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水处理,具体涉及一种循环式曝气造流环形平台。
背景技术:
1、湿地是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湿地形成的条件是在湿润的地区,降水量较多,或者气温较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针对上述湿地内水质处理,常用的方式是生化处理方法,生化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湿地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物,同时进行净化处理,在生化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温度、ph值、氧气和营养物质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微生物繁殖迅速,因此生化处理不适用于大面积开放性水域使用,效果不佳。
3、也有采用人工浮岛配合造流设施进行水质处理,该技术能够结合生化技术解决传统生化低污染水体碳源低、传统湿地消减能力弱,占地面积大等痛点,但是现有浮岛采用推流曝气装置后,只是将水体下部的水抽至水体上部,以此循环,形成水体流动循环以及达到增氧效果,但是整体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循环式曝气造流环形平台,造流效果好,并且能够提高增氧能力。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循环式曝气造流环形平台,包括环形浮岛以及设置在环形浮岛中间的中心浮岛,所述环形浮岛内设置有生物基,所述生物基上种植有水生植物,所述环形浮岛与中心浮岛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为一体,所述中心浮岛上设置有增氧泵和喷流泵,所述环形浮岛外周上设置有环形喷流管,所述环形喷流管上设置有若干喷头,所述喷流泵通过抽水管抽取水体下部的水并通过环形喷流管的喷头喷出至水体表面,所述增氧泵与设置在水体下部的曝气盘连接。
3、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浮岛外周上还设置有若干固定位置的锚杆,所述曝气盘套设在锚杆上。
4、进一步的,所述曝气盘包括c型支架,所述c型支架上盘设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一端与增氧泵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c型支架上设置有避让口以及位于中心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与避让口贯通连接,所述导向孔的直径大于锚杆直径,所述避让口的开口尺寸小于锚杆的直径。
6、进一步的,所述c型支架底部设置有垫高支架。
7、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浮岛的内周上设置有环形支撑件,所述环形支撑件与环形喷流管配合形成环形固定区域,所述环形固定区域内间隔设置有生物基和浮箱,所述生物基绑设固定在环形支撑件和环形喷流管上。
8、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浮岛与中心浮岛之间还设置有浮桥。
9、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浮岛上设置有太阳能板。
10、进一步的,所述中心浮岛上设置有电控箱,所述电控箱上设置有监控摄像仪。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2、喷流泵能够用于竖向造流,将水体下部的水抽至上部,形成水体流动交换,在降低温差的同时,加速水体水质净化与修复,并且通过喷头,可以以喷流的方式在水面上方喷水,进一步提高造流、增氧的效果。
13、曝气盘设置在水体底部,通过曝气的手段增加水体内部氧量,并且曝气的过程中,也具有搅动水体的作用,增强水体流动。
14、环形喷流管作为环形浮岛的外周支撑,还作为喷流时的管道,有效降低了使用成本。
1.一种循环式曝气造流环形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浮岛以及设置在环形浮岛中间的中心浮岛,所述环形浮岛内设置有生物基,所述生物基上种植有水生植物,所述环形浮岛与中心浮岛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为一体,所述中心浮岛上设置有增氧泵和喷流泵,所述环形浮岛外周上设置有环形喷流管,所述环形喷流管上设置有若干喷头,所述喷流泵通过抽水管抽取水体下部的水并通过环形喷流管的喷头喷出至水体表面,所述增氧泵与设置在水体下部的曝气盘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式曝气造流环形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浮岛外周上还设置有若干固定位置的锚杆,所述曝气盘套设在锚杆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式曝气造流环形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盘包括c型支架,所述c型支架上盘设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一端与增氧泵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式曝气造流环形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c型支架上设置有避让口以及位于中心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与避让口贯通连接,所述导向孔的直径大于锚杆直径,所述避让口的开口尺寸小于锚杆的直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式曝气造流环形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c型支架底部设置有垫高支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式曝气造流环形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浮岛的内周上设置有环形支撑件,所述环形支撑件与环形喷流管配合形成环形固定区域,所述环形固定区域内间隔设置有生物基和浮箱,所述生物基绑设固定在环形支撑件和环形喷流管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式曝气造流环形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浮岛与中心浮岛之间还设置有浮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式曝气造流环形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浮岛上设置有太阳能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式曝气造流环形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浮岛上设置有电控箱,所述电控箱上设置有监控摄像仪。
