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照范围可调节的投光灯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12-29  38


本技术涉及投光灯,具体是一种光照范围可调节的投光灯。


背景技术:

1、投光灯是指定被照面上的照度高于周围环境的灯具,又称聚光灯,通常,它能够瞄准任何方向,并具备不受气候条件影响的结构,主要用于大面积作业场矿、建筑物轮廓、体育场、立交桥、纪念碑、公园和花坛等,因此,几乎所有室外使用的大面积照明灯具都可看作投光灯,投光灯的出射光束角度有宽有窄,变化范围在0°~180°之间,其中光束特别窄的称为探照灯。

2、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投光灯(授权公告号cn 202691786 u),该专利技术能够转向灵活,固定稳妥,将led和电路板分离,减少电路板散热对led造成的影响;在投光灯上添加散热孔和散热体,增强散热效果;可以使用更大功率、数量更多的led。

3、目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往往需要使用到投光灯,方便通过投光灯来实现照明的效果,但是现有的投光灯在使用过程中,不方便对投光灯的角度进行调整,继而造成投光的位置和效果较为单一,如若操作人员需要改变投光灯位置,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进而对操作人员的工作造成负担,因此对于投光灯提出了改进,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光照范围可调节的投光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照范围可调节的投光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光照范围可调节的投光灯,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内腔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为多个,且为圆形结构设置,所述安装板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顶部安装有转动机构;

4、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支杆的顶部,所述外壳背侧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至外壳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的前侧活动连接于外壳的内腔,所述蜗杆的右侧啮合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部活动连接于外壳的内腔,所述转轴的顶部贯穿至外壳的顶部并安装有角度调节机构;

5、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底盘,所述底盘的底部固定连接于转轴的顶部,所述底盘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立板一,所述底盘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立板二,所述立板一和立板二的内腔均活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投光灯本体,所述转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转板。

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伞形齿轮一,所述伞形齿轮一的底部啮合连接有伞形齿轮二,所述伞形齿轮二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底盘的顶部,所述固定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一,所述限位板一的底部与伞形齿轮二的顶部密切贴合。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盘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内腔活动连接于转杆的表面,所述导向板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右侧固定连接于投光灯本体的表面。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向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二,所述限位板二呈圆形结构设置,所述限位板二的右侧与导向板的左侧紧密贴合。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立板二的左侧安装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环和固定板,所述固定环的右侧固定连接于立板二的左侧,所述固定板的右侧固定连接于转杆的左侧,所述固定板内腔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表面活动连接于固定环的内腔,所述卡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拉板,所述拉板的左侧贯穿至固定板的左侧。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板内腔左侧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活动连接于拉板的表面。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固定板的内腔。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启动伺服电机,通过伺服电机的转动带动蜗杆进行转动,随后带动蜗轮进行转动,然后带动转轴进行转动,随后使得底盘进行转动,继而实现左右转动调节角度的效果,然后手扶转动转板,通过转板的转动带动转杆进行转动,随后使得伞形齿轮一进行转动,然后带动伞形齿轮二进行转动,随后带动连接座进行转动,然后带动投光灯本体进行转动,进而达到对投光灯本体进行转动,随后对投光灯本体的角度进行调节的作用,解决了现有的投光灯在使用过程中,不方便对投光灯的角度进行调整,继而造成投光位置和效果较为单一,如若操作人员需要改变投光灯位置,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进而对操作人员的工作造成负担的问题。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伞形齿轮一和伞形齿轮二的设置,更便于操作人员对转杆的转动,通过限位板一的设置,达到对工作状态下的伞形齿轮二进行限位的作用,避免伞形齿轮二在工作过程中从固定杆的表面出现脱离的现象,通过手扶向下拉动拉板,通过拉板的移动带动卡块进行移动,随后使得弹簧被压缩,然后通过操作人员对转杆进行转动,随后使得固定板进行转动,然后达到指定角度后,松开拉板,随后在弹簧的作用下使得卡块恢复原位,然后使得卡块卡接于固定环的内腔,以此实现对静止状态下的固定板进行固定的效果,进而达到对静止状态下的转杆进行固定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光照范围可调节的投光灯,包括底座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1)包括安装板(101),所述安装板(101)的内腔开设有安装孔(102),所述安装孔(102)的数量为多个,且为圆形结构设置,所述安装板(101)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支杆(103),所述支杆(103)的顶部安装有转动机构(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照范围可调节的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30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伞形齿轮一(307),所述伞形齿轮一(307)的底部啮合连接有伞形齿轮二(312),所述伞形齿轮二(312)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固定杆(311),所述固定杆(311)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底盘(301)的顶部,所述固定杆(3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一(310),所述限位板一(310)的底部与伞形齿轮二(312)的顶部密切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照范围可调节的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30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板(303),所述导向板(303)的内腔活动连接于转杆(306)的表面,所述导向板(303)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导向杆(302),所述导向杆(302)的右侧固定连接于投光灯本体(304)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照范围可调节的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30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二(313),所述限位板二(313)呈圆形结构设置,所述限位板二(313)的右侧与导向板(303)的左侧紧密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照范围可调节的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二(314)的左侧安装有固定机构(4),所述固定机构(4)包括固定环(401)和固定板(403),所述固定环(401)的右侧固定连接于立板二(314)的左侧,所述固定板(403)的右侧固定连接于转杆(306)的左侧,所述固定板(403)内腔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卡块(405),所述卡块(405)的表面活动连接于固定环(401)的内腔,所述卡块(40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拉板(402),所述拉板(402)的左侧贯穿至固定板(403)的左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光照范围可调节的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403)内腔左侧的顶部开设有滑槽(406),所述滑槽(406)的内腔活动连接于拉板(402)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光照范围可调节的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40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404),所述弹簧(404)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固定板(403)的内腔。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投光灯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光照范围可调节的投光灯,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包括安装板。该光照范围可调节的投光灯,通过启动伺服电机,通过伺服电机的转动带动蜗杆进行转动,随后带动蜗轮进行转动,然后带动转轴进行转动,随后使得底盘进行转动,继而实现左右转动调节角度的效果,然后手扶转动转板,通过转板的转动带动转杆进行转动,随后带动连接座进行转动,然后带动投光灯本体进行转动,进而达到对投光灯本体进行转动,随后对投光灯本体的角度进行调节的作用,解决了现有的投光灯在使用过程中,不方便对投光灯的角度进行调整,继而造成投光位置和效果较为单一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汪沁,任泽铭,雷仁大,张志华,汪海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亮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26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433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