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紧急修复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人工气道外部气囊漏气紧急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1、当前常用的人工气道主要有经口或鼻气管插管和经皮气管切开套管这两种。这两种人工气道在结构上均具有内部气囊和外部气囊,外部气囊通过一根细长的连接管与内部气囊相连通。内部气囊在喉镜引导下置入患者主气道内,充气后起到隔断上下呼吸道的作用,可预防上呼吸道分泌物流入下呼吸道造成坠积性肺炎,同时有预防气体外溢,保证潮气量的功能,对临床呼吸机支持患者尤为重要。外部气囊悬挂在人体外部,因外部气囊及连接管材质柔软,结构小巧,易受到患者本身及医护人员的意外损坏,此时外部气囊会漏气。一旦外部气囊出现漏气,就会造成内部气囊压力不足,此时需喉镜引导下多人协助紧急抢救,重新将人工气道置入,尤其是困难气道和7天以内的经皮气管切开患者出现外部气囊漏气情况更是危急。由此,人工气道外部气囊漏气不仅给临床抢救工作增加难度,也会给病人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人工气道外部气囊漏气后,能够对人工气道进行紧急修复,从而不需要重新将人工气道置入,降低了临床抢救工作难度,避免给病人造成二次伤害的人工气道外部气囊漏气紧急修复装置。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人工气道外部气囊漏气紧急修复装置,包括应急气囊、连接管、套管、导丝和密封塞,所述的应急气囊通过所述的连接管与所述的套管连通,所述的套管的前端外侧壁上设置有一圈自粘层,所述的密封塞设置在所述的套管的后端,将所述的套管的后端封闭,所述的导丝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的套管和所述的密封塞构成的整体结构的长度,所述的导丝能够穿过所述的密封塞后进入所述的套管内部,将所述的套管支撑住。
3、所述的导丝的后端设置有尾柄。该结构中,医务人员在能够拿住尾柄来插入导丝或者拔出导丝,操作更加方便。
4、所述的自粘层的外侧设置有将其覆盖住的保护膜。该结构中,保护膜能够对自粘层进行防护,避免自粘层在未使用状态下被污染。
5、所述的密封塞为橡皮塞。该结构采用常规的橡皮带实现密封功能,不但能够保证导丝插入和拔出后的密封效果,而且成本较低。
6、所述的橡皮塞的材料为医用硅胶材料。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应急气囊、连接管、套管、导丝和密封塞构成人工气道外部气囊漏气紧急修复装置,应急气囊通过连接管与套管连通,套管的前端外侧壁上设置有一圈自粘层,密封塞设置在套管的后端,将套管的后端封闭,导丝的长度不小于套管和密封塞构成的整体结构的长度,导丝能够穿过密封塞后进入套管内部,将套管支撑住,其中,套管的外径与人工气道连接管内径一致,套管上设置自粘层后,套管的外径与自粘层厚度之和等于人工气道连接管内径,在初始状态下,可以使导丝插入套管内部将套管支撑住,当人工气道外部气囊因自身损坏或者人工气道连接管损坏而漏气后,用剪刀将人工气道连接管靠近外部气囊处剪断(如果人工气道连接管破损,剪断处在人工气道连接管破损部位之前),去除人工气道连接管的一部分和外部气囊,然后将套管的前端与人工气道连接管的剪切处对接,由于导丝的支撑作用、套管和人工气道连接管均具有一定弹性以及套管前端尺寸略大于人工气道连接管内径,此时能有很方便的将套管插入人工气道连接管内部,然后按压套管和人工气道连接管连接处,自粘层将压套管和人工气道连接管连接在一起且实现密封,从套管和密封塞处抽出导丝,就完成人工气道外部气囊漏气紧急修复装置的安装,此时应急气囊取代人工气道外部气囊,通过对应急气囊充气,保证人工气道内部气囊压力符合需求,由此,本实用新型在人工气道外部气囊漏气后,能够对人工气道进行紧急修复,从而不需要重新将人工气道置入,降低了临床抢救工作难度,避免给病人造成二次伤害。
1.一种人工气道外部气囊漏气紧急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应急气囊、连接管、套管、导丝和密封塞,所述的应急气囊通过所述的连接管与所述的套管连通,所述的套管的前端外侧壁上设置有一圈自粘层,所述的密封塞设置在所述的套管的后端,将所述的套管的后端封闭,所述的导丝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的套管和所述的密封塞构成的整体结构的长度,所述的导丝能够穿过所述的密封塞后进入所述的套管内部,将所述的套管支撑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气道外部气囊漏气紧急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丝的后端设置有尾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气道外部气囊漏气紧急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粘层的外侧设置有将其覆盖住的保护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气道外部气囊漏气紧急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塞为橡皮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人工气道外部气囊漏气紧急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橡皮塞的材料为医用硅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