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康复护理,具体为一种患者辅助起卧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康复护理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打工者走进了护工这个行业,在医院、社区或家庭,市面上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护理床、康复床、理疗床等等设备,也慢慢的被人们所接受。
2、现有的辅助起卧装置在安装后,可能会遇到一些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比如腿部失去知觉,或中风导致的腿脚不便等等,这类患者在使用辅助起卧装置时,可能会需要其他人给与腿部进行按摩来促进血液循环、肌肉松弛等等,这时候就会限制家人的时间,或者花钱请护工,增加支出,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患者辅助起卧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患者辅助起卧装置,具备康复机构,当患者在辅助起卧装置上长时间平躺时,医护人员可以打开控制电机使按摩板下的按摩凸点匀速转动来按摩腿部,针对腿部需要长期按摩来促使腿部血液循环或保持腿部肌肉紧实的患者,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3、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患者辅助起卧装置,包括起卧装置主体,所述起卧装置主体两侧外表面靠近上端的位置均开设有滑动槽,所述起卧装置主体上端靠近前端的位置定位安装有康复机构,所述起卧装置主体两侧的中部与一号支撑杆的下端活动安装,所述一号支撑杆的上端定位安装有皮质靠背,所述一号支撑杆的上端活动安装有二号支撑杆,所述二号支撑杆下端的内壁活动安装有控制杆,且控制杆贯穿于滑动槽的内侧,所述起卧装置主体的后端活动安装有控制摇手,所述控制杆与控制摇手的位置连接。
5、优选的,所述康复机构的下端通过固定块与起卧装置主体的上端进行固定,所述一号支撑杆的底部通过滑轴在起卧装置主体的两侧中部旋转活动,所述皮质靠背的下端外表面与一号支撑杆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二号支撑杆与一号支撑杆之间通过滑轴旋转活动,所述二号支撑杆的底部通过控制杆在滑动槽的内侧平移活动,所述控制摇手驱动控制杆的位置前后移动。
6、优选的,康复机构包括按摩板、板内槽、固定孔、旋转杆、按摩柱、防脱板、按摩凸点、限位防脱圈、旋转齿轮与控制电机,所述板内槽位于按摩板的内侧,所述固定孔开设于板内槽的内侧。
7、优选的,所述旋转杆位于按摩柱的两端,所述防脱板位于旋转杆的一端,所述旋转齿轮位于旋转杆的另一端,所述限位防脱圈位于旋转杆的另一端外壁,所述按摩凸点位于按摩柱的外壁,所述按摩柱的数量为四组,所述控制电机位于最前端的按摩柱的一端,所述按摩柱位于板内槽的内侧,所述旋转杆、防脱板、限位防脱圈与旋转齿轮均位于固定孔的内部。
8、优选的,所述按摩板与板内槽之间一体成型,所述板内槽两侧的内部与固定孔之间一体成型。
9、优选的,所述按摩柱的两端外表面与旋转杆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杆的另一侧外表面与防脱板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防脱圈与旋转杆的外壁通过焊接进行固定,所述旋转齿轮的一侧外表面与旋转杆的一端通过焊接进行固定,所述控制电机驱动旋转齿轮并带动旋转杆与按摩柱进行旋转活动。
10、有益效果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患者辅助起卧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该一种患者辅助起卧装置,通过设置的康复机构,当患者平躺在起卧装置主体上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控制摇手来控制皮质靠背的角度,腿部放置在按摩板上,当需要腿部按摩时,医护人员打开控制电机即可,控制电机会带动旋转齿轮旋转,从而带动旋转杆、按摩柱与按摩凸点一起匀速旋转,给患者的腿部带来按摩的效果,从而使患者放松、舒适,还可以节省人力。
1.一种患者辅助起卧装置,包括起卧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卧装置主体(1)两侧外表面靠近上端的位置均开设有滑动槽(2),所述起卧装置主体(1)上端靠近前端的位置定位安装有康复机构(3),所述起卧装置主体(1)两侧的中部与一号支撑杆(4)的下端活动安装,所述一号支撑杆(4)的上端定位安装有皮质靠背(5),所述一号支撑杆(4)的上端活动安装有二号支撑杆(6),所述二号支撑杆(6)下端的内壁活动安装有控制杆(7),且控制杆(7)贯穿于滑动槽(2)的内侧,所述起卧装置主体(1)的后端活动安装有控制摇手(8),所述控制杆(7)与控制摇手(8)的位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患者辅助起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康复机构(3)的下端通过固定块与起卧装置主体(1)的上端进行固定,所述一号支撑杆(4)的底部通过滑轴在起卧装置主体(1)的两侧中部旋转活动,所述皮质靠背(5)的下端外表面与一号支撑杆(4)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二号支撑杆(6)与一号支撑杆(4)之间通过滑轴旋转活动,所述二号支撑杆(6)的底部通过控制杆(7)在滑动槽(2)的内侧平移活动,所述控制摇手(8)驱动控制杆(7)的位置前后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患者辅助起卧装置,其特征在于:康复机构(3)包括按摩板(301)、板内槽(302)、固定孔(303)、旋转杆(304)、按摩柱(305)、防脱板(306)、按摩凸点(307)、限位防脱圈(308)、旋转齿轮(309)与控制电机(310),所述板内槽(302)位于按摩板(301)的内侧,所述固定孔(303)开设于板内槽(302)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患者辅助起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杆(304)位于按摩柱(305)的两端,所述防脱板(306)位于旋转杆(304)的一端,所述旋转齿轮(309)位于旋转杆(304)的另一端,所述限位防脱圈(308)位于旋转杆(304)的另一端外壁,所述按摩凸点(307)位于按摩柱(305)的外壁,所述按摩柱(305)的数量为四组,所述控制电机(310)位于最前端的按摩柱(305)的一端,所述按摩柱(305)位于板内槽(302)的内侧,所述旋转杆(304)、防脱板(306)、限位防脱圈(308)与旋转齿轮(309)均位于固定孔(303)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患者辅助起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板(301)与板内槽(302)之间一体成型,所述板内槽(302)两侧的内部与固定孔(303)之间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患者辅助起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柱(305)的两端外表面与旋转杆(304)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杆(304)的另一侧外表面与防脱板(306)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防脱圈(308)与旋转杆(304)的外壁通过焊接进行固定,所述旋转齿轮(309)的一侧外表面与旋转杆(304)的一端通过焊接进行固定,所述控制电机(310)驱动旋转齿轮(309)并带动旋转杆(304)与按摩柱(305)进行旋转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