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激光笔的,具体的涉及一种激光头发射点可变形结构及含有其的激光笔。
背景技术:
1、激光笔是一种教学或者会议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其通过发射的激光束来聚焦需要突出的重点内容;目前的激光笔一般其发射出来的激光样式为单一的一种形状,长时间的展示容易发生视觉疲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多种形状样式的变化,从而解决了激光样式单一问题的激光头发射点可变形结构。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激光头发射点可变形结构,该结构包括设置于壳体内的激光头,所述的激光头的前端对应设置有激光发射点变换轮盘,所述的激光发射点变换轮盘上设置有多个不同形状的穿设孔;所述的壳体内还设置有轮盘旋转驱动机构,所述的轮盘旋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的激光发射点变换轮盘转动、以使得不同形状的穿设孔与激光头发射出的激光束对应。
3、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通过设置一个激光发射点变换轮盘和轮盘旋转驱动机构,通过盘旋转驱动机构来驱动激光发射点变换轮盘周向转动,从而使得其上设置的不同形状的穿设孔分别与发射出的激光束对应,这样最终从激光笔射出的激光的形状就可以发生不同形式的变化,根据实际的使用场景的需要,可以调整多种激光样式,从而解决的了现有技术仅仅展示单一激光样式的技术问题,丰富了激光笔的展示内容。
4、进一步的,所述的激光发射点变换轮盘包括轮盘本体,所述的轮盘本体可转动的设置于轮盘支架上,所述的轮盘支架固定于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的轮盘本体轴向设置的一端面上连接有多角度驱动块,所述的多角度驱动块被设置于壳体内壁的弹性限位片夹持;采用上述结构,可以保证轮盘相对支架周向转动,不会造成卡顿;更为重要的是设置的多角度驱动块在跟随轮盘转动过程,其与弹性限位片接触的角度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可以在弹性限位片自身弹力作用下驱动多角度驱动块回正到一定角度,从而维持轮盘转动后的角度稳定性,为该方位激光样式提供稳定支持。
5、进一步的,所述的轮盘本体沿轴向穿设有连接轴,所述的连接轴的另一端通过螺母轴向固定;所述的弹性限位片左右分设于多角度驱动块的两侧、其下端与壳体相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实现轮盘本体与支架更为简单的可转动连接,只需要一根轴向穿设的连接轴实现支架和轮盘本体支架的可转动连接即可;而弹性限位片下端固定,使得其对多角度驱动块的预紧力更加稳定。
6、进一步的,所述的轮盘支架与壳体内壁之间设置有卡槽,所述的轮盘支架的下端插接于卡槽内并通过螺栓与壳体内壁连接;所述的弹性限位片与壳体内壁之间设置有凸块,所述的弹性限位片通过螺栓与凸块和壳体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将轮盘支架的底端插接在卡槽内,提高其稳固性,防止轮盘频繁转动而影响连接的牢固度;弹性限位片则通过凸块实现与壳体之间的连接,缩短弹性限位片与多角度驱动块之间的距离,以保证限位片对驱动块的夹持力度的稳定性。
7、进一步的,所述的轮盘本体的周向设置有多个拨动点位,所述的拨动点位的的个数与所述的多角度驱动块的边数相等;采用该结构,可以使得轮盘通过轮盘旋转驱动机构驱动其周向转动的过程,使得轮盘转动角度与多角度驱动块转动回正的角度相互适配,从而稳固轮盘转动后的新的位置的稳定性。
8、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多角度驱动块为正方体结构;采用该结构,至少可以实现四种激光样式的变化,而且这种正方体结构与弹性限位片之间接触的更加稳固,转动一次后回正的方位也更加稳固。
9、进一步的,所述的轮盘旋转驱动机构包括与壳体内壁连接的竖向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具有上下对应设置的第一横向支架和第二横向支架,所述的第一横向支架和第二横向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一传动杆,所述的第一传动杆上套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的第一传统杆的下端能相对第二横向支架上的通孔上下滑动;所述的第一传动杆的下端穿过所述的通孔并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尾端可转动连接有第一拨块,所述的拨块用于与拨动点位相抵靠;所述的第一横向支架内套设有第二传动杆,所述的第二传动杆穿过第一横向支架的通孔并用于驱动第一传动杆上下滑动;采用上述结构,可以通过对第二传动杆施加力度,使得第一传动杆向下运行,从而带动第一拨块驱动拨动点位转动,从而驱动轮盘转动实现不同激光样式的变换;本技术的上述结构在撤去对第二传动杆的作用后,第一弹性件自然回复伸长,可以驱动第一传动杆向上滑动,从而使得第一拨块撤离其第一次拨动的拨动点位,而进入下一个拨动点位,等待再次拨动即可。
10、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套筒的外径大于第二横向支架上的通孔的直径,所述的第一传动杆的上端设置有限位凸边,所述的限位凸边的外径大于第一横向支架上的通孔的直径;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将套筒限制在第二横向支架的下方,第一传动杆限制在第一横向支架的下方,从而使得第一拨块下探位置和复位的位置得到限定,以保证其与下一个拨动点位准确匹配。
