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电源管理领域,更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蓄电池充放电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用电需求在急剧增加,我国对于供电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愈加严格。在电厂、电站直流系统中,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当直流系统的充电装置的输入端失电或者充电装置故障时,蓄电池为直流负荷进行供电,因此,蓄电池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直流系统的正常工作,对于保证电厂、电站的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目前,大多数电厂、电站直流系统采用串联形式的蓄电池组作为备用电源,一旦蓄电池组中出现开路故障,整个蓄电池组无法为直流负荷进行供电,会造成直流系统不稳定,危及电厂、电站的安全运行,甚至影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蓄电池充放电系统,以期望可以解决系统不稳定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蓄电池充放电系统,包括,交流充电单元、直流母线单元、蓄电池组单元、二极管旁路单元、开关;
4、所述交流充电单元包括ac/dc整流模块,所述ac/dc整流模块输入端接交流进线,ac/dc整流模块输出端通过开关连接充电母线和直流总母线;
5、所述直流母线单元包括,充电母线,第一并联分段母线、第二并联分段母线、直流总母线;所述充电母线正极通过开关连接直流总母线正极,充电母线负极通过开关连接直流总母线负极,第一并联分段母线正极连接直流总母线正极,第一并联分段母线负极连接直流总母线负极,第二并联分段母线正极连接直流总母线正极,第二并联分段母线负极连接直流总母线负极;
6、蓄电池组单元包括蓄电池组串联单元和蓄电池组并联单元,所述蓄电池组串联单元和蓄电池组并联单元均由至少2个蓄电池组连接组成;
7、所述串联连接的蓄电池为蓄电池组串联单元,所述蓄电池组串联单元的正极通过开关连接二极管旁路单元的正极,二极管旁路单元的负极通过开关连接充电母线正极,蓄电池组串联单元的负极连接充电母线负极;
8、所述蓄电池充电单元包括数量与蓄电池组数量一致的dc/dc充电模块,所述dc/dc充电模块输入端的负极与直流母线第一并联分段母线负极连接,所述dc/dc充电模块输出端的正极与对应蓄电池组正极连接;
9、所述蓄电池放电单元包括数量与蓄电池组数量一致的dc/dc放电模块,所述dc/dc放电模块输入端的正极与直流母线第二并联分段母线正极连接,dc/dc放电模块输入端的正极与对应并联蓄电池组正极连接,dc/dc放电模块输入端的负极与对应并联蓄电池组负极连接。
10、所述二极管旁路单元,用于为所述蓄电池组单元提供保护,所述蓄电池放电单元,用于为所述蓄电池组进行放电;
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交流充电单元,包括至少2个ac/dc整流模块,所述ac/dc整流模块输入端与对应交流进线连接。
12、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蓄电池组、dc/dc充电模块、dc/dc放电模块数量为4个。
13、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蓄电池充放电系统,还包括,蓄电池检测单元,所述蓄电池检测单元包括蓄电池检测装置、监控单元;
14、所述蓄电池检测装置与蓄电池组连接,所述监控单元与所述蓄电池检测装置、ac/dc整流模块、dc/dc充电模块、dc/dc放电模块连接;
15、所述监控单元与所述ac/dc整流模块、蓄电池组单元、dc/dc充电模块、dc/dc放电模块、开关连接。
16、所述蓄电池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蓄电池组串联单元端电压、蓄电池组串联单元端电流、并联蓄电池组端电压、并联蓄电池组端电流、单体蓄电池电压、单体蓄电池内阻;所述蓄电池充放电系统监控单元,用于监控所述系统中其它单元的状态,以保证所述系统的正常运行。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蓄电池充放电系统,所述蓄电池充放电系统既保持了原有蓄电池组串联的形式未改变,又解决了传统串联蓄电池组发生开路故障时蓄电池无法进行供电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对于直流电源系统的不间断供电,提升电厂、电站的供电稳定性,提高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
1.一种蓄电池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充电单元、直流母线单元、蓄电池组单元、二极管旁路单元、开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充电单元,包括至少2个ac/dc整流模块,所述ac/dc整流模块输入端与对应交流进线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组、dc/dc充电模块、dc/dc放电模块数量为4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电池检测单元,所述蓄电池检测单元包括蓄电池检测装置、监控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