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印刷机,具体为一种采用多层防伪光变油墨印刷机构的印刷机。
背景技术:
1、光变油墨又称光学变色油墨,印品色块呈现一对颜色,例如:红—绿、绿—蓝、金—银等。在白光下正看或侧视,随着人眼视角的改变,呈现两种不同的颜色,光变特性强,色差变化大,特征明显,不需要任何仪器设备都可以识别,其颜色角度效应无法用任何高清晰度的扫描仪、彩色复印机及其它设备复制,印刷特征用任何其他油墨和印刷方式都无法效仿,防伪可靠性极强。
2、现有的印刷机在进行光变油墨印刷时,主要存在以下弊端:在印刷后,油墨无法立刻进行干燥固化,需要自然晾晒一端时间,较为麻烦,影响到印刷的效率,因此,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采用多层防伪光变油墨印刷机构的印刷机,包括:主体模块、烘干模块以及封闭模块,所述主体模块包括输送带以及安装在输送带上的印刷机构。
3、所述烘干模块包括固定在输送带上的壳体、对称安装在壳体内壁上的红外加热灯、安装在壳体内顶壁上的吹风件、对称安装在壳体两侧且与壳体内腔连通的集风管、安装在集风管内壁上的高速风扇以及连通集风管与吹风件的导流管。
4、所述封闭模块包括对称固定在壳体两侧的滑轨、两端滑动嵌合在相对滑轨上的挡板、对称安装在滑轨两侧且顶端与挡板顶端固定连接的电动伸缩杆、安装在输送带上且位于壳体一侧的第一光电传感器以及安装在壳体内侧壁上的第二光电传感器。
5、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吹风件包括固定在壳体内顶壁上的矩形空管以及呈阵列固定在矩形空管底端且与矩形空管连通的扁嘴喷头。
6、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与第二光电传感器均有发射端与接收端组成。
7、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与壳体贴近印刷机构一侧的电动伸缩杆通过电线电连接。
8、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与壳体远离印刷机构一侧的电动伸缩杆通过电线电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0、1.本实用新型中,在输送带上位于印刷机构的一侧安装壳体、并在壳体的两侧内壁上安装红外加热灯,利用红外加热灯对产品进行烘干,同时在壳体的两侧对称固定滑轨,在滑轨上活动设置挡板,利用挡板将壳体内腔保持密封,进而避免了壳体内腔的热空气散发到空气中,保证了壳体内腔温度的稳定,增加了光变油墨的干燥效果,并在挡板的两侧安装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顶端与挡板的顶端固定连接,同时在输送带上位于壳体的一侧安装第一光电传感器,在壳体的内壁上安装第二光电传感器,当产品进入壳体内腔前,第一光电传感器检测到产品,启动电动伸缩杆,带动壳体一侧的挡板升起,产品进入到壳体内腔,之后电动伸缩杆再带动挡板下移将壳体封闭,在产品上印刷油墨烘干完成后,第二光电传感器检测到产品,启动电动伸缩杆带动另一侧挡板升起,方便产品进行送出,保证了壳体内腔温度稳定的同时,避免了影响产品的输送。
11、2.本实用新型中,在壳体的内顶壁上安装吹风件,并在壳体的两侧安装伸入壳体内腔的集风管,集风管内安装有高速风扇,且集风管通过导流管与吹风件连通,通过高速风扇将壳体内腔的热空气吸入到集风管内,然后在通过导流管送入到吹风件内,由吹风件将热空气吹向产品上的印刷油墨表面,对油墨进行干燥,在壳体内腔形成热空气的循环,进一步的增加了油墨的干燥速度与干燥效果。
1.一种采用多层防伪光变油墨印刷机构(120)的印刷机,包括:主体模块(100)、烘干模块(200)以及封闭模块(3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模块(100)包括输送带(110)以及安装在输送带(110)上的印刷机构(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多层防伪光变油墨印刷机构(120)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件(230)包括固定在壳体(210)内顶壁上的矩形空管(231)以及呈阵列固定在矩形空管(231)底端且与矩形空管(231)连通的扁嘴喷头(2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多层防伪光变油墨印刷机构(120)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340)与第二光电传感器(350)均有发射端与接收端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多层防伪光变油墨印刷机构(120)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340)与壳体(210)贴近印刷机构(120)一侧的电动伸缩杆(330)通过电线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多层防伪光变油墨印刷机构(120)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350)与壳体(210)远离印刷机构(120)一侧的电动伸缩杆(330)通过电线电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