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蓄电池组件更换的电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12-26  35


本技术涉及电磨,具体涉及一种便于蓄电池组件更换的电磨。


背景技术:

1、电磨是用于对物品进行打磨的装置,目前市面上的电磨包括电磨本体、电磨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后端开口的电池仓,电池仓中设置有蓄电池,蓄电池通过导线组与位于电磨本体内部的控制板电连接,此外,电磨本体的后端连接有用于封闭电池仓的后盖;在上述电磨中,由于位于电池仓中的蓄电池是通过导线组与位于电磨本体内部的控制板电连接的,从而在蓄电池老化后,存在对蓄电池更换不方便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蓄电池组件更换的电磨,其具有蓄电池组件更换方便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的便于蓄电池组件更换的电磨,包括电磨本体,电磨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后端开口的电池仓,电磨本体的后端连接有用于封闭电池仓的后盖,电磨还包括插装在电池仓内部的蓄电池组件,电磨本体的内部固定有导电接插件,导电接插件与电磨本体内部的控制板电连接,蓄电池组件的前端与位于导电接插件中的导电插片组配合插接并电连接,蓄电池组件的后端与后盖的前端可拆式连接,后盖与电磨本体的后端可拆式连接。

3、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蓄电池组件的前端与位于导电接插件中的导电插片组配合插接并电连接,即蓄电池组件是通过插装的方式装配在电池仓中的,从而在蓄电池组件老化后,可方便地实现对蓄电池组件的更换,从而能够给用户带来方便。

4、本实用新型的便于蓄电池组件更换的电磨,其中,蓄电池组件包括罩壳、蓄电池和电路板,电路板和蓄电池由前向后依次固定在罩壳的内部,电路板与蓄电池电连接,电路板上固定有与电路板电连接的导电插座组,罩壳的前端设置有导电插孔组,导电插片组穿过导电插孔组后与导电插座组配合插接并电连接,罩壳的后端与后盖的前端可拆式连接;通过采用这种蓄电池组件后,在蓄电池组件插装到电池仓中后,导电插片组能够穿过导电插孔组后与导电插座组配合插接并电连接,此时,蓄电池即可经电路板、导电插座组和导电接插件对电磨本体进行供电。

5、本实用新型的便于蓄电池组件更换的电磨,其中,电路板上固定有与电路板电连接的充电接口,罩壳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充电接口相对应的通孔;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当充电线经通孔与充电接口配合插接后,充电线即可通过充电接口和电路板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6、本实用新型的便于蓄电池组件更换的电磨,其中,罩壳的后端设置有一对卡钩,后盖前端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对卡槽,一对卡钩与一对卡槽配合卡接;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罩壳的后端能够经一对卡钩和一对卡槽与后盖扣装在一起,即罩壳的后端能够方便地与后盖的前端可拆式地连接在一起。

7、本实用新型的便于蓄电池组件更换的电磨,其中,罩壳的后端设置有一对限位插块,后盖前端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对限位插槽,一对限位插块与一对限位插槽配合插接;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罩壳的后端与后盖的前端进行装配时,一对限位插块能够与一对限位插槽配合插接,从而能够实现对罩壳和后盖的定位和限位,从而能够给罩壳和后盖的装配带来方便,且能够提高罩壳与后盖装配后的稳定性。

8、本实用新型的便于蓄电池组件更换的电磨,其中,后盖的前端设置有一对弹片,电磨本体后端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对开口槽,一对弹片与一对开口槽配合插接;每个弹片的前端均设置有弹扣,电磨本体后端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每个弹扣一一对应的扣槽,每个弹扣均与对应位置上的扣槽配合扣接;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后盖与电磨本体的后端装配后,每个弹扣均能够与对应位置上的扣槽配合扣接,从而能够使得后盖可靠且方便地与电磨本体的后端可拆式的连接在一起;此外,当向内挤压一对弹片时,每个弹扣均能够脱离对应位置上的扣槽,从而即可实现对后盖与电磨本体的解锁,进而即可方便地将后盖和蓄电池组件从电磨本体上拆卸下来。

9、本实用新型的便于蓄电池组件更换的电磨,其中,每个弹片的外壁上均设置有若干道由前向后间隔分布的防滑凸筋;通过在每个弹片的外壁上均设置若干道由前向后间隔分布的防滑凸筋后,在手指挤压一对弹片时,能够起到防滑的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蓄电池组件更换的电磨,包括电磨本体(1),所述电磨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后端开口的电池仓(11),所述电磨本体(1)的后端连接有用于封闭所述电池仓(11)的后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磨还包括插装在电池仓(11)内部的蓄电池组件,所述电磨本体(1)的内部固定有导电接插件(3),所述导电接插件(3)与电磨本体(1)内部的控制板电连接,所述蓄电池组件的前端与位于导电接插件(3)中的导电插片组(31)配合插接并电连接,所述蓄电池组件的后端与后盖(2)的前端可拆式连接,所述后盖(2)与所述电磨本体(1)的后端可拆式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蓄电池组件更换的电磨,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组件包括罩壳(4)、蓄电池(5)和电路板(6),所述电路板(6)和蓄电池(5)由前向后依次固定在罩壳(4)的内部,所述电路板(6)与蓄电池(5)电连接,所述电路板(6)上固定有与电路板(6)电连接的导电插座组(61),所述罩壳(4)的前端设置有导电插孔组(41),所述导电插片组(31)穿过所述导电插孔组(41)后与所述导电插座组(61)配合插接并电连接,所述罩壳(4)的后端与所述后盖(2)的前端可拆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蓄电池组件更换的电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6)上固定有与电路板(6)电连接的充电接口(62),所述罩壳(4)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充电接口(62)相对应的通孔(4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蓄电池组件更换的电磨,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4)的后端设置有一对卡钩(43),所述后盖(2)前端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对卡槽(21),一对所述卡钩(43)与一对所述卡槽(21)配合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蓄电池组件更换的电磨,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4)的后端设置有一对限位插块(44),所述后盖(2)前端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对限位插槽(22),一对所述限位插块(44)与一对所述限位插槽(22)配合插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便于蓄电池组件更换的电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2)的前端设置有一对弹片(23),所述电磨本体(1)后端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对开口槽(12),一对所述弹片(23)与一对所述开口槽(12)配合插接;每个所述弹片(23)的前端均设置有弹扣(24),所述电磨本体(1)后端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每个所述弹扣(24)一一对应的扣槽(13),每个所述弹扣(24)均与对应位置上的扣槽(13)配合扣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于蓄电池组件更换的电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弹片(23)的外壁上均设置有若干道由前向后间隔分布的防滑凸筋(25)。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揭示一种便于蓄电池组件更换的电磨,包括电磨本体,电磨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后端开口的电池仓,电磨本体的后端连接有用于封闭电池仓的后盖,电磨还包括插装在电池仓内部的蓄电池组件,电磨本体的内部固定有导电接插件,导电接插件与电磨本体内部的控制板电连接,蓄电池组件的前端与位于导电接插件中的导电插片组配合插接并电连接,蓄电池组件的后端与后盖的前端可拆式连接,后盖与电磨本体的后端可拆式连接;本技术具有蓄电池组件更换方便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董明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宏泰工具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01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413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