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属于钢筋网片加工,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便携式钢筋网片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1、钢筋网片是一种网状结构,由钢筋交叉编织而成,常用于加固混凝土结构和土方工程中的边坡、墙体、地基等部位。使用钢筋网片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增强其抗拉、抗剪和抗压能力。
2、在进行边坡施工时,为了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通常需要在边坡修整完毕后在坡面上制作钢筋网片。这个过程需要在现场对钢筋进行下料,然后按照工程要求进行编织。制作好的钢筋网片可以在混凝土浇筑时与混凝土一起浇注,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这一步骤非常重要,因为边坡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施工效果。
3、但是,由于边坡施工的施工点较多,需要不断进行转移施工,而现有的钢筋网片加工装置大多体积大、不方便移动,因此在目前的边坡施工过程中,存在钢筋网片加工不便的问题,这会导致出现延长施工周期、增加施工成本等问题,影响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专利提供了一种便携式钢筋网片加工装置,能够在边坡施工现场进行钢筋网片的加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且该装置易于携带,避免了现有加工装置不方便移动的问题。
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便携式钢筋网片加工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支撑管与定位杆;
3、该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的形状与结构相同,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通过第一合页铰接安装在一起,该第一合页设置于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的底部,该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的内部中空,形成用于放置定位杆的腔体,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的前侧壁上通过第二合页铰接安装有限位侧板,该限位侧板通过第一螺钉与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固定,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的顶部阵列设置有若干个螺纹孔,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的侧壁上设置有收纳挡板;
4、该支撑管通过第二合页铰接安装于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上的收纳挡板底部;
5、该定位杆设置安装于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上的螺纹孔处,在定位杆的底部设置有对应螺纹孔尺寸的螺纹杆。
6、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通过支撑管对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形成支撑,通过将定位杆安装与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上的螺纹孔,能够形成一个用于辅助加工钢筋网片的平台,通过将钢筋紧贴定位杆放置,可以有效控制钢筋网片在加工过程中的间距,保障钢筋网片制作的质量与效率。同时,本申请可将定位杆取下放入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的腔体中,并通过限位侧板避免定位杆掉落,再将支撑管折叠收起,最后将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折叠收起,即可实现加工装置的快速收纳,这样的设计使得装置在使用时方便稳定,而在不使用时可以紧凑地收纳,减少占用空间、方便携带,提高了便携性,使得钢筋网片加工可以更加便捷和高效。
7、进一步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支撑管包括:第一支撑管与第二支撑管,该第二支撑管设置安装于第一支撑管的内部,在第一支撑管上设置有定位孔,在第二支撑管阵列设置有若干个定位螺纹孔,通过第二螺钉依次穿过定位孔与定位螺纹孔,实现第一支撑管与第二支撑管连接固定,可通过选择不同的定位螺纹孔,实现支撑管的不同高度调节。
8、通过调整不同高度的定位螺纹孔,可以实现支撑管的高度调节,以适应不同施工环境的钢筋网片加工需求,从而保证加工质量和效率。
9、进一步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第二支撑管的底部设置有一个可调的脚座。
10、通过调整脚座的高度,可以根据地面的不平坦程度来平衡装置,确保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保持稳定,进一步保障加工装置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11、进一步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收纳挡板的侧壁上设置有把手。
12、通过设置把手,可以更方便地搬运加工装置,方便调整其位置或角度,以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
13、可以理解的,上述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14、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1.一种便携式钢筋网片加工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支撑管(3)与定位杆(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钢筋网片加工装置,其特征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钢筋网片加工装置,其特征是,
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任一项的便携式钢筋网片加工装置,其特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