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土保持生态护坡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12-26  38


本技术涉及生态防护,特别是涉及一种水土保持生态护坡。


背景技术:

1、传统的护坡方法主要依赖刚性结构,如混凝土或石笼等,虽然可以有效地防止土壤侵蚀,但在自然降水过大的情况下,容易因为水土的松脱导致滑坡。

2、现有技术(中国专利号:cn219343263u)公开了一种水土保持生态护坡,能够降低水土流失概率,防止边坡水土流失出现塌陷情况。但是,其虽然能够将过量的雨水能够导流排走,以避免边坡塌陷,但是,无法对自然的降雨进行充分的利用,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水土保持生态护坡,能够利用第一蓄水台和第二蓄水台对自然降水进行蓄积使用,既降低了水流对边坡的冲刷,也能够实现对降水的均衡利用,提高边坡绿植的活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3、一种水土保持生态护坡,包括第一蓄水台和第二蓄水台,所述第一蓄水台和所述第二蓄水台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水道,相邻所述水道之间固接并连通有弥补所述水道热胀冷缩的留置组件,所述水道包括若干纵水道和若干横水道,若干所述纵水道与若干所述横水道相互连通并等间距设置;位于所述水道边缘的所述横水道与所述留置组件固接并连通;所述横水道底面和所述纵水道底面接触有供绿植生长的土层,所述土层下方设置有砾石层,所述砾石层下方设置有砂石层,所述砾石层分别于所述第一蓄水台和所述第二蓄水台相连通;所述纵水道中部与所述土层分别固定连接有锚固组件。

4、优选的,所述第一蓄水台包括第一蓄水池,所述第一蓄水池的一侧面分别于所述土层、所述砾石层、所述砂石层相接触,所述第一蓄水池顶面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顶面分别与所述横水道、所述纵水道相连通;所述第一蓄水池的侧面开设有若干透水孔,所述透水孔与所述砾石层相连通。

5、优选的,所述第二蓄水台包括第二蓄水池,所述第二蓄水池侧面分别与所述砾石层、所述砂石层相连通,所述第二蓄水池顶面开设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顶面上放置有滤隔板,所述滤隔板顶面固定连接有方形框,所述方形框内填充有块石,所述块石设置于所述滤隔板顶面。

6、优选的,所述锚固组件包括两个锚杆,两个所述锚杆相近设置,所述锚杆包括螺杆,所述螺杆底端固定连接有锥撑,所述螺杆外侧面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侧面开设有若干破开缝,所述锥撑设置于所述套筒底端,所述套筒的外侧面顶端开设有螺纹,所述套筒通过螺纹螺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嵌设并固接于所述纵水道中部,所述螺杆顶端螺接有第一螺母。

7、优选的,所述留置组件包括两个拼板,两个所述拼板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伸缩件,所述伸缩件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分别贯穿两个所述拼板侧壁,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螺接有第二螺母,两个所述拼板之间设置有两个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固定杆外侧面;所述拼板侧壁与所述横水道固接并连通。

8、优选的,所述纵水道和所述横水道内部设置有钢筋骨架,且所述纵水道和所述横水道一体浇筑成型;所述横水道的一端或两端分别与所述纵水道的侧壁固接相连通;所述横水道为弧形,所述横水道截面为l形;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横水道之间植入有绿植并填充有培土。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技术效果:

10、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蓄水台和第二蓄水台分别储存天然降水和从绿植培土上流下来的多余的水,并能够通过不断的向砾石层和砂石层进行渗透,用来弥补后期天气干旱的时候的水量的补充。同时,水道通过钢筋和混凝土的塑型浇筑,增强了边坡的绿植的稳固性,并且锚固组件将水道紧固在土层上,增强了水道在土层上的稳固性,避免了水道因为自然降水而发生滑坡。横水道为l形,能够便于对纵水道之间的土壤进行分块阻隔。

