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12-27  27


本技术涉及深度检测,具体涉及一种深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1、对于一定深度或高度孔的零件,例如变速箱壳体等重要部件,其内孔的深度具有一定的设计要求。若内孔加工深度不够则会导致零配件装配不到位等问题。

2、目前,对于内孔深度的检测工具一般使用卡尺或是深度尺。上述卡尺和深度尺在使用过程需要将一端抵靠在内孔的底端或顶端,通过目测孔边缘与刻度尺齐平,进而读取内孔的深度。

3、然而,上述使用卡尺或深度尺测量深度时,需要保证卡尺与深度尺与内孔垂直,且读数时目光需要与孔边缘齐平,对测量技能要求较高,且误差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深度检测装置,旨在解决上述使用卡尺或深度尺测量深度时,需要保证卡尺与深度尺与内孔垂直,且读数时目光需要与孔边缘齐平,对测量技能要求较高,且误差比较大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深度检测装置,包括:

3、外壳组件,包括限位上壳和限位下壳;

4、移动组件,包括贯穿所述限位上壳的滑动件、撑设于所述抵靠件和所述限位下壳之间的弹性件、以及设于所述滑动件上的第一导通件,所述滑动件的一端抵靠于零件内孔底部,另一端卡设于所述限位上壳内;

5、其中,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靠于所述滑动件的内部,另一端抵靠于所述限位下壳,通过零件按压所述滑动件带动所述第一导通件于所述限位上壳和所述限位下壳之间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导通件与检测组件连通,根据所述检测组件的蜂鸣声以判断零件是否合格。

6、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深度检测装置,通过滑动件伸进被测孔内,并向下按压以使第一导通件在限位上壳和限位下壳之间移动,进而连通检测组件,并通过检测组件的蜂鸣声来判断内孔的深度是否合格。具体为,深度检测装置包括外壳组件、设于外壳组件内的移动组件和检测组件。外壳组件包括限位上壳和限位下壳,移动组件包括贯穿所述限位上壳的滑动件、撑设于所述抵靠件和所述限位下壳之间的弹性件、以及设于所述滑动件上的第一导通件。滑动件的一端伸入被测孔内,并抵靠至内孔的底端,由于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靠至滑动件内部和限位下壳上,进而将滑动件撑设于限位下壳之上。按压滑动件,以使设于滑动件底部的第一导通件移动,若滑动件移动到底时,第一导通件接通检测组件,蜂鸣声响起则证明零件合格;反之则不合格。本检测装置能极大的提高作业效率、适用批量零件检测和适用生产过程装配尺寸检测。操作简单、结果判断人性化,保证尺寸一致性。

7、进一步的,所述滑动件内部设有垫块,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靠于所述垫块,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设于所述滑动件正下方的所述限位下壳的端面。

8、进一步的,所述滑动件包括抵靠部和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直径大于所述抵靠部,所述抵靠部穿过所述限位上壳,所述限位部卡设于所述限位上壳的内部。

9、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沿径向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导通件的安装槽,所述第一导通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另一端超出所述限位部的圆周表面以抵靠至所述检测组件。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通件设于所述安装槽的一端与安装槽底部弹性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组件包括两端分别抵靠至所述限位上壳和所述限位下壳安装支架、设于所述安装支架上的第二导通件、以及设于所述限位上壳上的电源和蜂鸣器,所述第二导通件和所述蜂鸣器均与所述电源电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支架为设于所述滑动件一侧的l型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限位上壳上,另一端抵靠于所述限位下壳。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通件设于所述安装支架靠近所述第一导通件的一端,所述第一导通件远离所述滑动件的一端抵靠于所述安装支架,并跟随所述滑动件于所述安装支架端面滑动。

14、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与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深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内部设有垫块,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靠于所述垫块,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设于所述滑动件正下方的所述限位下壳的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包括抵靠部和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直径大于所述抵靠部,所述抵靠部穿过所述限位上壳,所述限位部卡设于所述限位上壳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深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沿径向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导通件的安装槽,所述第一导通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另一端超出所述限位部的圆周表面以抵靠至所述检测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深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通件设于所述安装槽的一端与安装槽底部弹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包括两端分别抵靠至所述限位上壳和所述限位下壳的安装支架、设于所述安装支架上的第二导通件、以及设于所述限位上壳上的电源和蜂鸣器,所述第二导通件和所述蜂鸣器均与所述电源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深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为设于所述滑动件一侧的l型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限位上壳上,另一端抵靠于所述限位下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深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通件设于所述安装支架靠近所述第一导通件的一端,所述第一导通件远离所述滑动件的一端抵靠于所述安装支架,并跟随所述滑动件于所述安装支架端面滑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深度检测装置,包括外壳组件和移动组件;外壳组件包括限位上壳和限位下壳,移动组件包括贯穿限位上壳的滑动件、撑设于滑动件和限位下壳之间的弹性件、以及设于滑动件上的第一导通件,滑动件的一端抵靠于零件内孔底部,另一端卡设于限位上壳内;弹性件的一端抵靠于滑动件的内部,另一端抵靠于限位下壳,通过零件按压滑动件带动第一导通件于限位上壳和限位下壳之间移动,以使第一导通件与检测组件连通,根据检测组件的蜂鸣声以判断零件是否合格。本技术通过滑动件伸进被测孔内,并向下按压以使第一导通件在限位上壳和限位下壳之间移动,进而连通检测组件,并通过检测组件的蜂鸣声来判断内孔的深度是否合格。

技术研发人员:魏钜熔,徐陆,刘军,张俊文,余竟逸,赖文辉,叶良海,杜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联创精密机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31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418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