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激电路和反激变换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12-26  35


本申请涉及电子电路,特别是涉及一种反激电路和反激变换器。


背景技术:

1、随着光伏逆变器母线电压增加,辅助电源的输入电压范围也增加。然而,由于辅助电源输入电压较高,导致辅助电源输入电压对mos管带来较大的应力和损耗问题,进而使得mos管的成本提高。

2、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激电路和反激变换器,以至少解决辅助电源输入电压对mos管带来较大的应力和损耗问题。

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反激电路,包括: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第三电容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mos管、第二mos管和包含有一组原边绕组的反激式变压器;其中:所述第一电容器、所述第二电容器与所述第三电容器依次串联,构成第一串联电路;所述第一mos管、所述原边绕组与所述第二mos管依次串联,构成第二串联电路;其中,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串联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串联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器、所述第二mos管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用于将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电压钳位至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端电压;所述第二二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器、所述第一mos管连接,其中,所述第二二极管用于将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电压钳位至所述第三电容器的第一端电压;或者,所述第一二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器、所述第一mos管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用于将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电压钳位至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端电压;所述第二二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器、所述第二mos管连接,其中,所述第二二极管用于将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电压钳位至所述第三电容器的第一端电压。

3、可选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电容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

4、可选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三电容器的第一端连接。

5、可选地,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容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器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第二端。

6、可选地,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作为所述第二串联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所述原边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原边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的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作为所述第二串联电路的第二端。

7、可选地,所述第一电容器、所述第二电容器以及所述第三电容器均为无极电容器,且所述无极电容器的耐压等级不低于1500v。

8、可选地,所述反激式变压器还包括至少两组副边绕组,其中,所述副边绕组与所述原边绕组耦合连接,每组所述副边绕组对应一组输出电路。

9、可选地,所述输出电路包括:所述副边绕组、电阻器、开关器、第三二极管、第四电容器和第五电容器,其中,所述副边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电阻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四电容器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五电容器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副边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容器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五电容器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五电容器的第二端还用于接地。

10、可选地,在所述输出电路为多个时,各所述输出电路的输出电压不相同。

1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反激变换器,包括上述中所述的反激电路。

1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反激电路包括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第三电容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mos管、第二mos管和包含有一组原边绕组的反激式变压器;其中: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与第三电容器依次串联,构成第一串联电路;第一mos管、原边绕组与第二mos管依次串联,构成第二串联电路;其中,第一串联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二串联电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一串联电路的第二端与第二串联电路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电容器、第二mos管连接,其中,第一二极管用于将第二mos管的漏极电压钳位至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端电压;第二二极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三电容器、第一mos管连接,其中,第二二极管用于将第一mos管的源极电压钳位至第三电容器的第一端电压;或者,第一二极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电容器、第一mos管连接,其中,第一二极管用于将第一mos管的源极电压钳位至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端电压;第二二极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三电容器、第二mos管连接,其中,第二二极管用于将第二mos管的漏极电压钳位至第三电容器的第一端电压,进而解决了辅助电源输入电压对mos管带来较大的应力和损耗问题,达到了降低mos管的应力和损耗,节省mos管的成本的技术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反激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第三电容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mos管、第二mos管和包含有一组原边绕组的反激式变压器;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激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电容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激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三电容器的第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激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容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器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第二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激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作为所述第二串联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所述原边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原边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的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作为所述第二串联电路的第二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反激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器、所述第二电容器以及所述第三电容器均为无极电容器,且所述无极电容器的耐压等级不低于1500v。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激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激式变压器还包括至少两组副边绕组,其中,所述副边绕组与所述原边绕组耦合连接,每组所述副边绕组对应一组输出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激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电路包括:所述副边绕组、电阻器、开关器、第三二极管、第四电容器和第五电容器,其中,所述副边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电阻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四电容器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五电容器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副边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容器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五电容器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五电容器的第二端还用于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激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出电路为多个时,各所述输出电路的输出电压不相同。

10.一种反激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中所述的反激电路。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反激电路和反激变换器。该反激电路包括: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与第三电容器依次串联构成第一串联电路;第一MOS管、原边绕组与第二MOS管依次串联构成第二串联电路;第一串联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二串联电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一串联电路的第二端与第二串联电路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两端与第一电容器、第二MOS管连接;第二二极管的两端与第三电容器、第一MOS管连接;或者,第一二极管的两端与第一电容器、第一MOS管连接;第二二极管的两端与第三电容器、第二MOS管连接。通过本申请,解决了辅助电源输入电压对MOS管带来较大的应力和损耗问题,达到了降低MOS管的应力和损耗,节省MOS管的成本的技术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汤运泽,周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艾罗网络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30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417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