11、本实用新型利用边坡上层和下层的不同功能,进行针对性的设计,既提高了自然降水的利用率,也能够避免过量雨水的浇灌导致绿植的浸泡坏根。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土保持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蓄水台和第二蓄水台,所述第一蓄水台和所述第二蓄水台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水道,相邻所述水道之间固接并连通有弥补所述水道热胀冷缩的留置组件,所述水道包括若干纵水道(1)和若干横水道(2),若干所述纵水道(1)与若干所述横水道(2)相互连通并等间距设置;位于所述水道边缘的所述横水道(2)与所述留置组件固接并连通;所述横水道(2)底面和所述纵水道(1)底面接触有供绿植生长的土层(3),所述土层(3)下方设置有砾石层(4),所述砾石层(4)下方设置有砂石层(5),所述砾石层(4)分别于所述第一蓄水台和所述第二蓄水台相连通;所述纵水道(1)中部与所述土层(3)分别固定连接有锚固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土保持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水台包括第一蓄水池(6),所述第一蓄水池(6)的一侧面分别于所述土层(3)、所述砾石层(4)、所述砂石层(5)相接触,所述第一蓄水池(6)顶面固定连接有盖板(7),所述盖板(7)的顶面分别与所述横水道(2)、所述纵水道(1)相连通;所述第一蓄水池(6)的侧面开设有若干透水孔(8),所述透水孔(8)与所述砾石层(4)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土保持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蓄水台包括第二蓄水池(9),所述第二蓄水池(9)侧面分别与所述砾石层(4)、所述砂石层(5)相连通,所述第二蓄水池(9)顶面开设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顶面上放置有滤隔板(10),所述滤隔板(10)顶面固定连接有方形框(11),所述方形框(11)内填充有块石,所述块石设置于所述滤隔板(10)顶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土保持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组件包括两个锚杆,两个所述锚杆相近设置,所述锚杆包括螺杆(12),所述螺杆(12)底端固定连接有锥撑(13),所述螺杆(12)外侧面套设有套筒(14),所述套筒(14)侧面开设有若干破开缝,所述锥撑(13)设置于所述套筒(14)底端,所述套筒(14)的外侧面顶端开设有螺纹,所述套筒(14)通过螺纹螺接有固定套(15),所述固定套(15)嵌设并固接于所述纵水道(1)中部,所述螺杆(12)顶端螺接有第一螺母(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土保持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组件包括两个拼板(17),两个所述拼板(17)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伸缩件,所述伸缩件包括固定杆(18),所述固定杆(18)的一端分别贯穿两个所述拼板(17)侧壁,所述固定杆(18)的两端分别螺接有第二螺母(19),两个所述拼板(17)之间设置有两个弹簧(20),所述弹簧(20)套设于所述固定杆(18)外侧面;所述拼板(17)侧壁与所述横水道(2)固接并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土保持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水道(1)和所述横水道(2)内部设置有钢筋骨架,且所述纵水道(1)和所述横水道(2)一体浇筑成型;所述横水道(2)的一端或两端分别与所述纵水道(1)的侧壁固接相连通;所述横水道(2)为弧形,所述横水道(2)截面为l形;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横水道(2)之间植入有绿植并填充有培土。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水土保持生态护坡,包括第一蓄水台和第二蓄水台,第一蓄水台和第二蓄水台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水道,相邻水道之间固接并连通有弥补水道热胀冷缩的留置组件,水道包括若干纵水道和若干横水道,若干纵水道与若干横水道相互连通并等间距设置;位于水道边缘的横水道与留置组件固接并连通;横水道底面和纵水道底面接触有供绿植生长的土层,土层下方设置有砾石层,砾石层下方设置有砂石层,砾石层分别于第一蓄水台和第二蓄水台相连通;纵水道中部与土层分别固定连接有锚固组件。本技术能够利用第一蓄水台和第二蓄水台对自然降水进行蓄积使用,既降低了水流对边坡的冲刷,也能够实现对降水的均衡利用,提高边坡绿植的活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奎,张代超,万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省襄阳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技术研发日:20231101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416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