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手装置及电器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1-09  29


本申请属于提手,具体涉及一种提手装置及电器设备。


背景技术:

1、提手装置已被广大市民的广泛应用,目前市面上存在各种各样的提手装置。现有的提手装置包括提手、本体,提手包括连接有转轴的手柄,本体包括具有轴孔的壳体。转轴插入在壳体的轴孔里。提手可绕轴孔转动。

2、但是,在放下提手时,提手复位时提手在重力的作用下直接砸向本体,容易发出异响和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手装置及电器设备,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在放下提手时,提手复位时提手在重力的作用下直接砸向本体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提手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支撑件,与壳体连接;提手,两端均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可转动式地与所述支撑件连接;第一摩擦件,设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支撑件之间;第二摩擦件,设于所述转轴背离所述提手的端部,并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支撑件之间;其中,在所述转轴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摩擦件可与所述第二摩擦件相接触,在所述第一摩擦件与所述第二摩擦件相接触时,所述第一摩擦件与所述第二摩擦件之间形成所述转轴旋转的阻力。

4、由于支撑件与壳体连接,所以,通过壳体支撑支撑件,由于提手两端均设有转轴,转轴可转动式地与支撑件连接,所以,当要转动提手时,提手可通过转轴在支撑件上转动,由于第一摩擦件设于壳体与支撑件之间,所以,通过壳体与支撑件之间的空间容纳第一摩擦件,由于第二摩擦件设于转轴背离提手的端部,并位于壳体与支撑件之间,所以,通过壳体与支撑件之间的空间容纳第二摩擦件,由于在转轴转动的过程中,第一摩擦件可与第二摩擦件相接触,在第一摩擦件与第二摩擦件相接触时,第一摩擦件与第二摩擦件之间形成转轴旋转的阻力,所以,在下放提手时,提手会通过转轴带动第二摩擦件转动,在第二摩擦件转动至一定的角度时,第一摩擦件会与第二摩擦件相接触,以产生摩擦力,该摩擦力即为转轴旋转的阻力,在转轴旋转的阻力的作用下,降低转轴的转动速度,以使提手缓慢下降,对提手实现缓冲,避免提手砸向壳体发出异响和造成损伤,保证提手和壳体的安全,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5、通过第一摩擦件与第二摩擦件相接触,第一摩擦件与第二摩擦件之间形成转轴旋转的阻力,也就是说,仅采用第一摩擦件与第二摩擦件就可以实现提手缓慢下降,不需要复杂的阻尼缓冲,结构简单,成本低。

6、由于在第一摩擦件与第二摩擦件相接触时,第一摩擦件与第二摩擦件之间形成转轴旋转的阻力,所以,转轴旋转的阻力也可以实现在提手转动的过程中产生手感,进一步地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7、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摩擦件具有第一摩擦面,所述第二摩擦件具有第二摩擦面,在所述转轴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摩擦面可与所述第二摩擦面相接触,使得在第一摩擦件与第二摩擦件相接触时,第一摩擦件与第二摩擦件之间形成转轴旋转的阻力。

8、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沿所述转轴的轴向,所述第一摩擦面的投影至少部分与所述转轴重叠,以保证第一摩擦面可与第二摩擦面相接触。

9、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摩擦面与所述转轴的轴线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摩擦面与所述转轴的轴线的间距,以保证第一摩擦面可与第二摩擦面相接触。

1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摩擦面与所述第二摩擦面其中一个为弧面,另一个为平面,以保证转轴转动顺畅。

1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摩擦面与所述转轴的轴线之间的间距大于与所述第二摩擦面与所述转轴的周面之间的间距,以保证第二摩擦面可以与第一摩擦面相接触。

1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摩擦件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二摩擦面两端连接的两个侧面,两个所述侧面成夹角设置,以实现在第二摩擦件转动至一定的角度时,第一摩擦面会与第二摩擦面相接触。

1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转轴包括:转动部,与所述提手连接,并可转动式地与所述支撑件连接;第一限位部,设于所述转动部上,并设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支撑件之间,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提手之间,以避免转轴由支撑件上掉落。

1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转轴还包括:第二限位部,设于所述转动部上,并与所述提手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间隔设置,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第一限位部之间,以保证提手转动顺畅。

1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撑件上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二限位部设于所述凹槽内,以保证美观。

1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撑件上开设有与所述转动部配合的通孔和与所述通孔连通,且适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穿过的避让孔,所述转动部可转动式地设于所述通孔内;其中,在所述转动部转动时,所述第一限位部可与所述避让孔错开,以便于装配。

17、基于相同的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器设备,包括所述的提手装置。

18、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电器设备包括电水壶、电水瓶、电饭煲或豆浆机。



技术特征:

1.一种提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件具有第一摩擦面,所述第二摩擦件具有第二摩擦面,在所述转轴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摩擦面可与所述第二摩擦面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转轴的轴向,所述第一摩擦面的投影至少部分与所述转轴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面与所述转轴的轴线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摩擦面与所述转轴的轴线的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面与所述第二摩擦面其中一个为弧面,另一个为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摩擦面与所述转轴的轴线之间的间距大于与所述第二摩擦面与所述转轴的周面之间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摩擦件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二摩擦面两端连接的两个侧面,两个所述侧面成夹角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提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提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上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二限位部设于所述凹槽内。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上开设有与所述转动部配合的通孔和与所述通孔连通,且适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穿过的避让孔,所述转动部可转动式地设于所述通孔内;

12.一种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提手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设备包括电水壶、电水瓶、电饭煲或豆浆机。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提手装置及电器设备。提手装置包括:支撑件,与壳体连接;提手,两端均设有转轴,转轴可转动式地与支撑件连接;第一摩擦件,设于壳体与支撑件之间;第二摩擦件,设于转轴背离提手的端部,并位于壳体与支撑件之间;其中,在转轴转动的过程中,第一摩擦件可与第二摩擦件相接触,在第一摩擦件与第二摩擦件相接触时,第一摩擦件与第二摩擦件之间形成转轴旋转的阻力。

技术研发人员:潘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12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459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