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模组及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1-10  32


本技术涉及摄像器材,特别涉及一种镜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1、现有的镜头模组中,镜头与感光传感器之间通常设置有用于阻隔红外光的滤光片,其中,滤光片往往固定于承载座形成的平台上。由于承载座结构以及滤光片装配的限制,导致难以充分利用镜头模组的内部空间,造成镜头模组整体的高度较大,限制了其在微型、轻薄型终端设备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能够提高镜头模组的内部空间利用率的镜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头组件和成像组件,所述镜头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镜头和支座;所述成像组件包括电路板、感光件和滤光片,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镜头组件的一侧并与所述支座连接,所述电路板与所述镜头对应的位置设有安装槽,所述感光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滤光片设于所述镜头与所述感光件之间并粘接于所述电路板。

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镜头组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电路板与镜头对应的位置设置安装槽,并将感光件设置于安装槽内,再通过粘接的方式,使滤光件固定于镜头和感光件之间,从而实现了滤光件的装配,节省了现有技术中承载座形成的用于将滤光片支撑在感光件上方的平台结构,提高了对镜头模组内部的空间利用率,降低了镜头模组的整体高度,从而缩小了镜头模组的体积,减少了镜头模组的应用限制,增加了镜头模组应用的灵活性,使镜头模组具有更高的兼容性。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镜头模组包括基板,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感光件分别连接于所述基板。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镜头模组包括两个粘接件,两个所述粘接件间隔连接于所述滤光片,并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的上端面连接。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两个所述粘接件均设有折弯段,所述折弯段由所述电路板的上侧朝所述基板延伸,所述折弯段分别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和所述基板连接。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折弯段背离所述安装槽的内壁的一端与所述感光件的侧壁连接。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镜头模组包括设于所述支座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承载座,所述承载座一端与所述支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承载座分别与所述支座和所述电路板粘接。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承载座通过蚀刻成型。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镜头模组包括导线,所述导线分别连接于所述感光件和所述电路板。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公开的镜头模组。

14、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模组包括基板,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感光件分别连接于所述基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模组包括两个粘接件,两个所述粘接件间隔连接于所述滤光片,并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的上端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粘接件均设有折弯段,所述折弯段由所述电路板的上侧朝所述基板延伸,所述折弯段分别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和所述基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段背离所述安装槽的内壁的一端与所述感光件的侧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模组包括设于所述支座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承载座,所述承载座一端与所述支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分别与所述支座和所述电路板粘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通过蚀刻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模组包括导线,所述导线分别连接于所述感光件和所述电路板。

1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模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具体公开了一种镜头模组及终端设备,属于摄像器材技术领域。镜头模组包括:镜头组件和成像组件,镜头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镜头和支座;成像组件包括电路板、感光件和滤光片,电路板设于镜头组件的一侧并与支座连接,电路板与镜头对应的位置设有安装槽,感光件设于安装槽内并与电路板电性连接,滤光片设于镜头与感光件之间并粘接于电路板。本技术提高了对镜头模组内部的空间利用率,降低了镜头模组的整体高度,从而缩小了镜头模组的体积,减少了镜头模组的应用限制,增加了镜头模组应用的灵活性,使镜头模组具有更高的兼容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朝源,张宗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立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07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467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