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12-17  34


本技术涉及冲压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冲压装置。


背景技术:

1、冲压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的成形加工方法。冲压和锻造同属塑性加工(或称压力加工),合称锻压。冲压的坯料主要是热轧和冷轧的钢板和钢带。

2、中国授权专利公告号:cn 216175699 u中记载了“一种冲压装置”,其在输送带上设置多个下压模,被加工的工件能够直接置放于下压模中,通过输送带的传输使其达到上压模位置,从而利用上压模以及下压模对工件进行冲压加工,这个过程中能够实现机械化自动上料,因此能够提升生产加工的效率。

3、但是实现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

4、下压模上端一般都是开设有固定形状的模腔,被加工的工件也正对应该模腔的形状,而该装置中下压模为一体连接,因此想要加工其他形状的工件时,需要将整个下压模都拆掉,比较麻烦;同时在下压模通过输送带的传输使模腔开口朝下时,内部工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能够掉落,实现自动脱模,但是,工件在被挤压变形之后,很容易出现抵紧模腔内壁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不施加外力作用的话,工件容易出现不能够自动掉落的情况,音响工件的脱模。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冲压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冲压装置。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冲压装置,包括安装板,还包括:

3、组装式模具结构,所述组装式模具结构包括底座以及可拆连接于底座上端的顶座,所述底座焊接于安装板上端部,而所述顶座上端部开设有模腔;

4、顶板,内嵌于模腔内底部;

5、自重式冲击组件,设置于顶座内部,还与顶板相固定,通过自身重力对顶板产生竖直方向上的作用力。

6、优选的,所述底座上端面还开设有水平设置的定位滑道,所述定位滑道内部固定有连接杆,所述底座上端面远离中心的位置还一体连接有挡板。

7、优选的,所述顶座下端部一体连接有定位滑座,所述定位滑座内嵌于定位滑道内部,且所述连接杆贯穿定位滑道并通过螺母固定;

8、所述顶座一侧还开设有卡口,所述挡板内嵌入卡口内部。

9、优选的,所述模腔内底部还开设有凹槽,而所述顶板正位于凹槽内部,且所述顶板的厚度与凹槽的深度相同;

10、所述顶座内部还开设有内腔,而所述内腔与凹槽之间通过光孔连通。

11、优选的,所述自重式冲击组件包括光杆,所述光杆上还焊接有两个上下分布的限位盘,两个所述限位盘之间还设置有若干个滑动于光杆上的配重环。

12、优选的,所述光杆一端焊接于顶板下端,而另一端贯穿光孔并延伸至内腔中,所述限位盘以及配重环均位于内腔中。

13、优选的,位于上方的所述限位盘与内腔内顶部之间的距离至少为3cm。

14、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冲压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冲压装置中,模具本体为组装式,增设有模腔的部分能够进行单独的拆卸,从而能够方便更换具有不同模腔的模具结构;同时通过自重式冲击组件能够对顶板产生作用力,从而利用顶板将工件顶出,因此出料会更加的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冲压装置,包括安装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1)上端面还开设有水平设置的定位滑道(22),所述定位滑道(22)内部固定有连接杆(23),所述底座(21)上端面远离中心的位置还一体连接有挡板(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座(25)下端部一体连接有定位滑座(26),所述定位滑座(26)内嵌于定位滑道(22)内部,且所述连接杆(23)贯穿定位滑座(26)并通过螺母(27)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腔(3)内底部还开设有凹槽,而所述顶板(4)正位于凹槽内部,且所述顶板(4)的厚度与凹槽的深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重式冲击组件(6)包括光杆(61),所述光杆(61)上还焊接有两个上下分布的限位盘(62),两个所述限位盘(62)之间还设置有若干个滑动于光杆(61)上的配重环(6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杆(61)一端焊接于顶板(4)下端,而另一端贯穿光孔并延伸至内腔(5)中,所述限位盘(62)以及配重环(63)均位于内腔(5)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上方的所述限位盘(62)与内腔(5)内顶部之间的距离至少为3cm。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冲压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冲压装置。所述冲压装置包括安装板,还包括:组装式模具结构,所述组装式模具结构包括底座以及可拆连接于底座上端的顶座,所述底座焊接于安装板上端部,而所述顶座上端部开设有模腔;顶板,内嵌于模腔内底部;自重式冲击组件,设置于顶座内部,还与顶板相固定,通过自身重力对顶板产生竖直方向上的作用力。本技术提供的冲压装置中,模具本体为组装式,增设有模腔的部分能够进行单独的拆卸,从而能够方便更换具有不同模腔的模具结构;同时通过自重式冲击组件能够对顶板产生作用力,从而利用顶板将工件顶出,因此出料会更加的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徐明志,王中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鸿生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22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372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