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塔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12-23  32


本技术属于烟气污染物减排,具体涉及一种吸附塔。


背景技术:

1、氮氧化物(nox)是各类烟气的主要污染物。nox排放到大气中不仅直接危害人体健康,还会造成雾霾、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控制烟气中nox的排放对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至关重要。

2、近年来,人们提出氧化协同吸附剂吸附来进行烟气脱硝,该技术先利用氧化剂将一氧化氮(no)氧化为高价态的nox,再利用吸附剂吸附高价态的nox,实现脱除烟气中氮氧化物的目的,因此现有技术中需要吸附塔的进料口填进吸附剂,并在吸附塔内部进行吸附剂的吸附过程,吸附剂的吸附过程结束之后,可以通过设置于吸附塔的出料口将吸附完成的吸附剂排出。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增加吸附塔的体积进而增加吸附塔的无效容积,该部分无效容积分别与吸附塔有效容积的所有进料口或者出料口相接进行进料或者出料,但是通过吸附塔的无效容积进行进料时,由于吸附塔的进料口有限,因此进料时吸附塔的无效容积会导致进料的无效装填量增加;通过吸附塔的无效容积进行出料时,需要待无效容积全部装填满吸附剂后再将吸附剂全部排出,这会导致的吸附剂由于无法及时排出,从而使得无效容积中的无效装填量增加。

3、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容积利用率高的吸附塔。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附塔,用以解决吸附塔容积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附塔,该吸附塔包括:填料部、至少两个进料部、烟气进口、尾气出口以及至少两个出料部,且所有所述进料部、所述烟气进口、所述尾气出口以及所有所述出料部均设置于所述填料部上;

3、所述进料部为锥壳状,所述进料部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分别开设于所述进料部的顶点和底面,所述进料部的底面与所述填料部相接,各所述出料部的出口相连接并汇集为同一出口。

4、可选地,所述进料部为方锥壳状,且所述进料部的侧面与所述进料部的底面之间的夹角大于20度或者等于20度。

5、可选地,所述进料部包括进料外锥壳和进料内锥壳,所述进料外锥壳环设于所述进料内锥壳外侧,在所述进料内锥壳与所述进料外锥壳之间形成进料通道。

6、可选地,所述吸附塔还包括第一筛网,所述第一筛网铺设于所述填料部内腔远离所述尾气出口的一端。

7、可选地,所述吸附塔还包括填料格栅,所述填料格栅铺设于所述填料部内腔远离所述尾气出口的第一端,且所述填料格栅位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筛网之间。

8、可选地,所述出料部为锥壳状,且所述出料部的底面与所述填料部相接,所述出料部的出口开设于所述出料部的顶点。

9、可选地,所述出料部为方锥壳状,所述出料部的侧面与所述出料部的底面之间的夹角大于20度或者等于20度。

10、可选地,所述出料部包括出料外锥壳和出料内锥壳,所述出料外锥壳环设于所述出料内锥壳外侧,在所述出料外锥壳及所述出料内锥壳之间形成出料通道。

11、可选地,所述吸附塔还包括第二筛网,所述第二筛网铺设于所述填料部内腔远离所述出料部的一端,且所述第二筛网靠近所述尾气出口的一侧分布有活性炭。

12、可选地,所述进料部还包括至少一个筋板,所有所述筋板连接于所述进料外锥壳与所述进料内锥壳之间,所有所述筋板相连接并环设于所述进料外锥壳与所述进料内锥壳之间。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吸附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吸附塔通过将至少两个进料部设置为锥壳状,可以使得吸附塔的进料通道具有一定斜度,从而使得进料部进料时具有较高的进料速率,可以理解这相较于通过增加吸附塔的无效容积进行进料而言,可以提高吸附塔的容积利用率,可以避免进料堆积在无效容积内,也即可以减少吸附剂的无效装填量;而通过至少两个出料部出料,并将出料部的出口相连接汇集为同一出口出料,从而可以显著减少吸附塔内的无效容积,提高吸附塔的容积利用率,并且可以使得出料能够及时排出,从而减少出料时吸附剂的无效装填量。



技术特征:

1.一种吸附塔,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部(20)为方锥壳状,且所述进料部(20)的侧面与所述进料部(20)的底面之间的夹角大于20度或者等于2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部(20)包括进料外锥壳(21)和进料内锥壳(22),所述进料外锥壳(21)环设于所述进料内锥壳(22)外侧,在所述进料内锥壳(22)与所述进料外锥壳(21)之间形成进料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筛网(60),所述第一筛网(60)铺设于所述填料部(10)内腔远离所述尾气出口(40)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附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填料格栅(70),所述填料格栅(70)铺设于所述填料部(10)内腔远离所述尾气出口(40)的第一端,且所述填料格栅(70)位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筛网(6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部(50)为锥壳状,且所述出料部(50)的底面与所述填料部(10)相接,所述出料部(50)的出口开设于所述出料部(50)的顶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部(50)为方锥壳状,所述出料部(50)的侧面与所述出料部(50)的底面之间的夹角大于20度或者等于20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部(50)包括出料外锥壳(51)和出料内锥壳,所述出料外锥壳(51)环设于所述出料内锥壳外侧,在所述出料外锥壳(51)及所述出料内锥壳之间形成出料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筛网(80),所述第二筛网(80)铺设于所述填料部(10)内腔远离所述出料部(50)的一端,且所述第二筛网(80)靠近所述尾气出口(40)的一侧分布有活性炭。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部(20)还包括至少一个筋板(23),所有所述筋板(23)连接于所述进料外锥壳(21)与所述进料内锥壳(22)之间,所有所述筋板(23)相连接并环设于所述进料外锥壳(21)与所述进料内锥壳(22)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烟气污染物减排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吸附塔,包括:填料部、至少两个进料部、烟气进口、尾气出口以及至少两个出料部,且所有所述进料部、所述烟气进口、所述尾气出口以及所有所述出料部均设置于所述填料部上;所述进料部为锥壳状,所述进料部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分别开设于所述进料部的顶点和底面,所述进料部的底面与所述填料部相接,各所述出料部的出口相连接并汇集为同一出口。利用本技术公开的吸附塔,可以显著减少吸附塔内的无效容积,提高吸附塔的容积利用率,减少吸附剂的无效装填量。

技术研发人员:刘道贵,董晖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美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09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400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