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筒膜调整装置及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12-17  34


本技术涉及筒膜生产加工,尤其涉及一种筒膜调整装置及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1、筒膜拉伸是一种塑料加工技术,用于将塑料薄膜进行纵向拉伸,以增加其尺寸和稳定性。

2、目前在生产sdm强力交叉膜过程中,经过吹塑而成的筒膜经初步定型后进入拉伸机中进行纵向拉伸时,拉伸机上下牵引闭合使得该区段筒膜形成封闭空间,再使用特制气枪往封闭筒膜中充气让其重新吹胀。这一过程中由于上下牵引辊位置是固定的,从而导致筒膜在拉伸加热炉中的位置也是固定,这就使得筒膜离加热炉内壁近的位置厚度薄,远的位置后,不具备可调节性。

3、现有的设备由于sdm筒膜在拉伸过程中位置固定,且不具备可调节性,导致筒膜厚薄均匀性差,严重影响产品品质稳定性。

4、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sdm筒膜在拉伸过程中位置固定不可调节从而导致筒膜厚薄均匀性差、产品品质稳定性低等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筒膜调整装置及生产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sdm筒膜在拉伸过程中位置固定不可调节从而导致筒膜厚薄均匀性差、产品品质稳定性低等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3、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筒膜调整装置,包括:

4、上牵引单元,所述上牵引单元设置于加热装置的上方;

5、纠偏单元,所述纠偏单元设置于所述上牵引单元的侧部,用于保证筒膜拉伸时处于中心位置;

6、位置调节单元,所述位置调节单元设置于加热装置的下游,用于调节筒膜在拉伸机中的位置;

7、下牵引单元,所述下牵引单元设置于所述位置调节单元的下游。

8、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上牵引元件,所述上牵引元件设置于加热的上方,所述上牵引元件的侧部设置有所述纠偏单元。

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纠偏单元包括:

10、第一支架元件,所述第一支架元件设置于所述上牵引单元的侧部;

11、摆动元件,所述摆动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元件的上部;

12、伸缩元件,所述伸缩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元件的下部;

13、纠偏元件,所述纠偏元件的中部与所述摆动元件连接,所述纠偏元件的下部与所述伸缩元件连接;

14、两第一辊元件,两所述第一辊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纠偏元件的顶部和底部,用于保证筒膜拉伸时处于中心位置;

15、感应元件,所述感应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元件的底部,用于感应筒膜的位置。

16、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位置调节单元包括:

17、第二支架元件,所述第二支架元件设置于所述下牵引单元与加热装置之间;

18、第一悬挑元件,所述第一悬挑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元件的顶部,并朝向加热装置;

19、第一调整元件,所述第一调节单元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悬挑元件的内部,用于调整筒膜与加热装置的左间距/右间距。

20、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位置调节单元还包括:

21、第二悬挑元件,所述第二悬挑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悬挑元件的下方;

22、第二调整元件,所述第二调整元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悬挑元件的内部,且与所述第一调整元件位于同一竖直面,用于调整筒膜与加热装置的左间距/右间距。

2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位置调节单元包括:

24、第三支架元件,所述第三支架元件设置于所述下牵引单元与加热装置之间;

25、限位元件,所述限位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元件的顶部;

26、第三调整元件,所述第三调整元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限位元件的第一端,用于调整筒膜的前侧位置;

27、第三调整元件,所述第三调整元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四悬挑单元的第二端,用于调整筒膜的后侧位置;

28、第三辊元件,所述第三辊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调整元件、所述第三调整元件的底部,且位于所述下牵引单元的上方。

2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位置调节单元包括:

30、第二支架元件,所述第二支架元件设置于所述下牵引单元与加热装置之间;

31、第一悬挑元件,所述第一悬挑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元件的顶部,并朝向加热装置;

32、第一调整元件,所述第一调节单元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悬挑元件的内部,用于调整筒膜与加热装置的左间距/右间距;

33、第三支架元件,所述第三支架元件设置于所述下牵引单元与加热装置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二支架元件的内侧;

34、限位元件,所述限位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元件的顶部;

35、第三调整元件,所述第三调整元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限位元件的第一端,用于调整筒膜的前侧位置;

36、第三调整元件,所述第三调整元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四悬挑单元的第二端,用于调整筒膜的后侧位置;

37、第三辊元件,所述第三辊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调整元件、所述第三调整元件的底部,且位于所述下牵引单元的上方。

38、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位置调节单元还包括:

39、第二悬挑元件,所述第二悬挑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悬挑元件的下方;

40、第二调整元件,所述第二调整元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悬挑元件的内部,且与所述第一调整元件位于同一竖直面,用于调整筒膜与加热装置的左间距/右间距。

4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牵引单元包括:

42、下牵引元件,所述下牵引元件设置于所述位置调节单元的下游。

43、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筒膜位置调整系统,包括:

44、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筒膜调整装置;

45、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筒膜调整装置的所述上牵引单元的下游、所述筒膜调整装置的所述位置调节单元的上游。

46、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4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筒膜调整装置及生产系统,通过设置纠偏单元和位置调节单元,使筒膜进入加热装置后处于加热装置的中心,从而保证了筒膜拉伸后的厚度的均匀性,解决了sdm筒膜在拉伸过程中位置固定不可调节从而导致筒膜厚薄均匀性差、产品品质稳定性低等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筒膜调整装置,用于调整筒膜在拉伸机中的位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膜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牵引单元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膜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单元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膜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单元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筒膜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单元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膜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单元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膜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单元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筒膜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单元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膜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牵引单元包括:

10.一种筒膜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筒膜调整装置及生产系统,筒膜位置调整装置包括上牵引单元、纠偏单元、位置调节单元和下牵引单元;上牵引单元设置于加热装置的上方;纠偏单元设置于上牵引单元的上游,用于保证筒膜拉伸时处于中心位置;位置调节单元设置于加热装置的下游,用于调节筒膜在拉伸机中的位置;下牵引单元设置于位置调节单元的下游。其优点在于,通过设置纠偏单元和位置调节单元,使筒膜进入加热装置后处于加热装置的中心,从而保证了筒膜拉伸后的厚度的均匀性,解决了SDM筒膜在拉伸过程中位置固定不可调节从而导致筒膜厚薄均匀性差、产品品质稳定性低等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袁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优珀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21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372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