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焊接夹具,具体是指一种焊接用石墨装夹治具。
背景技术:
1、铜排焊接通常采用电阻焊接或激光焊接工艺。在电阻焊接中,焊接面接触电极,在电流通过时,焊接面受热并熔化,形成焊点。而激光焊接则利用激光束的热能将焊接部位熔化并连接在一起。石墨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可以在焊接过程中均匀地分散热量,降低焊接区域的温度,避免铜排变形或热损伤,因此在铜排焊接时会配合使用上石墨装夹治具。常见的石墨装夹治具由电极板、夹块、石墨块组成,在使用时发现了以下缺点:
2、1、夹块在夹紧固定石墨块时,在操作移动夹块时,需要旋转多个螺栓来操作移动夹块,同时两个夹块也不能同时向石墨块移动,使得操作较为麻烦,并不便捷;
3、2、在焊接过程中,会散发出大量的热量,如果仅仅靠石墨块进行分散热量,散热效果并不佳,容易出现焊接变形和石墨块的热损伤的情况。
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予以研究改良,提出了一种焊接用石墨装夹治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同时驱动两个夹块移动,在夹紧固定石墨块时操作方便,能提高焊接过程中的散热效果的焊接用石墨装夹治具。
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焊接用石墨装夹治具,包括电极板,滑动设置在电极板顶部的两个夹块,夹设在两个夹块之间的石墨块,所述电极板上设有同时驱动两个夹块移动且操作方便的驱动组件,所述夹块的形状为l型,石墨块两侧均设有配合连接夹块的凹槽,所述石墨块底部处开设有通槽,通槽内固定镶嵌设有提高石墨块散热效果的冷却组件。
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电极板顶部的两个齿轮及滑动设置在电极板顶部的双向齿板,所述双向齿板与两个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双向齿板一侧转动设有贯穿电极板的螺纹杆,所述齿轮顶部远离中心处固定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外侧滑动套设有跑道型滑槽块,所述跑道型滑槽块与电极板顶部滑动连接,所述跑道型滑槽块与夹块固定连接。
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极板顶部设有供两个齿轮转动的两个转槽,所述电极板顶部设有供双向齿板滑动的滑槽,两个转槽和滑槽贯通连接。
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极板上设有配合螺纹杆螺纹旋转的螺纹孔,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设有把手。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内部为中空结构的散热壳体,所述散热壳体内底部固定设有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三个面盘绕设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两端分别固定贯通冷凝器的入口和出口。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却管与散热壳体内部的三个面固定连接。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9、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组件的设置,能同时驱动两个夹块移动,并在操作驱动组件时,只通过旋转把手,即可带动两个夹块向石墨块移动,使得操作方便。
10、本实用新型通过冷却组件的设置,能循环对石墨块进行散热,从而能提高焊接过程中的散热效果,减少出现焊接变形和石墨块的热损伤的情况。
1.一种焊接用石墨装夹治具,包括电极板(1),滑动设置在电极板(1)顶部的两个夹块(2),夹设在两个夹块(2)之间的石墨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板(1)上设有同时驱动两个夹块(2)移动且操作方便的驱动组件(4),所述夹块(2)的形状为l型,石墨块(3)两侧均设有配合连接夹块(2)的凹槽,所述石墨块(3)底部处开设有通槽,通槽内固定镶嵌设有提高石墨块(3)散热效果的冷却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焊接用石墨装夹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转动设置在电极板(1)顶部的两个齿轮(4.1)及滑动设置在电极板(1)顶部的双向齿板(4.2),所述双向齿板(4.2)与两个齿轮(4.1)啮合连接,所述双向齿板(4.2)一侧转动设有贯穿电极板(1)的螺纹杆(4.3),所述齿轮(4.1)顶部远离中心处固定设有滑块(4.4),所述滑块(4.4)外侧滑动套设有跑道型滑槽块(4.5),所述跑道型滑槽块(4.5)与电极板(1)顶部滑动连接,所述跑道型滑槽块(4.5)与夹块(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焊接用石墨装夹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板(1)顶部设有供两个齿轮(4.1)转动的两个转槽,所述电极板(1)顶部设有供双向齿板(4.2)滑动的滑槽,两个转槽和滑槽贯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焊接用石墨装夹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板(1)上设有配合螺纹杆(4.3)螺纹旋转的螺纹孔,所述螺纹杆(4.3)的一端固定设有把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焊接用石墨装夹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5)包括内部为中空结构的散热壳体(5.1),所述散热壳体(5.1)内底部固定设有冷凝器(5.2),所述冷凝器(5.2)的三个面盘绕设有冷却管(5.3),所述冷却管(5.3)的两端分别固定贯通冷凝器(5.2)的入口和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焊接用石墨装夹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5.3)与散热壳体(5.1)内部的三个面固定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