11、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套筒的侧壁连接有第一弹性预压片,所述的第一弹性预压片用于对所述的第一拨块支撑;采用该结构,可以使得每次第一拨块拨动轮盘转动后更加精确的复位,从而使得第一拨块复位后与下一个拨动点位正向接触抵靠,以保证下一次转动的稳定性。
12、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传动杆与所述的套筒之间通过轴销相互连接,且所述的第一弹性预压片与套筒通过该轴销相互连接;采用该结构,既可以使得三者相互连接,还可以节省第一弹性预压片的安装组件,其与第一传动杆共用一套轴销连接结构即可。
13、进一步的,所述的轮盘旋转驱动机构包括与壳体内壁连接的横向支撑架,所述的横向支撑架包括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所述的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横向间隔设置于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的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圆柱杆、第一圆柱杆上套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的第一圆柱杆的左侧端可滑动的延伸出所述的左支撑板;所述的第一圆柱杆的右侧端套设有第二圆柱杆,所述的第二圆柱杆的右侧端可滑动的延伸出所述的右支撑板;所述的第一圆柱杆左侧端通过传动连接杆传动连接有滑块,所述的滑块滑动配合于滑动导轨上,且所述的滑块的前端可转动的连接有第二拨块,所述的第二拨块用于与轮盘本体上的拨动点位相抵靠;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按压第二圆柱杆驱动第一圆柱杆向着左侧移动,然后驱动传动连接杆的下端跟随向着左侧移动而同时传动连接杆的上端向右侧移动从而驱动滑块相右侧沿着轨道滑动,滑动过程也同时带动第二拨块向右侧移动从而顶推轮盘本体上的拨动点位,使得轮盘转动实现激光样式的切换;当撤去对第二圆柱杆的作用力后,第二弹性件驱动第一圆柱杆向着右侧移动,反向带动第二拨块回撤,与下一个拨动点位抵靠。
14、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圆柱杆上设置有限位凸边,所述的限位凸边的外径大于第一圆柱杆的直径;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将第一圆柱杆的一部分限制在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之间,以方便其复位。
15、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滑块上连接有第二弹性预压片,所述的第二弹性预压片用于对所述的第二拨块支撑;采用该结构,可以使得每次第二拨块拨动轮盘转动后更加精确的复位,从而使得第二拨块复位后与下一个拨动点位正向接触抵靠,以保证下一次转动的稳定性。
16、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传动连接杆的下端与第一圆柱杆可转动连接、上端与滑块可转动连接,传动连接杆的中部与前支架可转动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将传动连接杆下端可转动的连接在前支架上,从而使得连接杆的转动位点得到限制,然后上下两端再分别与对应的部件连接,实现了对第二拨块的驱动和复位动作的驱动。
17、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导轨设置于后支架的上端,且后支架的高度高于轮盘本体的高度并与传动连接杆的长度相互适配;采用该结构,可以保证第二拨块准确的推顶拨动点位,并且也利于下一个拨动点位与第二拨块准确的再次抵靠。
18、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激光笔,该激光笔含有本技术上述的激光头发射点可变形结构,采用了该结构的激光笔可以根据使用场景的需要灵活的变化激光样式,提供更多激光样式的呈现结果,弥补了现有技术仅仅只能呈现单一激光样式的缺陷和不足。
1.一种激光头发射点可变形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设置于壳体(1)内的激光头(2),所述的激光头(2)的前端对应设置有激光发射点变换轮盘(3),所述的激光发射点变换轮盘(3)上设置有多个不同形状的穿设孔(301);所述的壳体(1)内还设置有轮盘旋转驱动机构(a),所述的轮盘旋转驱动机构(a)用于驱动所述的激光发射点变换轮盘(3)转动、以使得不同形状的穿设孔(301)与所述的激光头(2)发射出的激光束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头发射点可变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激光发射点变换轮盘(3)包括轮盘本体(302),所述的轮盘本体(302)可转动的设置于轮盘支架(4)上,所述的轮盘支架(4)固定于壳体(1)的内壁上;所述的轮盘本体(302)轴向设置的一端面上连接有多角度驱动块(5),所述的多角度驱动块(5)被设置于壳体(1)内壁的弹性限位片(6)夹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头发射点可变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盘本体(302)沿轴向穿设有连接轴(303),所述的连接轴(303)的另一端通过螺母轴向固定;所述的弹性限位片(6)左右分设于多角度驱动块(5)的两侧、其下端与壳体(1)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激光头发射点可变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盘支架(4)