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动式喷油泵进油管路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12-23  36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管路连接,具体涉及一种浮动式喷油泵进油管路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排放标准的升级,电控燃油泵将成为未来柴油机燃油泵的主流。电控燃油泵泵端压力高,喷油器喷射压力大,雾化好,进而使燃油充分燃烧,分体式电控单体泵是一缸一个电控燃油泵,可以单独控制每缸的燃油供油,但分体式电控单体泵与以往的机械泵相比,每个电控单体泵均有一个供油口,各供油口安装面要求在同一水平面上,尤其在中大型发动机上,因为燃油管路长、接口多,对燃油管的抗震动能力和各个安装面密封性要求更高。

2、常规结构的燃油进油管路,采用的是主管路加分支管的连接形式,主管路和分支管之间采用焊接的结构形式,此连接形式的调节适应性有限,灵活性不高,抗震动能力相对较差,支管容易断裂导致渗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进油管路调节适应性有限,灵活性不高,抗震动能力相对较差,支管容易断裂导致渗漏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浮动式喷油泵进油管路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进油管路、第二进油管路、第三进油管路和第四进油管路,所述第一进油管路一端与第二进油管路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进油管路另一端、第三进油管路两端以及第四进油管路一端上均设有衬套,所述第三进油管路一端与第二进油管路未连接第一进油管路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四进油管路设有衬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进油管路、第三进油管路和第四进油管路连接处外部套有过渡接管,所述衬套的外壁与过渡接管的内壁活动连接,且过渡接管与衬套之间通过o型密封圈密封连接。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o型橡胶圈、过渡接管连接的方式将进油管路断开,实现了进油管路在过渡接管中间的浮动,提升了紧凑空间,在保证连接密封可靠性的同时,具有更高的灵活性,更好的抗震动能力。

4、可选的,所述第二进油管路、第三进油管路和第四进油管路上均设有多个方形块,所述方形块上设有与进油管路垂直的第二铰接螺栓。

5、可选的,所述方形块的底面与各单体泵进油口通过第二铰接螺栓连接,且连接处使用第二复合式密封硬垫圈紧固密封。

6、可选的,所述第一进油管路与第二进油管路之间通过第一铰接螺栓连接,且第一进油管路与第二进油管路上的其中一个方形块侧面之间通过第一复合式密封硬垫圈紧密连接。

7、可选的,所述衬套上设有装卡o型密封圈的沟槽。

8、可选的,所述沟槽为活塞式或活塞杆式的密封沟槽。

9、可选的,所述衬套的外径小于过渡接管的内径。

10、可选的,所述过渡接管内壁上设有阶梯,其最小孔径小于衬套外径,但不小于进油管路内径。

11、可选的,所述第二进油管路、第三进油管路和第四进油管路端面过渡接管的阶梯面之间设有间隙。

12、可选的,所述衬套焊接在第二进油管路、第三进油管路和第四进油管路上。

1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一种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o型橡胶圈、过渡接管连接的方式将进油管路断开,实现了进油管路在过渡接管中间的浮动,提升了紧凑空间。

15、2、精密连接配合可调节范围,提升了累计装配公差的容错率。

16、3、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在保证连接密封可靠性的同时,具有更高的灵活性,更好的抗震动能力,更方便装配的进油管路连接方式,适用于同轴的多段进油管路。



技术特征:

1.一种浮动式喷油泵进油管路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进油管路(1)、第二进油管路(7)、第三进油管路(11)和第四进油管路(12),所述第一进油管路(1)一端与第二进油管路(7)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进油管路(7)另一端、第三进油管路(11)两端以及第四进油管路(12)一端上均设有衬套(9),所述第三进油管路(11)一端与第二进油管路(7)未连接第一进油管路(1)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四进油管路(12)设有衬套(9)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进油管路(7)、第三进油管路(11)和第四进油管路(12)连接处外部套有过渡接管(8),所述衬套(9)的外壁与过渡接管(8)的内壁活动连接,且过渡接管(8)与衬套(9)之间通过o型密封圈(10)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式喷油泵进油管路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油管路(7)、第三进油管路(11)和第四进油管路(12)上均设有多个方形块(4),所述方形块(4)上设有与第二进油管路(7)垂直的第二铰接螺栓(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动式喷油泵进油管路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块(4)的底面与各单体泵进油口通过第二铰接螺栓(5)连接,且连接处使用第二复合式密封硬垫圈(6)紧固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动式喷油泵进油管路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油管路(1)与第二进油管路(7)之间通过第一铰接螺栓(2)连接,且第一进油管路(1)与第二进油管路(7)上的其中一个方形块(4)侧面之间通过第一复合式密封硬垫圈(3)紧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式喷油泵进油管路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9)上设有装卡o型密封圈(10)的沟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浮动式喷油泵进油管路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为活塞式或活塞杆式的密封沟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式喷油泵进油管路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9)的外径小于过渡接管(8)的内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浮动式喷油泵进油管路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接管(8)内壁上设有阶梯,其最小孔径小于衬套(9)外径,但不小于进油管路内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浮动式喷油泵进油管路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油管路(7)、第三进油管路(11)和第四进油管路(12)端面过渡接管(8)的阶梯面之间设有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式喷油泵进油管路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9)焊接在第二进油管路(7)、第三进油管路(11)和第四进油管路(12)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管路连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浮动式喷油泵进油管路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进油管路、第二进油管路、第三进油管路和第四进油管路,所述第一进油管路一端与第二进油管路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进油管路另一端、第三进油管路两端以及第四进油管路一端上均设有衬套,所述第三进油管路一端与第二进油管路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四进油管路设有衬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进油管路、第三进油管路和第四进油管路外部套有过渡接管,且过渡接管与衬套之间通过O型密封圈密封连接,本技术通过O型橡胶圈、过渡接管连接的方式将进油管路断开,实现了进油管路在过渡接管中间的浮动,具有更高的灵活性,更好的抗震动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余俊霞,陈涛,张广建,魏来,张震,巢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新动力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07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403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