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调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1-17  31


本技术涉及调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便携调温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市面上存在的便携式调温装置一般分为手持式、挂脖式和腰带式等。上述便携式调温装置往往通过内置风扇的和在外壳上开设的孔洞的方式实现将外界气体吸入,并使外界气体在所述外壳内形成气流后流出所述外壳的方式实现吹风功能,并由所述吹风功能起到为用户调节温度的作用。但上述便携式调温装置一般只具有风扇,因此吹出的风为自然风,故上述便携式调温装置的调温效果并不理想。举例来说,夏季的大气温度较高时,所述外界气体形成的所述气流的温度同样较高并接近于人体温度,因此所述气流吹在用户身上并与用户身体热交换的效率较低,从而所述便携式调温装置起到的温度调节效果并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便携式调温装置只能吹自然风而造成气流与人体热交换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调温装置。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调温装置包括:导热壳体,具有风扇仓,所述风扇仓内形成有风扇容置腔;风扇,设于所述风扇容置腔;调温件,与所述风扇仓热传导连接;装置外壳,具有容置腔,所述导热壳体、所述风扇和所述调温件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并且所述装置外壳开设有分别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扇容置腔连通所述容置腔。

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壳体具有连接所述风扇仓的风道壳,所述风道壳内设置有风道,所述风道连通所述风扇容置腔。

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壳体包括:第一子壳体和第二子壳体;所述第一子壳体和所述第二子壳体围合形成所述风扇容置腔;所述第一子壳体和所述第二子壳体组装连接或者一体成型。

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扇仓上开设有两个通风口,两个所述通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子壳体和所述第二子壳体上;所述进风口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通风口相互远离地设置在所述风扇的两侧,两个所述进风口和两个所述通风口一一对应设置。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外壳包括第一子外壳和第二子外壳,所述第一子外壳和所述第二子外壳连接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导热壳体与所述第一子外壳围合形成所述风扇容置腔。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温件设置在所述导热壳体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便携调温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的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热传导连接所述调温件远离所述导热壳体的一侧。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器和散热风扇,所述散热器热传导连接所述调温件,所述散热风扇设置在所述散热器和所述装置外壳之间。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外壳包括相对设置且连接的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所述第一壳体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壳体部,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围成有佩戴空间,所述第一壳体部远离所述一端的另一端开设有散热口和入风口;所述散热口对应所述散热器设置,所述入风口对应所述散热风扇设置;所述第一壳体部具有所述容置腔。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主体和连接在所述散热主体一侧的导热部,所述散热风扇设置在所述导热部和所述装置外壳之间并邻近所述散热主体。

1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3、所述便携调温装置通过设置具有调温功能的调温件,并让所述调温件与所述风扇仓热传导连接,从而实现了用所述调温件直接调节所述风扇仓中风扇产生的风的温度;所述调温件使得所述导热壳体的温度得到调节,从而在风机工作时,外界的气体从被吸入至所述导热壳体内到吹向用户的整个过程都在所述导热壳体内,由此,所述便携调温装置可以实现,通过所述导热壳体的整体以及所述调温件,为所述气体进行调温的效果;进而增加所述气体与用户身体之间的温度差,故而增强了所述便携调温装置为用户提供的温度调节效果;因此,所述便携调温装置能够实现通过吹风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温度调节功能。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调温装置(1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调温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壳体(12)具有连接所述风扇仓(122)的风道壳(121),所述风道壳(121)内形成有风道(123),所述风道(123)连通所述风扇容置腔(12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调温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壳体(12)包括:第一子壳体(127)和第二子壳体(129);所述第一子壳体(127)和所述第二子壳体(129)围合形成所述风扇容置腔(128);所述第一子壳体(127)和所述第二子壳体(129)组装连接或者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调温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仓(122)上开设有两个通风口(124),两个所述通风口(124)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子壳体(127)和所述第二子壳体(129)上;所述进风口(18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通风口(124)分别设置在所述风扇(14)的相对两侧,两个所述进风口(184)和两个所述通风口(124)一一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调温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18)包括第一子外壳(181)和第二子外壳(183),所述第一子外壳(181)和所述第二子外壳(183)连接形成所述容置腔(182);所述导热壳体(12)与所述第一子外壳(181)围合形成所述风扇容置腔(12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调温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件(16)设置在所述导热壳体(12)远离所述出风口(186)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调温装置(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置腔(182)内的散热组件(15),所述散热组件(15)热传导连接所述调温件(16)远离所述导热壳体(12)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调温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15)包括散热器(152)和散热风扇(154),所述散热器(152)热传导连接所述调温件(16),所述散热风扇(154)设置在所述散热器(152)和所述装置外壳(18)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调温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18)包括相对设置且连接的第一壳体部(1802)和第二壳体部(1804),所述第一壳体部(180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壳体部(1804),所述第一壳体部(1802)和所述第二壳体部(1804)围成有佩戴空间(1806),所述第一壳体部(1802)远离所述一端的另一端开设有散热口(185)和入风口(187);所述散热口(185)对应所述散热器(152)设置,所述入风口(187)对应所述散热风扇(154)设置;所述第一壳体部(1802)具有所述容置腔(182)。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调温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152)包括散热主体(1522)和连接在所述散热主体(1522)一侧的导热部(1524),所述散热风扇(154)设置在所述导热部(1524)和所述装置外壳(18)之间并邻近所述散热主体(152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调温装置,包括:导热壳体,具有风扇仓,风扇仓内形成有风扇容置腔;风扇,设于风扇容置腔;调温件,与风扇仓热传导连接;装置外壳,具有容置腔,导热壳体、风扇和调温件设置在容置腔内;并且装置外壳开设有分别与容置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风扇容置腔连通容置腔。该便携调温装置通过调温件实现了出风温度调节,并通过导热壳体实现了提升温度调节效果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黄林忠,甄锦雅,刘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好奇探索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31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499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