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卡槽(7),所述的轮盘支架(4)的下端插接于卡槽(7)内并通过螺栓与壳体(1)的内壁连接;所述的弹性限位片(6)与壳体(1)内壁之间设置有凸块(8),所述的弹性限位片(6)通过螺栓与凸块(8)和壳体(1)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头发射点可变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盘本体(302)的周向设置有多个拨动点位(304),所述的拨动点位(304)的个数与所述的多角度驱动块(5)的边数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激光头发射点可变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角度驱动块(5)为正方体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激光头发射点可变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盘旋转驱动机构(a)包括与壳体(1)的内壁连接的竖向支撑架(9),所述的竖向支撑架(9)具有上下对应设置的第一横向支架(901)和第二横向支架(902),所述的第一横向支架(901)和第二横向支架(902)之间设置有第一传动杆(10),所述的第一传动杆(10)上套设有第一弹性件(11),所述的第一传动杆(10)的下端能相对第二横向支架(902)上的通孔上下滑动;所述的第一传动杆(10)的下端穿过所述的通孔并连接有套筒(12),所述套筒(12)的尾端可转动连接有拨块(13),所述的拨块(13)用于与拨动点位(304)相抵靠;所述的第一横向支架(901)内套设有第二传动杆(14),所述的第二传动杆(14)穿过第一横向支架(901)的通孔并用于驱动第一传动杆(10)上下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激光头发射点可变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12)的外径大于第二横向支架(902)上的通孔的直径,所述的第一传动杆(10)的上端设置有限位凸边(1001),所述的限位凸边(1001)的外径大于第一横向支架(901)上的通孔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激光头发射点可变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12)的侧壁连接有弹性预压片(15),所述的弹性预压片(15)用于对所述的拨块(13)支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激光头发射点可变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传动杆(10)与所述的套筒(12)之间通过轴销相互连接,且所述的弹性预压片(15)与套筒(12)通过该轴销相互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激光头发射点可变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盘旋转驱动机构(a)包括与壳体(1)内壁连接的横向支撑架(16),所述的横向支撑架(16)包括左支撑板(1601)和右支撑板(1602),所述的左支撑板(1601)和右支撑板(1602)横向间隔设置于壳体(1)的内壁上;所述的左支撑板(1601)和右支撑板(1602)之间设置有第一圆柱杆(17)、第一圆柱杆(17)上套设有第二弹性件(18),所述的第一圆柱杆(17)的左侧端可滑动的延伸出所述的左支撑板(1601);所述的第一圆柱杆的(17)右侧端套设有第二圆柱杆(19),所述的第二圆柱杆(19)的右侧端可滑动的延伸出所述的右支撑板(1602);所述的第一圆柱杆(17)左侧端通过传动连接杆(20)传动连接有滑块(21),所述的滑块(21)滑动配合于滑动导轨(22)上,且所述的滑块(21)的前端可转动的连接有第二拨块(23),所述的第二拨块(23)用于与轮盘本体(302)上的拨动点位(304)相抵靠。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激光头发射点可变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圆柱杆(17)上设置有限位凸边,所述的限位凸边的外径大于第一圆柱杆(17)的直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激光头发射点可变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块(21)上连接有第二弹性预压片(24),所述的第二弹性预压片(24)用于对所述的第二拨块(23)支撑。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激光头发射点可变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连接杆(20)的下端与第一圆柱杆(17)可转动连接、上端与滑块(21)可转动连接,所述的传动连接杆(20)的中部与前支架(25)可转动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激光头发射点可变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导轨(22)设置于后支架(26)的上端,且后支架(26)的高度高于轮盘本体(302)的高度并与所述的传动连接杆(20)的长度相互适配。
16.一种激光笔,其特征在于:该激光笔含有权利要求1-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激光头发射点可变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