地,马达夹持工具还包括抵接部,所述抵接部包括螺接单元、旋转单元和用于抵接轴承座的抵接单元,所述旋转单元设置在所述螺接单元的下方,所述抵接单元设置在所述螺接单元的上方,所述抵接单元上开设有避让孔;
11、所述螺接单元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握持部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外螺纹配适的内螺纹。
12、优选地,所述抵接单元为劣弧形的支撑块,两个支撑块位于与螺接单元同心的虚拟圆上,所述支撑块用于抵接轴承座的内环;
13、所述避让孔设置在所述螺接单元上,且避让孔的对称轴与支撑块的对称轴同轴,所述避让孔的直径大于轴的直径。
1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5、在本申请中设置锁止结构与轴承座的安装耳进行装配和卡合,在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手持握持部即可实现固定装配体的目的,本申请结构简单,便于与装配体进行配合,能够在测试的过程中减少拆装装配体的时间,降低装配难度,从而提高了装配的效率。
16、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1.一种马达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2)与所述握持部(1)通过螺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腔(22)设置在所述锁孔(21)的顺时针方向上,所述滑腔(22)的上壁为倾斜的受力面(23),所述受力面(23)沿顺时针方向向下壁方向凸起,所述受力面(23)为多段折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腔(22)设置在所述锁孔(21)的逆时针方向上,所述滑腔(22)的上壁为倾斜的受力面(23),所述受力面(23)沿逆时针方向向下壁方向凸起,所述受力面(23)为多段折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马达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马达夹持工具还包括抵接部,所述抵接部包括螺接单元(41)、旋转单元(42)和用于抵接轴承座(02)的抵接单元(43),所述旋转单元(42)设置在所述螺接单元(41)的下方,所述抵接单元(43)设置在所述螺接单元(41)的上方,所述抵接单元(43)上开设有避让孔(4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单元(43)为劣弧形的支撑块,两个支撑块位于与螺接单元(41)同心的虚拟圆上,所述支撑块用于抵接轴承座(02)的内环(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